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星光岛新闻「活力绽放」

时间:2022-11-22 19:01:30 来源:青岛早报

大家好,星光岛新闻「活力绽放」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上午,青岛市第二届农民艺术节文艺展演与青岛西海岸新区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同时在海青镇北茶商街举办。

第二届农民艺术节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岛市农业农村局、青岛日报报业集团、青岛市广播电视台、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主办,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宣传部、青岛西海岸新区文联、青岛市各文艺家协会、有关区市文联承办。这是市文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推乡村振兴重大战略推出的文艺活动品牌。

在2020年成功举办青岛市首届农民艺术节的基础上,今年举办的第二届农民艺术节紧紧围绕“喜迎二十大,讴歌新时代”主题主线,用歌曲演唱、戏曲联唱、曲艺杂技、诗歌朗诵、书画作品、手艺展示等艺术形式反映我市乡村振兴取得的新成就新变化,展现新时代乡村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秀的文化素养,激发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凝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为我市庆祝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的重要板块,今年的第二届农民艺术节包括8项内容:第五届“诗探索·中国春泥诗歌奖”评选颁奖暨青岛市第二届农民诗歌节,第二届农民书画展,第二届“美丽乡村”摄影展,农民剧团戏剧展演暨戏曲名家演唱会,第五届青年歌手大赛暨第二届农民歌手大赛,第四届农民广场舞大赛,第二届乡村手艺大赛和第二届农民艺术节文艺展演暨颁奖典礼。受疫情影响,部分活动延迟举办,大多数活动已接近尾声。

文艺展演现场,一个个展现丰收喜庆的文艺节目将陆续上演,绿水青山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蓝天白云下荡漾着节日的喜庆,演唱曲目包括《花开新时代》《丰收之歌》、诗朗诵《金色的收获》,以及戏曲联唱等乡村文化艺术表演,为农民群众搭建起艺术交流的舞台,展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绚丽画卷。

活动现场还将为获得“青岛市第二批农民艺术家”称号的部分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以褒奖他们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作出的贡献。

杜冬冬

陈敬国

青岛市第二批 农民艺术家名单

(15名,按姓氏笔划为序排列)

刘仁君,戏剧类

杜冬冬,美术类

李义琴,民间文艺类

张充星,美术类

张国永,美术类

张桂芬,文学类

陈正义,音乐类

陈敬国,戏剧类

范玮玮,戏剧类

封伟伟,民间文艺类

赵锡芬,民间文艺类

姜培竹,戏剧类

夏子伟,戏剧类

高欢欢,民间文艺类

高珍玉,戏剧类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扎根于田野的沃土,传承农耕文化的根脉,浸润于农村的乡土文化,生长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之中。他们创作的作品,扎根土地,回归最本质的生活,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此次由青岛市文联组织策划的农民艺术家评选活动,作为2022年青岛市首届农民艺术节的重要版块之一,评选出的15位农民艺术家来自岛城各区市乡村,艺术门类涉及民间文艺、戏剧、美术、文学等,其作品犹如田野里盛开的各色花朵,绚烂多彩,活力绽放。

高欢欢:民间剪纸也有大产业

在此次农民艺术家的评选活动中,出生于1996年的高欢欢备受关注,年纪轻轻的她将传统的民间剪纸做成了大产业。

高欢欢

高欢欢出生于剪纸世家,从她96岁的太姥姥陈郑氏开始,到姥姥陈秀美、妈妈李秀君,三代人都是剪纸技艺达人,尤其是姥姥陈秀美对于剪纸的狂热已经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在高欢欢刚刚有记忆的时候,她的脑子里就全是姥姥的剪纸。“小动物、窗花、名人字画,姥姥什么都剪,而且都特别好看。”高欢欢说,那时候姥姥是远近闻名的剪纸达人,周围的邻居逢年过节都要来求一幅剪纸,这让年幼的高欢欢对剪纸技术和姥姥充满了膜拜感。

2014年,还在读书的高欢欢开起了自己的剪纸网店,从最初的一年只卖出一盒价值9.9元的“小蝴蝶”,到现如今的做大做强,高欢欢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创意研究等方面。高欢欢告诉记者,现在做网店卖剪纸最大的难点是和“电脑剪纸”竞争,因为人工剪纸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拿20cm见方的普通剪纸来算,一个人一天最多剪6幅作品,而电脑则可以剪出无限多。”高欢欢说,所以和电脑拼数量和价格是极为不明智的,由此高欢欢另辟蹊径走起了一条“定制化、高端化和唯一性”的经营路子。

现如今,高欢欢的剪纸网店入驻电商平台、开展线上业务已有七年,三家线上店铺订单量累计近三十万单,现已形成了自主设计、自主制作、装裱、销售一线式胶州剪纸推广销售路线,使胶州剪纸形成产业化。

夏子伟:创新传承“地瓜戏”

这几年,一些地方剧种不断得到挖掘和保护,在平度市流传已久的地瓜戏在夏子伟的不懈努力下日益散发出夺目光彩。

夏子伟

“地瓜戏”起源于平度,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最早是逃荒的人用于讨饭的小戏曲,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唱腔。地瓜戏的发源地就在平度明村镇的孙正村,这里的人们基本都是听着地瓜戏长大的,年逾古稀的夏子伟就是其中之一。

据夏子伟介绍说,“地瓜戏”这一充满乡土气息的名字跟当年的穷苦环境分不开,“当时三合山区苦连连,十年都有九年旱,别的庄稼长不起,只能长些地瓜蛋。因为天旱,地瓜长得很小,去讨饭,除了地瓜就是地瓜,给你个地瓜干,地瓜饼之类的,所以俗称为地瓜戏。”地瓜戏的曲调蜿蜒有起伏,唱词一般是张家长李家短,都能听得懂。老百姓上坡干活、晚间回家都会哼几句,传统的有《刘公案》《王晓赶脚》《王定保借当》《姊妹易嫁》《小姑贤》,都用地瓜戏曲调唱。

现如今的地瓜戏早已不再是老曲调,从一把坠琴、一把二胡、一把四弦的简单配置,到现如今扬琴、大提琴等乐器的融合,也产生了更为丰富的声音表达。夏子伟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在继承传统唱腔形式的同时,创作内容紧跟时代演进,歌颂党和国家好政策,唱响百姓新生活。他以胶菜河风情及百姓喜闻乐见的生活趣事为蓝本,相继创作编排了《地瓜戏声声颂党恩》、《老来福》、《唱唱俺的家乡好》等一大批地瓜戏新曲目,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为了延续地瓜戏的根脉,夏子伟耗时三年半,撰写了《地瓜戏的由来和变迁》一书,为地瓜戏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09年6月,平度市戏曲家协会明村俱乐部在孙正村正式挂牌成立。在夏子伟的倡导和组织下,目前地瓜戏在明村镇已形成“六部两团一中心”的载体格局,包括六个俱乐部、两个剧团、一个文化活动中心,共有会员239名。同时,他带领剧团常态化开展戏曲下乡活动,平均每年演出200余场,覆盖115个行政村,惠及百姓近10万人。2017年,地瓜戏被列入平度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21年又被列入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21年5月“明村孙正地瓜戏”注册商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

张桂芬:用诗意书写生养的土地

获评农民艺术家的张桂芬(笔名小西),有诗歌发表在《人民文学》《诗刊》等多家刊物,并入选多种诗歌选本,部分诗歌被翻译成英文发表。曾获中国第三届红高粱诗歌奖,首届诗探索·新诗发现奖等。参加过《人民文学》第四届新浪潮诗会。

张桂芬

今年6月,张桂芬刚刚出版了诗集《深蓝》,收录了她近四年来创作的诗歌一百余首,分为“多年以后,朋友们”“另一种寂静”“雨中听琴”三辑。评论认为,小西在海边生长,海即是诗人生活的背景,展现诗人精神的大地。作者擅长使用直面现实的笔法,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大胆构的构思,直指生命意义和现实意义。她的诗是体验和思想的叠加,对生活、生命乃至人性以多棱镜式的窥探,足见其敏锐的洞察力。《深蓝》一书诗意自然呈现,语言干净充满灵性,既不虚张声势,也不刻意遮掩,时常在不动声色的叙述里击中人心。

张桂芬表示,农民艺术节举办的最重要的意义是,对乡村文化的振兴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现在有一部分农民,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除了物质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精神层面也有迫切的需求。那么其中一部分农民艺术家就应运而生,包括戏剧、美术、音乐、文学等各个艺术门类并取得瞩目的成就,这些农民艺术家对带动当地的文化艺术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作家来说,文学的创作都不会脱离生养自己的土地,这是一个作家的根和魂,书写这片热土的变化和热土上的勤劳坚韧的人民,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非刻意为之。至于将来的写作方向,我仍坚持题材的丰富性,写农村也写城市,只有这样才能拓宽写作的视野和路径。”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本人供图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