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大家好,1十x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群诗阅读优秀教学设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李雪丽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
(转自 群文阅读 微信公众号)
接上篇:教学设计 | 巧用“1 X”群文阅读策略,深读《艾青诗选》(上)
议题,提纲挈领
“1”是“1 X”群文阅读的“中轴”,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组文本的议题,对其下的一组文本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讨论的专题。议题,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讨论的范围。由此可见,议题是解决整本书阅读泛化、低效的有效策略,确立议题就将解决《艾青诗选》零散不成体系的问题。那么《艾青诗选》的议题如何确立?
九年级上册诗歌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议题可以基于单元内三个“活动任务单”及其相关内容,如“涵泳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也可以基于单元后的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探究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等。教材提供了议题思考的诸多方向,但仍需要教师结合《艾青诗选》进一步细化、提炼出课程化的议题,使议题指向核心知识,落实在具体的知识谱系上。同时,议题进入的切口要小,以便学生后期进行建构。
在此列举几例教学《艾青诗选》的议题及目的: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探究艾青深沉的爱国情。此议题旨在通过一组诗歌让学生在诵读涵泳中充分感受艾青诗深沉的爱国情感,再结合相关背景资料探究这种情感的形成原因。
2. 艾青笔下那些独特的意象。此议题旨在梳理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太阳、土地、旷野、火把等,品味它们所蕴含的感情,领会其中丰富的思想文化。这个议题还可以根据课时分解成几个小议题,或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他们最有感触的仔细品味。
3. 这是一只怎样歌唱的鸟?——艾青诗歌独特的艺术表达。此议题通过比读同时代闻一多、戴望舒等诗人的作品,发现艾青诗歌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
4. 如何将《艾青诗选》重新编排?此议题旨在将零散的诗歌集按一定规律和体系重组,为降低难度,不必将每首诗歌都归位,可以有选择性地编入。可以按年代编排,梳理诗人艾青的创作历程,感知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可以按意象或主题分类,体会艾青诗歌独特的意象选择;也可以按艺术手法分类,感受艾青诗歌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
5. 读我所爱——艾青诗歌朗诵会。此议题设置在整本书阅读的最后,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立体化的积极评价。
以上只是罗列了粗浅的议题框架,有待在反复实践中细化和完善。值得强调的是,这样的议题须成序列,才能让一个个议题持续推动、深化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实现结构化建构。
精选文本,重组结构
在“1 X”群文阅读中,“X”是由“1”牵引出来的X个文本,议题“1”提出后,“X”文本就是议题生长的土壤。
土壤的质量和养分决定了议题的成长状况。《艾青诗选》的诗歌排列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每一个不同的议题需要选择体系不同的文本,这就需要在诗集中重组文本,实现议题的生长、意义的建构。如何重组文本,首先需要教师对《艾青诗选》每一个单篇都熟知,在此基础上对众多单篇分类集群,明晰其中重要诗篇所承载的意义建构的角色担当,最后根据议题重组文本。
在此,仅以下表呈现分类集群雏形和样态(见表1):
我们可以根据议题用这样的表格梳理方式,对零散无序的诗集单篇进行分类集群,使之成体系、结构化。这里的“1”有选择性地在课堂精讲,达到讲一篇知一类,促进“X”课外多篇的阅读。“1”也可以是议题所牵涉的“X”个文本之一,共同实现意义的建构。以表格中“土地”一行为例,课堂教学简案如下:
【议题】
土地的歌者
【教学过程】
自由朗读四首关于土地的诗歌,初步体会其中的情感。精读“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说说诗歌的主要意象及其特点,抓住关键句品析、批注诗歌表达的情感。按2所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X”——《我爱这土地》《我们的田地》《土地》,自主批注。合作探究,比较四首诗歌在意象、情感、手法上的异同。总结学法:朗读、感知意象、关键句批注、比读异同。学法迁移:课后分类学习《艾青诗选》其他诗歌。值得一提的是,围绕“土地的歌者”所选的四首诗歌,不是简单的文本堆叠,而是一个结构化的文本重组。一则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当作精读范本,承载学法指导、意义建构的“1”;二则精选的这四首诗歌既具有意象、情感、手法上的“同质”——共同凸显了艾青这一时期对多灾多难祖国土地深切的爱;又各具特色,即异质,或反复咏叹,或直接抒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对土地深沉的爱变得更加积极,把自己融入“千万颗心与土地”的团结斗争中。如此,学生基本可以把握艾青土地歌者的脉动。
这样的文本重组,旨在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具有结构化意义的“图示”。
综上,针对《艾青诗选》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诗集编排不成体系、整本书阅读时效等问题,采用“1 X”群文阅读,精讲单篇,授人以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精选议题,让序列化的一个个议题持续驱动、深化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精选文本,重组诗篇,实现议题不同维度结构化的建构。这样,采用“1 X”群文阅读实现了《艾青诗选》由一篇到多篇、由点到面、由课内到课外到整本书的自主性、结构化的建构,这无疑提高了整本书的阅读时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用“1 X”群文阅读推进《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是行之有效的,这将促进此项研究继续深化。
(本文首发于《全视界·教育》2022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