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潍坊文学家「莫言的乡土文学」

时间:2022-11-28 15:49:28 来源:高密文旅

大家好,潍坊文学家「莫言的乡土文学」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东亚文化之都”是重要的国际性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带动城市文化繁荣,促进城市开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潍坊市成功入选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是山东省唯一入选城市。

作为潍坊历史文化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密市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地方传统文化的软实力和传播力,持续扩大在东亚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鉴于此,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出专刊,集中展现高密灿烂丰富的历史文化,为潍坊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贡献力量。


莫言与乡土文学

莫言是新时期的重要作家,也是中国现当代乡上文学的标志性人物,其短篇小说《红高梁》被视为“寻根文学”的终结,同时作为“新历史小说”具有战争叙事的开创性。在《红高粱》中有着浓郁的农村地域风情和浓厚的乡上气息,这与莫言的乡村经历息息相关,莫言的小说让我们理解“乡土中国”的意义。


莫言旧居——东北乡大栏平安村

莫言曾经说:“故乡和人是有血脉联系的,元其是小说家,故乡释放了无穷的自由,但对我是一种束缚。在莫言的小说中,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同于沈从文等人营造的乡士文学的和谐美,莫言用审丑、变形、荒诞等手法去描绘这片土地。莫言在这个野性十足、鬼魅奇妙的土地上展开了他的每一个故事,并且有意识的向历史的纵深深挖,向广袤的中国乡土无线延伸。

莫言是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作为山东人的他以其特有的勇敢、坚强、智慧来表达自己,讲述了这一片他既热爱又仇根的土地上的故事。《生死疲劳》描写了建国后农村五十年的历史,《丰乳肥臀》让我们看到了农村母亲的伟大,《四十一炮》讲述衣村的改革,《蛙》记录农村的计划生育,《红高梁家族》是关于农民抗日的故事,可能莫言并没有刻意去叙述中国的整个近代史,但在他的作品里,我们脚从农村角度看到了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这一完整的历史,可以说莫言的小说是中国历史变化的一个缩影。


1987年,莫言与母亲一起为红高粱剧组做饭


莫言孕育出的艺术奇葩——红高粱

古人论诗文,讲究有物有序,即要有好的思想内容和井然分明的层次结构。譬如一朵美丽的花,应该既有内在的精神气韵,又有外在的优雅形态,一瓣一瓣次第开放之中,蕴蓄万种风情。达此境界者,当然为上品。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按传统标准是一篇有物无序之作,确实别出机杼,以感觉的极度铺张扬厉造就了一个别样的上品之作。



与莫言多数作品一样,《红高粱》也表现出了对于中国农民的感同身受的亲知和刻骨铭心的挚爱。小说着重写了以余司令(我爷爷)为首的一支农民武装对日寇的一场伏击战,中间穿插了一些往事的回忆,线索清晰明了。莫言的高明之处,在于把自己异常活跃的主观感觉整个融化在了对历史场景的描绘之中,使得那段已逝去的历史不再仅仅是一堆僵死的文字材料,而成为了一种活色生香,有感觉有灵性的物质的存在,从而更切近生活本源,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存在。

作者特别注重对于历史生活内在意蕴的把握和表现。作品展现给我们的,是有思想有灵性的活的历史,获得历史与活的人物相互映照,迸发出强烈的思想震撼力,促使我们在阅读之后反思人类自身的进步与某些方面的退化之间的神秘关系,并且进而思考和寻求推动历史不断进步的更好方法和途径。为了完成这样的艺术使命,莫言不仅在作品中直接抒发自己的感受,亲自扮演了历史活剧中的一个角色,而且还采用了一种让各种感觉同步叙述的行文方式,把完整的故事打碎、切割,通过意识的流动或视点的自由转换,重新剪辑组合,把色彩缤纷的主观感觉意象注入到描写的对象里面,在一种貌似无序的状态中赋予了所有物象活的灵魂和神韵,从而更加准确地表现出了历史一些瞬间的内在律动。


高密红高粱

莫言对于艺术感觉的运用是出神入化的。在他的笔下,各种感觉意象纷至沓来,色彩纷呈,几乎令人目不暇接,且有某种神奇的穿透力,逼使你的心灵必须对其做出反应,发出共鸣。读着作品,你会不自禁地想要到高密东北乡去,想走进那一片漫无边际、凄婉可人、爱情激荡的高粱地里,去呼吸红高粱的苦涩与清香,去品尝高粱酒的浓烈与清醇,去嗅闻那一块独特的黑土地的特殊的腥甜气息。而且,还要想象中去领略那种红高粱一般热烈、浓郁的爱情 抚慰。所有这一切,都会使你不由自主的产生某种对于祖、父辈们创造的历史的向往与崇敬。

小说中的“我父亲”一出场,就在云遮雾绕的高粱地里闻到了一种特异的腥甜气味。这气味唤起了他心灵深处一种非常遥远的记忆,这是人类鲜血的气息。这种色彩斑驳的腥甜气味一直印在“我父亲”记忆深处,一当处境危险之时,就会提前浮现在他的嗅觉之中。这种带有一定通感成分感觉描写,看似荒诞不经,却与作品的内在气韵隐然相合,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对读者的心里穿透力。透过这些描写,我们似乎能够真切地看到或者感觉到这片土地上 曾经发生过的一幕幕悲喜剧。遥远的历史一下子被拉到了我们眼前,你可以嗅到它的特殊气味,可以触摸它的心理律动。这样的阅读过程,当然是无比惬意的。


电影《红高粱》剧照

在人物视觉、触觉的描写上,莫言也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感觉,运用了不同的色调,把原本虚无缥缈的东西形象化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在高粱地里穿行时,“连成一体的雾中竟有一些空洞出现,一穗一穗被露水打的精湿的高粱在雾洞里目光忧悒注视着我父亲,父亲也虔诚地望着它们”。这时候的红高粱,显然有了与人类相通的神态和情感。

“我奶奶”的死的描写更是不同凡响。正当她像一只鲜红的大蝴蝶一样款款飞向亲人的一瞬间,鬼子的机枪子弹击中了她。“父亲眼见着我奶奶胸膛上的衣服啪啪裂开两个洞,奶奶欢快地叫了一声,就一头栽到……”“她看到了从天国射下来的一束五彩的强光,她听到了来自天国的,用唢呐、大喇叭、小喇叭合奏出的庄严的音乐。”“奶奶飘然而起,跟着鸽子,划动新生的羽翼,轻盈地旋转。……她的缩得只如一只拳头那么大的思维空间里,盛着满溢的快乐、宁静、温暖、舒适、和谐。”


《红高粱》中“我”的奶奶

文艺作品中描绘的人类之死千差万别,却极少有人如莫言这样把一个人的死亡描绘的如此诗意盎然、热烈活泼、美妙绝伦。在这里,莫言抓住了痛苦与欢乐、凄冷与温暖之间极其深刻的内在联系,采用写意笔法,把一位一生饱尝了人世间大苦大乐,始终不屈地与不公平的命运抗争的中国北方农村妇女的死亡过程,极其夸张而又极其真实地描画了出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乐观旷达的奶子文化精神,在这样一位妇女身上非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集中展现了出来。

正是这样独特的文字表现,确立了《红高粱》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


高密市吉祥物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