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关于书法的发展「艺术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2-11-30 16:29:22 来源:闻是文化

大家好,关于书法的发展「艺术的发展趋势」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究竟在哪里

施政明

摘要:中国书法艺术艺需要发展,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和要求,但是,朝什么方向发展,我们却很混沌。正因为我们很混沌,所以直接导致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脏、乱、差。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应立足于总结、梳理和提升。书法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相统一是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创作要求更高,表现形式更多,书法意境更深,艺术品位更高,发展空间更大,它必将推动中国书法艺术走向更成熟、更完善、更完美的道路。

中国书法艺术经过五千年历史的发展,篆、隶、楷、行、草等各种书体已基本形成,《兰亭序》、《祭侄稿》、《九成宫醴泉铭》、《蜀素帖》、《金刚经碑》、《黄州寒食帖》等绽放异彩,书法从文字符号上升到具有对人的情感、知识和意志进行交流、诱导、感化和训练的一门艺术。

中国书法艺术在过去相当长历史中主要表现形式是记录汉文字,然而,由于汉字的形象性和书写工具的特殊性,以及中国人所特有的形象思维,这些特殊的文字符号逐渐成为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人们在书法创作中特别注重书法的形式美,因此,书写笔法、章法布局等应运而生,欧、颜、柳、赵等各种书体相继出现,豪放、清丽、拙朴、遒劲等各种书风逐渐形成。中国书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艺术。

但是,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中,人们在注重书法形式美的同时,越来越注重书法内容意义的选择。特别是当今社会,书法已成为书房中的情操,办公室里的励志,旅游景区的一道风景。

可是,在这种情操,这种励志,这种风景中,或者是当我们走进任何一个书法展览时,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书法作品:用庄重的颜体书写《江南好》、《春晓》、《春夜喜雨》等之类描写清新秀丽的诗文,用俊俏秀气的欧体书写《燕歌行》、《塞下曲》、《从军》等之类抒写浴血奋战的边塞诗文,用颠狂的草书书写《春晓》、《渭川田家》、《村居》等恬静淡雅的诗文,书风与主题内容相矛盾、相背离。这种现象从过去一直延伸到今天,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前,我们对书法的认知还停留在笔法、结构、布局上,我们对书法的追求还停留在传统基础形式的表现上。

中国书法艺术需要发展,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和要求,但是,朝什么方向发展,我们却很混沌。正因为我们很混沌,所以直接导致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脏、乱、差。虽然我国现在有几十所大学开设了书法专业,而且还名目繁多的各级书法协会组织,但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研究和实践,都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仅浮于表面和形式,这是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悲哀。

那么,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究竟在哪里?

书法是一项集“诗画舞歌”多门艺术于一身的精神外化工程,远不是把字写好这么简单。笔者认为,写好字还仅仅是艺术的基础,还只是一个字的诗,一笔彩色的画,一个动作的舞蹈,一个音符的歌,远没有上升到完美艺术的高度。书法需要形式美,需要内容美,更需要两者的统一美,即书法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这才是中国书法进入艺术的真正标志。

中国书法艺术从明清朝之前,书法家自撰自书居多,书如其人,文如其人,这正是书法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的孕育期。但遗憾的是,明清朝至今,自撰自书的越来越少。人们虽然很注重书法形式美,也注重书写的内容意义,但就是没有意识去融合两者的美。书法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之路也因此戛然而止。

笔者认为,书法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具体要做到形式与主题、形象与意境、情感与思想、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它既要做到字写得好,又要有意义,更要有艺术,所以,书法创作必须根据书写内容运笔、结体、布局,必须根据文字内容的主题思想酝酿创作情感,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样的笔画(书风)书写,字体的大小、笔画的粗细、墨色的浓淡、结构的欹正等等都要根据文字内容的主题意义构思,并融入象征、寓意、夸张、借代、写意、造型等多种创作手法,表现出诗一样的韵味,画一样的美感,舞一样的节奏,歌一样的旋律,凸显“诗画舞歌”艺术之美。

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创作书法只有以雄浑豪放的书风来写,同时运用相应的创作手法增强主题意义,才能表现出形式美与内容美相一致的思想情感,才能真正呈现出书法的艺术魄力。如果采用秀丽恬静的书风创作此词,那么,书法形式和主题思想完全背离,观众就无法从书法中得到由视觉到心理的精神升华和情感共鸣,其书法艺术性更是无从谈起。又如,《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诗。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书法创作采用自然清新的书风,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主题。相反,如果采用雄浑粗犷的书风创作,那我们的眼睛一定会进了沙子—般难受。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书法艺术几乎停滞不前,一直在承继传统枷锁中打转,无法越雷池一步。一些看似新书体、新书风,其实在历史上都已出现过,许多所谓的创新都是昙花一现,现代书法更是遭骂声一片。这些创新都是肤浇的、浮躁的、表面的,没有生命力。究其原因,这些创新没有找对方向。

所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应立足于总结、梳理和提升。总结是对中国五千年书法的沉淀,梳理就是过滤出沉淀中的精髓,提升就是对精髓发扬光大,实现中国书法艺术质的飞跃。在这一前提下,书法形式美和内容美相统一才是承继传统、完善传统、发展传统的生命线,才是中国书法艺术今后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

总之,书法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相统一是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创作要求更高,表现形式更多,书法意境更深,艺术品位更高,发展空间更大,它必将推动中国书法艺术艺术走向更成熟、更完善、更完美的道路。

施政明,男,汉族,号尖山卧石,1961年出生,浙江嘉兴海宁人,大学本科。八岁学书法,从颜欧入手,又取王羲之、苏轼、黄庭坚、米芾等诸家,并融入《张猛龙碑》,逐渐形成雄浑俊秀的书风。所作榜书大字,豪放雄浑,气势磅礴。1995年在海宁市博物馆举办个人书法展览,2016年在海宁采遗书院举办“书法形式(美)与内容(美)融合统一全国首展——施政明意义书法艺术展”。施政明创立“意义书法”,根据内容意义运笔、结体、布局,突出表现书法的形象意义、思想意义和艺术意义,是中国书法首位提出并实践书法形式(美)与内容(美)融合统一的书法艺术家,首位尝试融入“诗、画、舞、歌”等艺术创作手法和“喜怒哀乐”情感笔画元素塑造书法形象的书法艺术家,首位举办形式(美)与内容(美)融合统一书法展览的书法艺术家,开创了中国书法形式(美)与内容(美)融合统一新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