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与当代价值有关「民间美术的价值」

时间:2022-12-02 09:01:11 来源:艺术画廊

大家好,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与当代价值有关「民间美术的价值」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十美图放风筝(年画) 现代 天津杨柳青 中国美术馆藏

近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国风有形——中国美术馆虎年迎春民间美术精品展”与公众见面。展览借用先秦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为主题,以有形的国风喻指历史悠久又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此次展览共展出中国美术馆藏民间美术精品160余件,涵盖剪纸、年画、皮影、刺绣和玩具等近10个品类,涉及陕、甘、晋、冀、苏、浙和西南几省区少数民族地区等广大区域,基本反映了农耕文明时代南北各地民间美术的基本面貌。展览还精选了部分以虎为题材的民间美术作品,以虎年贺岁的形式迎接新春的到来。本展使大众对经典民间美术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在欣赏与深入了解的过程中,也引发了人们对传承发展与当代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为满足生存繁衍及装点生活需求而创作的民俗艺术。无论材料、纹样还是题材、内容,民间美术总是以喜闻乐见的样式反映民众趋利避害、迎祥纳福的文化心理,表现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的民间美术因有原发性和母体性等特点,被视为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源头,也因其历经数代辗转传承,至今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而被认为是传统艺术的支流。千百年来,民间美术始终伴随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乃至生老病死,如结婚时的剪纸喜花、新年张贴的年画和丧葬时用的纸扎等,可以说民间美术不仅与人的一生如影随形,也贯穿整个农耕文明社会的发展历史。尤为可贵的是,民间美术不仅蕴涵十分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而且其主题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乐观积极与健康和谐的价值观念,对熏陶和铸造广大民众的文化品格与道德养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基于农耕社会的稳定性,民间美术有重传承而少创新的历史特点,但进入20世纪后还是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早在上世纪30年代末的延安,以古元、夏风和陈叔亮等为代表的鲁艺教员与进步文艺家即开始着手收集西北民间剪纸,并从中吸收营养创作新的剪纸作品。解放区的民间艺人也创作了许多反映抗战、训练和军民团结的剪纸,传统剪纸的面貌为之一新。与此同时,新年画的创作也开展起来。此时期的作品借用了木版年画的形式,采用了新的形式语言与人物形象,在主题上又满足了大众抗战胜利、全国解放的意愿,因而受到边区群众的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响应国家号召,各界美术家都投入到新年画创作运动中,产生了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使得新年画的创作空前繁荣起来。到上世纪60年代以后,新年画与宣传画逐渐融入农民画的发展之中,农民画开始成为具有独特造型语言与叙事方式的新画种。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民画也被学者称为现代民间绘画,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高潮,对传播新时期的文化价值观、丰富大众的文艺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整个20世纪后半叶,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虽然经历跌宕起伏,但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列为和宫廷美术、宗教美术以及文人美术相鼎立的艺术类别与学科,逐渐得到大众的认同。近20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理念的普及,以及相关政策法令的制定落实,非遗观念深入人心,也可以说我们已进入了“非遗时代”。对于民间美术而言,借助非遗的东风,不少项目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民间美术在“非遗时代”的重要变化莫过于概念的弱化、学科的淡化和研究的退化,民间美术作为曾经相对独立的一种文化观念正在被稀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保护和研究的对象是所有“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说,民间美术在其中不过沧海一粟,对其关注不够是在所难免了。

下山虎(农民画) 1983年 张芝兰 中国美术馆藏

但我们又看到,在各地举办的非遗展演中,民间美术总能占据显眼的位置,总能以夸张的造型、鲜艳的色彩和高超的制作技艺吸引民众的目光。在非遗教育中,尤其各地普遍推行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属于民间美术范畴的剪纸、年画、泥塑和面人等课程的热度仍然居高不下。而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民间美术特别受到外国友人的喜爱和称赞。多年来,中国美术馆策划了众多民间美术海外展,如2016年在墨西哥举办的“大美乡情——中国民间美术精品展”和2019年在新加坡举办的“岁朝集瑞——中国美术馆藏民间美术精品展”等,均引起了海外观众及相关媒体的高度关注。在多数外国人的认知中,剪纸、皮影和风筝等民间美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这些艺术样式不仅发源于中国、繁荣发展于中国,而且传播至世界各地,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互鉴做出了不朽贡献。所以在新的时代,民间美术应该而且能够继续为传播传统文化观念与审美理想而继续传承发展下去。

民间美术是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思想与审美观念的集成,是巨大的传统文化与民俗艺术的宝库。尤其在叙事方式与造型式样、图案纹饰与色彩构成等方面,数量之丰、样式之多简直无与伦比,是艺术创作、影视传媒和商业设计基础素材取之不尽的源泉。民间美术既是历史累积的,又是活态传承的,而在表达上又是自由活泼的、率真奔放的,为文艺创作增添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民间美术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观察、认知与表现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既不同于西方造型体系,又不同于文人绘画艺术。如甘肃齐秀梅的剪纸《小猴戏虎》,老虎的腹部又掏剪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小虎,而陕西安塞张芝兰的绘画《下山虎》,却是一个虎与小动物们和谐相处的五彩世界。这种创作观念与表现手法,无论对于当代艺术创作还是少年儿童的艺术教育,尤其对于启发年青一代的想象力与创造性将会大有裨益。

受欣赏方式、接受习惯和教育程度等影响,人们的文艺需求存在雅俗之别。高雅的文艺作品和喜闻乐见的通俗作品,都有各自大量的欣赏群体。民间美术属于通俗作品,因其是中国老百姓自己的艺术,同时也属于经典艺术,民间美术的代表作品无一不是经过历代艺人加工完善、至少被某一群体或多数人认同的艺术。伴随近年传统节日逐渐回暖,作为节俗仪礼副产品的民间美术与大众之间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如刚刚过去的虎年春节,以虎为题材的剪纸、年画,以及吸收民间美术元素的“国潮”文创产品开始成为新春佳节的标配,而且正在成为一股潮流,表现出强劲的消费能力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高度认同。中国社会正以快速的步伐向前发展,人民群众纳福迎祥的文化心理和对喜闻乐见艺术形式的需求将会一直持续下去,民间美术依然会在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中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王伟)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