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
大家好,红楼梦是我国什么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世说新语是最早的一部什么小说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提起小说,我们都不陌生。小说世界斑驳多彩,它可以是《红楼梦》《聊斋志异》这样的古典名作,《呐喊·彷徨》《百年孤独》《罪与罚》这样的严肃巨著,也可以是《白鹿原》《蛙》这样的民族秘史,抑或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供以消遣的通俗读物。
小说堪称文学界的“显学”,甚至在很多人心目中,它就是文学的代名词。我国小说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化。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史。
一、“小说”的得名与发端“小说”一词在我国文献中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庄子》中的《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意思是,修饰浅薄的言辞来企求隆重的声名,这样的行为距离通晓大道的境界来说实在是太远了。“小说”在此处意为琐屑、鄙薄的言语,和正统大道是相对立的。可见此时小说还远非一种文学体裁,甚至是为人所鄙夷不屑的。其实在小说发展为文学体裁后,它仍然在漫长的时间里被看做一种难登大雅之堂的艺术样式。
小说真正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在史家著录的开始,是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沿用了前辈刘歆《七略》当中的六分法,将浩如烟海的书籍分为六类,称“六略”,在《诸子略》下并有“九流十家”,十家分别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在士人心目中处于尊者地位。《汉书·艺文志》具有明显的儒学倾向,班固以孔子为中心进行阐述,它记录孔子认为小说非君子所为,只是稍有可取之处。不过,小说虽处于《诸子略》的末位,但在其4324篇中占了1380篇,篇数最多。同时《汉志》指出小说来源于“街谈巷语”“道听途说”,有助于后世认识小说的素材来源,也在一定程度点明了小说叙事的虚构性。
二、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成熟(一)魏晋南北朝的笔记体小说
我国古代小说按照语言系统划分,可分为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小说的一次兴盛。此时中国只有文言小说,且篇幅短小,统称为笔记体小说。依据内容,此时的笔记小说可分为志怪与志人两类。
志怪小说的素材来源是各种神怪灵异故事,这与当时崇尚玄学的社会风气密不可分。志怪小说主要有三类:鬼神怪异的故事传说,如干宝的《搜神记》、王嘉《拾遗记》;记载某些地理风物,譬如张华的《博物志》;与灵异佛法相关的内容,譬如颜之推的《冤魂志》。
魏晋社会崇尚人物品评,将玄谈视为名士风度。这样的社会风气大大影响了志人小说的内容与主题,它主要有三种:短小的笑话,如邯郸淳的《笑林》;趣味横生的野史密谈,如伪托刘歆,实则作者是葛洪的《西京杂记》;名士的逸闻趣事,以刘义庆《世说新语》成就最高,其中一些经典故事,譬如王戎卖李、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谢道韫咏雪,至今仍为我们津津乐道。
这一时期的小说也有情节动人、形象饱满的作品,只是小说作者缺乏艺术虚构的主观能动性,把传闻当作真实来写,总体而言粗陈梗概,不够成熟。
(二)唐朝的传奇
唐朝的传奇是我国文言小说的成熟形态。
初唐、盛唐是六朝志怪、唐传奇之间的过渡。这一阶段作品不多,《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游仙窟》在其中水准较高。本时期的作品还明显存在六朝志怪中猎奇灵异的倾向,不过总体艺术水准有所提升。
中唐时期,俗讲、变文这样的体裁进入知识阶层的视野,改变了文人们的审美趣味,令他们对于传奇的叙事手法、情节可读有了追求,唐传奇由此走向兴盛。陈玄祐《离魂记》、沈既济《任氏传》、李朝威《柳毅传》仍有神怪成分,其情节的生动性、人物形象的鲜明程度、主题的深刻性则有了质的提升。
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完全摆脱了志怪模式,将笔锋转向人世间的爱情故事。其中《莺莺传》更为传世名剧《西厢记》提供了宝贵的灵感来源。
晚唐,传奇走向衰落,不过此时的豪侠小说也值得注意。豪侠小说中以《虬髯客传》成就最高,它塑造的“风尘三侠”李靖、红拂女、虬髯客,为后世读者津津乐道。
唐传奇作者脱离了六朝志怪如实记录的创作心态,开始“有意为小说”,掌握了艺术虚构与想象的手法,促进了文言小说质的飞跃。
(三)宋元的话本小说
宋元话本是我国白话小说的成熟形态。
宋元时期,勾栏瓦肆等公共娱乐场所兴起,推动着“说话”艺术的逐渐成熟。“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作为白话小说成熟形态的“话本”,基本功能是将口传故事进行书面记录,由于受说话艺术影响,也会衍生出其它类的故事文本,“话本”即是它们的一种统称。话本可分三类:说话艺人们粗粗记录的底本,如《三国志平话》;经过更加细致整理、更具有可读性的记录本,如《错斩崔宁》;文人阶层根据史料等改编的通俗读物,如《宣和遗事》。
宋元说话艺术具有娱乐性、商业化特征,因此艺人应考虑到听众如何去听。此艺术流行于下层百姓之中,因此为了让听众更容易接受,艺人会在说话的故事文本中加入一定量的白话以便于听众理解,也可以让语言风格更加生动,贴近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是打破了古代小说长期以来“言文分离”的局面。
宋元话本小说有一定的体式,完整文本可分为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几部分。篇首是开篇的诗或者词,用词开篇的话本数量急剧增加,而诗则减少。入话是说话艺人为了吸引听众讲的故事,与正话未必有关。头回的功用与入话类似,但与正话结合更加紧密。正话是表演的主体,篇尾是点题、升华的部分。
(四)明朝对章回体小说的定型与发展
我国古代小说最主要的体裁是章回体小说,它也被许多作家沿用至今。章回体的定型,正是在明朝。
章回体小说分回标目,每回的故事具有相对独立性,又互相勾连构成有机整体。它对之前的小说形式有一定承继,比如它保留了宋元话本当中的开场诗、散场诗;当故事发展到精彩处不再继续,而是留待下一章讲述,吸引读者阅读。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章回体的小说就是《三国志演义》(现在多称之为《三国演义》),它开辟了历史演义小说的沃土。它以风起云涌的三国历史为素材,用通俗的语言演说成生动的故事,塑造了一批鲜明的人物形象。后世受其影响而作的历史演义不胜枚举,如《列国志传》《隋炀帝艳史》等等。这些作品却无一能在总体上胜过《三国志演义》。
《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中不可磨灭的经典。它也以一定的历史为背景,不过有别于历史演义,主要着眼点不在于一朝兴废,而在于塑造几个英雄人物,虚构成分更多。水浒故事成为后世多种文艺作品的素材宝库。
明朝后期出现编著神魔小说蔚然成风,其优秀作品以《西游记》为代表。《西游记》写的是神怪之事,却是“神魔皆通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精神内核指向当时的社会现实。《西游记》流行到明末几十年间,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神魔题材小说,其主要可分为三种:与《西游记》内容相关的书、为各路神仙立传的故事、有神魔精灵,也融入了一定历史背景的作品。《西游记》珠玉在前,这类作品显得后继乏力,以武王伐纣为背景的《封神演义》影响较大。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小说,它的重点不再是王侯将相、英雄豪杰、神魔精魅、天下大势,而是聚焦于日常琐事,语言也在俚俗化、口语化方面做了重大贡献。《金瓶梅》为世情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章回体小说是明代对中国文学史奉献的最宝贵的财富。
(五)清朝对小说的丰富
有清一代,小说艺术又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出现了不朽的传世巨著。
《聊斋志异》是志怪传奇的文言小说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它属于文言短篇小说,将近500篇。蒲松龄在其中构筑了别样的狐鬼世界,充满奇异色彩,与六朝志怪有着深远的渊源,然而其艺术手法委婉细致,更类似于唐传奇,因此鲁迅称之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聊斋》后问世的文言小说,大都受它的影响。袁枚《子不语》、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都是其例。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最杰出的作品。它假托明代,实则反映了清代中叶的社会现实。《儒林外史》摒弃了脸谱化的传统写人方法,代之以具体真实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方面也不再沿革艰深晦涩的韵文,换成清新的散文。
《红楼梦》创造了古典小说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鲁迅曾赞扬:它把“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曹雪芹写《红楼梦》八十回而辞世,成为千古憾事。而其艺术水准已臻化境,其草蛇灰线的情节安排、高度个性化的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作家和读者。
小说从古代文明的一隅,逐步屹立于文学之林,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细细阅读,掩卷沉思,我们都能探索出一方奇妙的艺术世界。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书乃可贵
主要参考文献: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郑振铎《中国文学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班固《汉书·艺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