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百科:杜军书画
大家好,鼻烟壶由来「鼻烟壶的历史」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群鱼竞游,鲤鱼、红金鱼和黑金鱼相互追逐嬉戏,水藻随波涌动,好一幅惬意的池鱼景观。这番情景不是发生在水族箱里,而是出现在包罗万象的小巧容器——鼻烟壶之中。
鼻烟壶玲珑小巧,向来被誉为“只手可握的中国之韵”。它是集中国绘画、书法、雕刻、珐琅、瓷器、玉石、漆器等工艺于一体的装饰容器,在清朝的皇室贵族或是草根百姓之间,都十分流行。
● 清朝叶仲三玻璃内画鱼藻纹鼻烟壶
东方韵味十足的鼻烟壶属于舶来品,它的发现可以追溯到哥伦布的第二次美洲探险。
当时,有一位叫做帕尼的西班牙传道士,他发现美洲印第安人有个奇特的习俗:在用动物的骨、角以及皮革、树皮等制成的容器上放少许烟末,然后利用一根细管,把烟末吸进鼻子里。
● 清朝进口鼻烟
这些烟末是经发酵烟叶粉末调香制成的无烟烟草,人们吸闻一口,颇为陶醉。后来,欧洲人便将鼻烟文化带回国家,并在欧洲贵族之间流行开来。明朝隆庆年间,鼻烟文化传入中国。
清朝的鼻烟文化专著《勇庐闲诘》记载: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皇帝进贡了鼻烟。当时的人们根据snuff的音译,把这种东西称作“士那乎”和“西腊”。直到清雍正年间,雍正皇帝才根据鼻子吸闻这一特点,给它取了个“鼻烟”的中文名。
● 清乾隆玛瑙巧作英雄汇鼻烟壶
不过,鼻烟装在盒子和瓶子里,各有不便:盒子开口大,鼻烟易挥发,而瓶子容器深,取鼻烟麻烦。于是,改良后的鼻烟壶口小肚子大,还配备了专门掏鼻烟的小勺。
乾隆皇帝迷于诗书画卷,对各类铜器、陶瓷、玉器等也有着浓厚的兴趣,鼻烟壶当然也在此列。他常常下令烧制各式各样的鼻烟壶,单是材质就有珐琅、陶瓷、玻璃和玉器。这一时期,鼻烟壶数量众多,造型精美,山水人物、花鸟鱼虫无不一一呈现在这方寸之间。
● 清乾隆粉红料套白双鲤鱼图鼻烟壶
雅俗共赏的内画鼻烟壶,是鼻烟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2008年,内画鼻烟壶的技艺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各派名家在这方寸小天地内,反着写上自己熟悉的书法,画上得心应手的山水花鸟。盈盈一握,便能将大好山河、飞鸟游鱼掌握在手中,将中国之韵味收纳在这玲珑小壶里。
● 手艺人姜文春的内画鼻烟壶作品《百鸟朝凤》,比五角硬币小
创作内画鼻烟壶并非一件简单易学的事,除了选好合适材料的鼻烟壶外,还要经过淡色起稿、勾画线条、皴染深浅、上色等步骤,一个内画鼻烟壶才算完成。而这其中的每一步,都不能忽视。
为了让人们能直接从外部看到鼻烟壶内壁上的画,内画鼻烟壶需要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其中玻璃材质的最为常见,还有较为名贵的内画鼻烟壶采用水晶、紫晶、琥珀、玛瑙等材料。
● 清朝时期各种材质的鼻烟壶:碧玺雕双蝠鼻烟壶、发晶鼻烟壶
● 清朝时期各种材质的鼻烟壶:紫晶瓜蝶纹鼻烟壶和玛瑙雕蟾蜍鼻烟壶
玻璃瓶内壁光滑,着色较难。绘制时,要先用掺了水的金刚砂或铁砂倒入壶中旋转摇晃,进行“串膛”。打磨过后的内壁变成了具有磨砂质感的毛玻璃。
在光照下,瓶身有了宣纸般的朦胧美,颜料亦能够像墨染宣纸一样,成功地附着在内壁上,与朦胧通透的内壁相互对比映衬。
● 内画鼻烟壶的制作流程
鼻烟壶的内壁带有一定的弧度,所以作画时不像在纸张上作画那样简单。它需要双手并用,一手持笔,一手转壶,以保证绘画中的每一笔,都能落在恰当的位置。
但鼻烟壶开口小,普通的作画工具根本派不上用场。这时,就需要借助特制的“弯头竹笔”来进行创作了。顾名思义,这种弯头竹笔带有弯曲的笔尖,蘸上颜料后便能伸进入壶内,朝着内壁的方寸天地间婉转推移。
● 弯头竹笔伸入壶内作画
掌握了绘画技巧后,并不是全部好画就一劳永逸了——“吹干”这一步骤尤为重要。
玻璃材质不同于纸张,它不能吸水。所以,每画上几笔后,就要停下来用风吹干,否则颜料之间可能会相互浸染流淌,将前期创作毁于一旦。
因此,就算是同样的画分别在纸张上和在鼻烟壶上绘制,所耗费的时间都绝不可相提并论。
● 清朝影子玛瑙卧驼图鼻烟壶
每一次内画鼻烟壶的创作,都注定是一场心惊胆战的艺术历险。细小弯曲的竹笔,将翰墨丹青和心中所想所念,微缩于这寸天厘地之中。
山水画作往往是酣畅淋漓的挥毫,但在内画这里,却要求创作者笔尖开花,仅在一寸天地间腾挪,将这小世界绘出大光景。空间限制、方向颠倒,无不考验着创作者的耐心与细心。
“所书之字,均有体派。所画之画,亦有其宗。其制之精妙,由外面书画,亦为珍奇,今乃从反面为之,竟如此善美,诚所谓鬼斧神工也。”惊叹于内画工艺的神奇,民国鉴赏家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留下了一番肺腑之言。
● 民间内画鼻烟壶作品《三皇五帝系列·伏羲氏》,壶身一面绘画,一面书法
● 民间内画鼻烟壶作品《三皇五帝系列·伏羲氏》,壶身一面绘画,一面书法
鼻烟不经过燃烧,不会把焦油等物质带入肺部,相对香烟而言危害较小。在香烟的冲击下,如今吸闻鼻烟的人越来越少,鼻烟壶失去了“用武之地”。但经过岁月的洗礼和艺术的加工,精致的鼻烟壶逐渐成为了国际收藏家手中的珍玩。
有一对叫玛丽(Mary)与庄智博(George Bloch)的外国夫妇沉迷收藏鼻烟壶。他们拥有的鼻烟壶藏品有1720件之多,总价估计超过700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4.9个亿。
● 玛丽与庄智博夫妇手持鼻烟壶藏品
每有鼻烟壶藏品拍卖,他们必定前来“扫货”。当然他们“出货”也很豪爽,“玛丽及庄智博鼻烟壶珍藏”专场一开拍,即为全球的鼻烟壶收藏家呈上了华丽的盛宴。难怪他们被誉为近20年来全球最著名的鼻烟壶收藏家。
他们的收藏囊括了近三个世纪的鼻烟壶佳品,其中就有不少乾隆帝御用的鼻烟壶。他们在收藏界的影响,也带动了国内藏家对鼻烟壶的追捧,改变了以往鼻烟壶收藏“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局面。
● 邦瀚斯拍卖行(Bonhams)拍卖鼻烟壶的场景
潮流更替,鼻烟壶似乎失去了作为盛放鼻烟容器的价值,但却得到了广泛的收藏价值。
得益于国内鼻烟壶工艺的传承和收藏界的重视,鼻烟壶能从一个盛放鼻烟的普通容器,转变成一个集中国字画与手工艺精华于一身的收藏品。这算是一代古董珍玩在新时期找到了合适的价值定位吧。
愿鼻烟壶不泯灭于时代潮流,能在技艺传承中继续绽放新时期的东方韵味。
参考资料:
《古玩指南》文/赵汝珍
《鼻烟壶的国际大藏家》文/华夏时报
《内画鼻烟壶 壶里乾坤大》文/中国经济网
《内画鼻烟壶:方寸之间有天地》文/中国知识产权报
《内画鼻烟壶:工艺传统的断裂和美术取向的确立》文/徐坚
《非遗印象丨瓶中岁月,袖里乾坤——内画鼻烟壶》文/非遗大数据
内容为『手望Sowarm』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