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唐代佛教壁画从内容到形式有什么新的变化「敦煌壁画与佛教的关系」

时间:2022-12-03 13:17:12 来源:丢失的可爱兔

大家好,唐代佛教壁画从内容到形式有什么新的变化「敦煌壁画与佛教的关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湄公河这一充满了多国文化特色的区域在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深受各国重视,从湄公河的地理位置我们可以看出它流经6个国家,分别是中国、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以及越南,这也就意味着湄公河是联系上述六个国家的天然纽带,同时也是临岸各国居国赖以生存的摇篮。


也正是因为湄公河串联起六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继而融合了六个国家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而各国之间相近的文化底蕴也让湄公河次区域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的形成逐渐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区域的艺术特色。

作为一部充满了鲜明学术特色的书籍《湄公河次区域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研究》,它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湄公河次区域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文化脉络,最重要的是这种佛教壁画艺术对次区域带来的社会文化演变,甚至是对六国艺术研究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历史上,中南半岛五国一直是中国的邻居,它们与中国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贯穿了2000多年的历史,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2000多年的地域影响,从湄公河行经中南半岛五国,到处都能看到各种熟悉的文化元素和传统,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有研究价值的便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


本书的作者是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就职于昆明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的硕士、副教授王艳琦,主要教授“中国艺术设计史”“摄影与数码艺术”“插画”“民间工艺”等课程。

因其长期从事东南亚美术、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与传统民间艺术结合方向的研究,所以由她编撰的这本《湄公河次区域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研究》从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揭开了湄公河次区域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的神秘面纱,同时也给予我们另外的视角来认识这一复杂的文化区域。

中国佛教徒通常将东南亚的上座部佛教称为小乘佛教,与我们所修持的大乘佛教两相对应,而壁画作为南传上座部佛教佛寺特有的建筑装饰绘画,是宗教艺术文化呈现的一种载体,它普遍分布于南传上座部佛寺中。


由于湄公河次区域南传上座部佛教流传渠道的不统一,以及各国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所以湄公河次区域南传让座部佛教建筑和壁画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比如缅甸在18世纪逐渐脱离11-13世纪时的印度三弯曲线人物及高鼻梁形象特征审美情节,转而被本土本地民族形象所代替。在19世纪末受西方艺术文化影响融入不少西洋绘画元素和技法的强烈影响,使其壁画艺术效果达到了空前水平。

再如泰国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风格演变由最初风格朴质优雅贴近生活,更多地呈现出本土自然的艺术气息,到15世纪上半叶受柬埔寨和缅甸艺术的影响呈现的风格趋于朴实而庄重。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的壁画形式及风格则更倾向于自由活泼,它的色彩比较单一,以黑、白、红三色为主,后受素可泰和兰壁画影响开始大量使用金箔,颜色以暖色为主。


直到19世纪泰国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风格受到中国传统绘画技术和造型手法以及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泰国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风格开始趋于成熟,形式也丰富多彩,绘画技法也达到了高峰,色调纯度统一,画面复杂。

由此不难看出,湄公河次区域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的历史是一个各国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相互影响、借鉴的过程,它的每一次演化都源自于其他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的深刻影响,它的风格演变历史恰恰反应出了一个国家文化背景的转变。


就像作者王艳琦所述:它的存在既是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又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传统艺术文化的一部分,它与民间美术、习俗融为一体,是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艺术媒介。它既是宗教建筑装饰中最瑰丽的宝石,也是一部鲜活的民族志。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