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mini中国「mini合资」

时间:2022-12-06 19:17:09 来源:一筑一事

大家好,mini中国「mini合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近有三个非常有意思的项目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分别是上海的in the PARK在公园、成都的REGULAR和杭州的喜闻乐见。

为什么把他们放在一起来说?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的一些共性,另一方面,这三个项目似乎共同展示出了一种未来可能会愈发明显的商业趋势和社会风潮。




01

小体量,大容量


据现有资料来看,这三个项目的体量都不大,REGULAR的使用面积大约6500平米;in the PARK是一栋占地面积500平米的三层小楼,使用面积不到2000平米;喜闻乐见也是一栋三层小楼,使用面积大约2000平米。比起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平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来说,它们称得上“迷你”。

但体量小的同时,这三个综合体的内容却很丰富。比如三个项目中空间最小的in the PARK,虽然以服饰买手店为主,但也容纳进了由乐评人、资深音乐从业者健崔主理的黑胶唱片店、以及来自北京的艺术书店postpost,除此之外还有咖啡馆、杂货等业态。


in the PARK / 图片© 素然官网zuczug.com

in the PARK / 空间设计:AIM Architecture /图片©AIM Architecture


而位于杭州东信和创园的喜闻乐见,则容纳进了艺术空间、展陈空间、餐厅、咖啡馆、美发salon、纹身店、茶室、酒吧等十余种业态。


喜闻乐见 / 图片©喜闻乐见


“藏身”于成都大源中央公园下沉式广场的REGULAR是三个项目中空间最大的,即将在今年9月正式开幕。这里将呈现了1个公共艺术空间,3个下沉式户外花园,还有20余个品牌为REGULAR特别定制的店铺,涵盖了从餐饮、美业、买手店到艺术文化的多元业态。


REGULAR中已经开业的艺术公共空间gregarious / 摄影:花花©一筑一事

即将在今年9月正式开幕的REGULAR / 摄影:花花©一筑一事



02

为“此时、此地”定制

并与之发生关联


据我们观察,注重在地性也是这三个项目的共同点。相较于品牌大同小异的连锁商城,我们可以在这些“mini综合体”里感受到强烈的地域特征和差异化。

正如in the PARK主理人陈疤疤接受杂志采访时说的那样:“我们所希望建立的是 ‘附近性’、‘本土化’的理念,在重视街区和城市本身的文化和历史的同时,与之共创源于日常、充满当代性的店铺设计。”

如我们所见,in the PARK店内的晾衣杆、路牌和试衣间与店外的围树椅的设计灵感,都来源于老上海的日常景观和市民公园的场景。


in the PARK / 空间设计:AIM Architecture /图片©AIM Architecture


而REGULAR,首先从项目的案名就能看出,它不希望是高高在上的、有距离感的,而是希望为社区和城市提供可亲近、可融入、有幸福感的日常场景。

同时,REGULAR与商户的关系,并没有传统业主和商户之间的界限感,而形成了一种针对这个项目而展开的共创共生的关系,而这种“定制化”的创作,造就的正是项目的“差异化”。

同时,REGULAR还非常看重起源于成都的品牌和主理人群体,20余家商户中有着多家“土生土长”的成都品牌,比如UID、MONDOLI、烂李子、荒石公园、十域、RAW HEART等等。


REGULAR中,即将于今年10月正式开业的MONDOLI / 摄影:花花©一筑一事

RAW HEART (望平街) / 摄影:小枝©ICYWORKS

上:MONDOLI(镋钯街)/ 摄影:ICY©ICYWORKS

下:十域·至臻(成都远洋太古里)/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03

背后的“操盘手”

变了?


是的,尽管物业可能归属于地产开发商或政府,但这三个mini综合体背后,决定其气质和内容的“操盘手”却是另一拨人。

而这些更有差异化、更有态度的精品式综合体或者说策展式商店,背后的人就是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没有之一。

in the PARK背后是素然ZUCZUG,这个2002年创立于上海的品牌,历经近20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生活方式的多品牌集合平台。除了in the PARK,素然在全国还有超过100家同名集合零售店铺。这些年,素然也在摄影、平面设计、建筑设计、艺术、音乐、公益等多个跨界领域玩得风生水起。所以不难理解,in the PARK为何可以调动并聚集起国内最顶尖的文化创意资源。


素然和创意团队跨界策划的展览 / 图片© 素然官网zuczug.com


而杭州的喜闻乐见则是由国内十余位设计大咖联合发起的项目,包括沈雷、孙云、赖旭东、陈彬、谢柯等等,并由内建筑设计事务所操刀建筑空间设计。

这些深耕建筑、空间设计多年的大咖,常年与不同的业主、从业者、消费者、使用者打交道,对商业模式、生活方式、设计趋势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前瞻思考。

他们愿意投身其中,联手打造这样微小体量的综合体,这其中既倾注了他们的空间设计理念,想必更投射着他们对未来理想商业体和理想生活的构想。


喜闻乐见 / 图片©喜闻乐见


成都的REGULAR则由方所文化和REGULAR项目团队联手打造。项目更偏向于用策展的思维来组合内容,这是完全区别于传统商场招商的逻辑,也造就了REGULAR的特别。


即将在今年9月正式开幕的REGULAR / 摄影:花花©一筑一事



04

“种地”前

得先读懂土壤


事实上,类似的策展式/买手式的精品综合体并非新鲜产物,从著名的Dover Street Market到曼谷的The COMMONS,再到北京SKPS、杭州天目里等等。它们都是有着强烈策展思维和选品态度的综合体,并通过空间里的内容组合,来倡导和分享某种生活主张甚至哲学。

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批精品式mini综合体在国内的集体式崛起,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是什么支撑了这些精品式mini综合体的崛起和未来的良好生长?

重要因素之一,是中国本土创意文化行业力量的崛起,今天提到的这三个项目背后都是一群懂商业、懂设计、懂文化艺术、懂生活,既有本土情怀又有国际视野的从业者们。没有这些年国内“量变到质变”的人才积累,必然不会有这些高品质项目的集体出现。

更重要的,当然是消费者。

换句话说,像REGULAR这样的项目能在成都成立,必然是因为这里有足够多能看得懂它的人群,这也是类似项目无法在异地盲目复制的原因。


成都场景。从上至下依次为:esp.1917/万象映画/sowhat买手店/智慧之环/繁星戏剧村/关心面包商店/间白/方庭/黑石复古展/無早/魁星楼街明堂创意园/明堂士多


麦肯锡《2020 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中等收入人群的数量超过3 亿,并将持续上涨,预期到 2025 年将超过5亿,涵盖中国城市人口的一半以上,总可支配收入达到13.3万亿元。在这之中,新中产人群的规模将会随之同步增长,由此可见,中等收入人群,包括消费观念进化后的新中产人群的消费行为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

而著名学者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对新中产生活方式的总结就是“策展式生活”。他犀利地指出,现代美学运动号召大家把生活变得更艺术,而在现代生活方式中,追求艺术生活的人们都成了自己生活的“策展人”。

直观点说,新中产乐于对自己的食物、旅行、孩子的教育、居住环境等事项做一系列精心安排。比如食物的产地、搭配、烹饪方式、吃饭环境都是需要精心筹划的;旅游也绝不是千篇一律的跟团游,也是要主动策划,寻找一些特别之处。“新中产”就在各种选择中组合自己的生活,而且,作为策展人,他们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把精心安排的一切展示给大家。

很明显,精品式mini综合体的背后,正是这波中国城市新中产的崛起。也就是说,土壤够不够肥沃,是项目能不能“开花结果”的重要前提。

可以说,精品式综合体并不是什么“新物种”,然而,或许直到现在,它们在中国的成长环境才真正开始成熟。



主编:牧之、鹤鹤

编辑:hh

撰稿:hh

摄影:详见图注

校对:坦柔

设计:Ozzie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