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收藏:老年书画家作品确实包含财富,只是财富是属于经营者的
大家好,绳结 连接「架起沟通的桥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大自然的进化和发展历史当中,人类对于工具的开发和使用是与其它生物最大的区别之一。远古人类石器时代开始就将石、骨、木、皮等材料制作成各类工具,方便日常的劳作和生产,为自身的生存创造必要且舒适的条件。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稳定和丰富,这些曾经具有实用价值的工具又向着艺术、宗教等方向发展,开始作为人们构建精神世界的组成部件,丰富人们的心灵和思想。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几乎适用于已知的任何人造器物:从锅碗瓢盆到桌椅板凳,从衣冠鞋帽到刀枪剑戟,无一例外。
在人类发明的诸多器物之中,有一样东西可以说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引领我们的物质和精神世界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然而只是因为它自古至今在生活中太过普及,致使人们开始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忘记了它不亚于车轮、火药等发明的伟大之处。这就是"绳"以及使用绳子所创造的事物。
绳:贯穿古今人类使用"绳"的历史甚为久远,或可追溯至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然而由于古代制绳使用的原料都是诸如植物纤维、动物鬃毛等有机物,导致过于久远的实物经过千万年的氧化腐蚀很难得以完整保存。
波士顿大学考古学家凯瑟琳·巴德(Kathryn Bard)在埃及一个考古遗址发现的保存完好的绳子,距今已有4 000多年历史。
尽管无法准确追溯人类发明绳子的具体年代,但通过考古发掘和文献研究,我们也可以大致了解绳子在历史上的发展。
在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大量以"绳纹"为主的陶器就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而这种纹饰一直持续到周晚期的陶器,甚至晚汉时期的青铜器和玉器上。这种纹饰需要在陶器成型进行烧制之前印在其表面,用缠有绳子的木棍在器物表面碾压形成凹凸有致的图案,并以绳子的粗细和缠绕方式来提供各种造型上的变化。这可能是我们能够找到的"绳子"最早的影子,也是绳子作为工具而具备的"实用"价值之一。
笔者曾带学生于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复原古代陶器制作工艺,其中绳纹的制作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绳子作为生产工具的基础零件,与其它工具结合能够极大地方便人类的生产加工,如上图使用主杆和绳索产生动能转动钻头对硬物钻孔。
差不多同时期的日本甚至直接命名为绳文时代(じょうもんじだい),也就是旧石器时代向弥生时代过度的时期,大约始于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前300年左右结束。由此可见,人类使用绳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
陶鬲(时代:西周,藏于山东大学博物馆)
作为人类发明的一种工具,绳子在各个方面的应用可谓多种多样。古人用绳子将锋利的石头和树枝捆绑制成石斧、石矛用于狩猎、自卫;用绳子编制成网捕鱼;用绳子固定木杆搭成帐篷;可以说,几乎所有稍微复杂的工具都需要用绳子作为基础零件进行组装。也正因为如此,"绳"和"结"本身就被古人所崇拜,并赋予了精神层面的诸多含义。
鉴于其实际用途,古人认为绳子本身就具有"规则、约束、界限"等意义,因此也会在诸多巫祭仪式和艺术表现上使用这些元素。
在我国,绳纹,或称绞丝纹,常常出现在商、周至战、汉时期的铜器与玉器上。这些器物大多以礼制或葬制用品为主,用于体现其主人显赫的身份地位和高于常人的待遇等级。如今最广为人知的中国结最早也可追溯到周代的佩玉制度,以及战国时期的铜器图案。而在我们的邻国日本更发展出了注连绳(しめなわ),与御币(ごへい)结合使用,作为神圣事物的"界"而在宗教和传统民俗仪式中广泛使用。
捕梦网源自18世纪的印第安人,他们相信凭借绳和网的"束缚"之力可以捕捉美好的梦境,隔离可怕的梦魇,保护人们进入甜美的梦境。
在我国商、周、战、汉等各个年代都有以绳纹为主要纹饰的铜器和玉器,其中以西汉时期的绞丝纹玉环最具代表性。
日本传统宗教和民俗中会使用注连绳悬挂在神社或巨石、古树之上代表神圣事物的边界,突显神威庄严。
结:凝聚智慧《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这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结绳记事"。然而对于"结绳"和"记事"的具体方法,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解释。
首先,"结绳"并不单单是在一条绳子上打上大大小小数量不一的结这么简单,这只是结绳的最简单基本应用。一定程度上说,我们可以将它理解成为一种二维图像信息,就和今日使用的二维码相似,这比一条绳子所代表的一维空间可以承载更多的数据。根据绳子的材质、粗细、颜色、制作方法不同,他们所表达的意义也会有所不同。绳子在错综交互的一个平面上打成大小不同的结,再根据他们所处的位置、经纬度不同而包含不同的意义。这是一套非常复杂的记录系统,也需要具有相同解读系统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具体含义。而随着更加先进的记录方式——"文字"的发明,结绳记事的方法开始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奇普(Quipu或khipu)是古代印加人的一种结绳记事的方法,用来计数或者记录历史。它是由许多颜色的绳结编成的。这种结绳记事方法已经失传,目前还没有人能够了解其全部含义。
再来,"记事"也不仅仅是指记录诸如数量、类别等客观事实这么简单,也包含了"缔约、共事、荣誉"等深层含义。古人将不同颜色、粗细的绳子缠绕悬挂在竹木杆子之上,其作用类似缔约联盟的旗帜,每一条不同的绳子都代表一个氏族或部落,宛如同盟公告一般,这也是旗帜最早的形态。而蒙古摔跤手脖子上所佩戴的项圈"章噶"则结满了颜色各异的布条以表示本人曾经获胜的次数,可谓是荣誉和实力的象征。
蒙古摔跤手脖子上的项圈缠绕着颜色各异的布条,记录着他们曾经获得的每一场胜利。这不仅仅只是作为"计数"使用的工具,更是荣誉的象征。
根据民族学的研究报告显示,直至如今仍有部分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实用结绳的方式记录客观活动。不仅如此,毫不夸张地说,绳和结不仅在人类的物质世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对我们的精神世界也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这一点从中国的文字中也能得以体现。我们以"绳"为动词发明了"绳之以法",借其"守序、束缚"之意;我们以"结"为动词发明了"结拜、结发、结盟、结义"等词汇,借其"凝聚、统一"之意。这些对"绳"和"结"的认知都具有正向、积极的意味,也是古人对高尚品德、契约精神等的体现。
而作为一种以实用性为首要目的的发明,绳子和绳结技术的应用领域可大可小,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传黄帝制衣服时,由于当时仍未有钮扣出现,就必须要借助衣带打结才能将衣服系牢。而无论陆运还是水运,货物也需要用绳索捆绑固定才能长途跋涉进行运输。绳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为了方便解绳,古人甚至发明了专用的器具——觹。而这个器具后来成为了礼制规格中的器具,由经历了成年礼的男性所佩戴,意指"能解难事"。
玉觹广泛出现在我国商、周时期,最早使用木、骨、石所制,呈锥形或兽牙状,可插入结中"撬"开绳索,属于实用器具。后逐渐失去使用功能转而成为礼制用品。
要绳结改变世界的契机则是在海上,这主要是因为绳子和绳结在航海技术应用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无论是公元1405年郑和下西洋,还是公元1492年哥伦布探索美洲大陆,这都是依靠以风帆为动力的航海技术。这些船只中不乏多层加班,多桅多帆的类型,以绳索为主要传动媒介对风帆进行掌控是当时航海的最基础功课。而诸多绳结也是在那个时期处于实用目的而被发明出来,比如酒瓶结和缩帆结这两个传统绳结被人类使用了几千年,甚至美国宇航局(NASA)发送到火星的探测车上的电线都使用了这两种结绳技术以确保设备的稳定和牢固。
绳索和绳结的使用是航海的基础,也是以风帆为动力的船只在海上航行的最基本技术组成。尽管船只的结构、桅杆的数量、帆布的多寡变化不一,但其传动转向装置的结构始终没有太大的变化,直至蒸汽动力船的出现。而欧洲的"大航海时代"也是当代人类文化和科技迈进的一次飞跃。
在那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随着大帆船、轻快帆船、护卫舰和西班牙大帆船的出现,欧洲开始向海洋大举进军。而从18世纪晚期正式开始的所谓"大航海时代"也加速了英、法、苏格兰和北美等国家地区等对蒸汽船的试验和商用。从此,整个世界的文化和贸易往来被全面打通,"全球化"迈开了进程。可见,绳子和绳结对整个人类的历史发展起到了何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日的绳和结时至今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我们与古人的生存环境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但绳和结仍然始终贯穿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穿鞋要系鞋带、出门穿衣要扣钮扣、女孩要扎辫子,这些其实都是绳结在当代社会的体现。而曾经一些具有使用价值的器物,如今却以艺术品、工艺品的方式发挥着他们的另一种价值。他既是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也是先人们所承传的文化瑰宝,寄托着人类对美好品德的向往。
绳和绳结在当代社会仍然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表现在各个方面。从服装服饰到家具装饰,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