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跨界导演市场电影看法「如何看待高票房低口碑电影即兴评述」

时间:2022-12-12 19:41:15 来源:界面新闻

大家好,跨界导演市场电影看法「如何看待高票房低口碑电影即兴评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携作品在电影节亮相,是不少电影人进入产业的第一步。但当电影人最终走出电影节体系,将作品呈现给更多观众,将如何达成作者表达和市场偏好的平衡?

8月15日,新浪娱乐与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联合主办的新浪潮论坛,以“从电影节走出的电影人们”为主题,探讨影片从电影节走向市场之路。本届北影节最佳影片提名电影《妈妈!》导演杨荔钠、柏林金熊奖入围影片《隐入尘烟》导演李睿珺、平遥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宇宙探索编辑部》导演孔大山参与讨论。

电影能否从电影节走向大众?最实际的考虑在于成本回收。院线电影主要依靠票房回收成本,而电影节电影回收成本主要依靠电影节放映、海外发行、版权售卖等方式。当一部电影走向院线,院线宣发等一系列费用将会推高成本,也意味着片方需要承担更大的票房压力。

导演李睿珺是电影节的常客。他的作品《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路过未来》入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隐入尘烟》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已解锁欧洲“三大”的李睿珺在电影节展上收获颇丰,但作品少见于院线放映。

李睿珺对作品的商业属性有自己的判断。如果有投资方希望将自己的作品推向院线,李睿珺一般会在前期与投资方沟通,提醒对方上院线可能赔钱。例如,制片人方励曾经想花费200万的宣发费用将《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推向电影院,而制作电影的成本才200多万。如果不上院线,基本可以通过电影节放映和电子版权销售收回成本。

《隐入尘烟》7月8日在国内院线公映以来,累计票房达到1944.6万,票房在文艺电影序列中居于高位。影片由知名演员海清主演,被外界视为对票房和市场的考虑。在论坛上,李睿珺否认“邀请海清是出于商业考虑”的说法:“这部影片不是商业题材。如果考虑商业计划,可能会做喜剧、类型片,找更年轻、更有影响力的人来合作。”

杨荔钠则从产业协作的角度,表达了“宣发工作应当由专业人士负责”的观点。制作电影的过程中,她始终以导演的身份面对剧本,但她会与经验丰富的制片人合作,后者可以找到宣发公司和投资公司,以对方的经验帮助影片进入市场。

和李睿珺相似,杨荔钠执导的剧情电影也多为在影展上流通的独立电影。其作品《春梦》曾获第42届鹿特丹电影节“老虎奖”提名,《春潮》曾获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但两部电影均未登陆内地院线。

不过她也提到,如果目标定于院线上映,自己也会更加站在观众的角度上思考。目前定档9月10日的《妈妈!》,是杨荔钠首部直接在大院线放映的商业片。她提到进入电影院放映的电影“投资不少”。面对投资方的信任,杨荔钠会更加小心谨慎、更考虑观众的接受度:“当知道这不是一个很任性的小成本艺术电影时,我也要站在观众角度考虑考量如何做好这部作品。”

孔大山也同意“导演专注作品、将市场操作交给专业人士”的做法。他的软科幻长片作品《宇宙探索编辑部》已经走过至少四个电影节,在影迷群体中受到广泛欢迎。电影虽未正式公映,豆瓣已经开分,目前评分为8.8。

在创作《宇宙探索编辑部》的过程中,孔大山也没有过多考虑市场,而是专注于将作品做好。他认为,作者风格和大众接受度并不矛盾。创作剧本时,他会把自己当作观众检阅内容,考虑信息能否准确传递。“艺术都是要完成信息传递,电影用视听语言传递信息,只要信息能传递出去就OK了。”

他也分享,在创作《宇宙探索编辑部》的过程中,监制郭帆和王红卫提出的建议都是针对作品,并非市场。至于“软科幻”作品的市场预期、发行宣传策略,孔大山表示这并非自己的专业,在电影宣发过程中他能做的只有尽力配合。

当影片从电影节走向市场,另一不得不提的话题就是艺术电影“高口碑、低票房”的困境。

从小圈层的影评人、媒体到大众,两个群体的接受度必然存在差异。面对口碑票房倒挂的现象,李睿珺表现得十分坦然。他认为,艺术电影是对话和交流机制,创作者和观众之间追求平等交流;但商业电影是服务机制,要了解观众,有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两者本身是两种机制。

“电影有很多种类型,艺术片也有很多门类。但我觉得大众意义上的观众都把电影当成了服务机制……可能观众和市场(电影的分类)还不太清楚,笼统把电影放在服务机制里评判,就形成了不对等(关系)。”

李睿珺继而呼吁,只有出现多元文化产品,才能构成蓬勃有生命力的市场。“如果你一直告诉观众只有几种电影,很多电影类型会被观众遗忘。”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