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在园林审美上,你觉得如何能达到园林意境的境界?「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时间:2022-12-13 13:41:11 来源:人美renmei

大家好,在园林审美上,你觉得如何能达到园林意境的境界?「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身处苏州,拥有苏州园林这样优质的美育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当地的美育资源,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完善美育工作,是当地美术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以苏州园林为例,从三个方面讲解如何依托“园林境象”主题的美育课程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研读园林文化,铺就文化理解底色


苏州园林虽是人的居所,也是历史文化、艺术的综合呈现,但园林又离当代学生的生活很远。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如何发挥园林文化育人的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了“园林诗意与画境之间的融通”的主题研究,通过读园林诗句、品其中意境、绘诗中之画、演诗中之意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学校微信公众号推出“SAWA我把艺术说给你听”


“SAWA我把艺术说给你听”是学校教师为提升学生文化理解采取的艺术分享活动。此活动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艺术选题,通过线上和线下演讲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按以下三个阶段展开。


学生分享“SAWA我把艺术说给你听”


第一阶段:设置驱动任务。学生根据任务单,选择与园林相关的主题进行自主学习。第二阶段:自主探究与分享展示成果。学生根据任务单主动查找资料,制作PPT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课堂到校园文化艺术节再到校园公众号进行全方位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三阶段:保存学生演讲的视频资料,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另外,学校基于“苏州园林”外在物象和内在文化,从“文化传承”“园林色彩”“园林符号”以及“园林故事”四大板块进行“SAWA我把艺术说给你听”赏析课程设计。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园林写生、体验演出、新闻采访等形式来研究苏州名园,并以专题解读的方式对园林元素如桥、铺地、漏窗、太湖石、苏派盆景等来解析园林与绘画、文学、戏剧的关系,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维度,提高学生对园林的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能力,让地方优秀文化在学生心中生花,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自信。


研究园林视觉符号与色彩体系,提高学生审美判断力和美术表现力


“象虽简而不陋,意虽繁而不杂”。崇简尚意,构成了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基本素养,并从中泛化成中国艺术的审美品格,反映到古典园林的设计中亦是如此。在园林中建筑、叠石、植物等事物的设计上留有大面积空白,虚实相生。园林造景之间的虚实、漏景、因借、景移等美之法则,让园林的形式结构产生一种强烈的美感和张力。


从月洞门到太湖石、从亭台到曲桥、从水景到绿植,园林中的这些经典元素,具有强烈的文化辨识度。


在“园林境象”主题的美术课程中,对园林色彩的研究不是对园林自然印象的一种复制,而是去分析和探索。教师指导学生从色彩心理、色彩节奏等方面切入,从美学的角度研究园林色彩,再结合园林的物象元素,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力,进而促进学生色彩审美能力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两条路径来实现。


(一)实施模块化教学,实现人人参与

学校在学科框架下实施开发了中国画和版画两大模块的课程教学活动,即:一至五年级的中国画课程和六至八年级的版画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园林境象”为主题,将园林视觉符号和园林色彩为主要内容设计成单元主题课程,集中开展普及性教学,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接受当地文化的浸润。


“园林境象”单元教程教学展示


(二)统整项目,和而不同

形式的创新并非必须要标新立异,其关键在于对思维进阶和表现能力的提升。学校将社团活动内容进行统整,推动“园林境象”主题项目式学习。通过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深耕传统美术(中国画、版画、苏州泥塑、剪纸),研习西方艺术(油画、粉画)进行跨学科整合课程的创新,提升学生的审美品格。


国画社团教学场景


中国画社团着力于用体现传统文化的笔墨技巧来表现园林的审美意趣。同时利用实验性材料、中国传统色彩来表现苏州园林,着重笔墨对形态神韵的表达。


版画社团探究园林视觉符号,通过对园林元素的提取重组,实现从文化传承到文化再现的创新。运用以刀带笔的水印藏书票的表现形式,探究水印版画、综合版画、套色版画的研究创作,尝试设计并制作出属于自己的藏书票。


学生“园林境象”作品展示


张秋子版画作品《园林艺境》


油画社团探究光与影在苏州园林中呈现的特有美感,以园林中的漏窗和苏州桥为物象载体进行专题创作。将油画中的干画法、湿画法、综合材料肌理等绘画方式与恬淡的苏州园林意象结合起来,完成光怪陆离、意蕴生动的园林作品。


色粉画社团表现园林“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重在探究苏州园林与昆曲艺术之间的意蕴。


粉画社团学习场景


剪纸社团侧重于对苏州园林物与影的探究,思考在园林造型与环境背景中如何将单色和套色剪纸技法整合,实现苏州园林的视觉再现。


苏州泥塑社团侧重探究苏州泥人的造型和表现方法。运用浅浮雕和圆雕两种表现形式,以昆曲中孩童的嬉戏场景为主线,通过揉、捏、压、着色、上彩、描金等方法塑形造像,展示苏州园林中的生活场景。


探寻跨学科融合,提升学生创新素养


本着为“未来而教”的教学理念,学校组织开发融学科的STEAM理念校本课程,实现了“园林境象”主题的跨学科研究,在美术、科学、数学、信息、工程等多种学科活动的交织下,进行“苏式园林”微景观的再造设计。


“园林境象”STEAM创作作品


在实施过程中,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园林进行研学,厘清亭台轩榭的布局思路、理解假山池沼的设计,观察近景远景的层次,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建造方案设计,将所学的数学、工程、陶艺、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学生通过实践应用,不但在跨学科整合的STEAM理念课程中逐步领会鉴赏园林之美,体悟美学特色,而且可以掌握简单的设计技能,自主建模并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园林特色摆件。在这样有趣又有意义的课程活动中,学生亲身经历设计、制作、评价、改进的完整教学过程,使自身的鉴赏、创新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以“园林境象”为主题的美育课程实践中,学校将苏州园林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不仅用中国画、版画、油画、剪纸等架上绘画方式进行呈现,还“建造”了一座集陶艺、3D打印、苏州泥人、园林微景观于一体的“园林境象”工作坊,这个工作坊成为学校的一张美育名片。


“园林境象”工作坊展示


数据监测显示,学校开展“园林境象”为主题的美育课程后发现学生在美术表现、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等能力方面有所提升,增强了学生对苏州地方文化的认同和文化自信,学生也更愿意参与展示苏州地方文化的各项活动。


“园林境象”课程学生反馈问卷数据图


最终学校美术教师将“园林境象”主题美育课程的研究提升到理论高度,编写了关于“园林境象”的校本教材,让学校的艺术特色愈发鲜明。学校因此荣获了“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诸多荣誉称号。


《园林境象》校本教材局部





本文节选自《中小学美术》 2021年第8期

《依托“园林境象”美育课程 提升学生审美品格的实践研究》


《中国中小学美术》2021年第8期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