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麗和和花耀高级珠宝系列:大地之耀
大家好,结合京剧的流行歌「网红推动传统文化」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沈昭
这段时间,被大家称作是“上戏416女团”的五位姑娘凭借着京剧戏腔的短视频歌曲连续登上抖音热榜,更是获得千万点赞,成为展现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对传统文化兴趣取向的标杆者。她们穿着戏服,用戏腔翻唱古风歌曲,韵律动听,收获肯定的同时也引发了部分人的担忧,如此“京剧”还是京剧吗?
京歌大流行,京剧有意见
要说看京剧,平常人看的还真不多,专门抽出时间上剧场里一坐几个小时听一场京剧的人属实不算太多。但要说起京歌,大家或多或少都能哼上两句,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就是一首在各年龄人群中传播相当广的一首京歌。京歌的流行也引发了一些京剧从业人员和戏迷朋友的担忧。
京歌作为京剧的衍生品,如今流行之势已胜过京剧,现在有不少京剧演员也喜欢唱京歌,比如于魁智、李胜素、王佩瑜等等,尤其是在各大晚会中,京歌出现的频率尤其高,虽然打着京剧的名号,但 “唱念做打”一概不讲究。对京歌流行怒火中烧者称“京歌毫无艺术价值”,更斥其为“毁灭京剧”,对之不满者则担忧京歌恐怕会让人们对京剧产生错误认识。实际上京歌京剧两者不该以二元对立的观点来看待。
京歌京剧,大有不同
京剧诞生于清乾隆年间,在文学、表演、音乐、舞美等多方面都具有一套程式化的表现形式,各门各派在“唱念做打”上各具特色,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表演体系更是列入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中,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而京歌的诞生史就要短得多了,它是一种以京剧的唱腔、曲调、程式为基础,用现代音乐来演唱表演的文艺形式,其主题内容不拘,既有具有古典气质的《梨花颂》,也有现代流行的《我是中国人》等曲目。从性质上来说,京歌的本质属于流行歌曲,而京剧韵味的加入使得它又从众多流行歌曲风格中脱颖而出,成为颇为特殊的文艺表现形式。
不少人或许会觉得京剧“听不懂”“门槛高”因此更不愿意了解京剧,但须知京剧打落地那天起就不是以高雅艺术的面貌出现的。过去京剧之所以风靡,戏园子的社交属性起到很大作用。戏园子是重要的社交娱乐场所,京剧表演者们也是戏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戏迷们追“角儿”的劲头不比追星的劲头小,从电影《霸王别姬》中就能一窥当年盛况。
而今时过境迁,社交场中心早已不在戏院,京剧走过这百年的风风雨雨其形式也或多或少在不断发生改变,从传统的京剧到现代京剧再到现在的京歌,京剧艺术延续至今早已生成无数变种。京歌如今就是京剧变种中最为流行、接受度最广的一种,也是当下社交中心互联网的热门话题之一。把京剧艺术高高悬起只会拉开它和普通人的距离,当一门艺术真的变成了“阳春白雪”,它的寿数还有多久恐怕也要悬着了,京剧的变种们“下里巴人”化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不是毁经典,而是引入门
京歌的表演既具有传统京剧的韵味,又加入了通俗唱法,节奏轻快,内容主题不拘,传播平台不限,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更适合在年轻群体中传播。如今火起来的“上戏女团”就是以抖音为传播平台,得到了大量年轻人的认可。这些京歌表演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从而想要进一步去了解京剧,甚至走进剧场,去观看京剧。让更多人了解京剧,将京剧的元素以流行的方式传播出去,这是京歌的意义所在。
传统京剧艺术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应走向曲高和寡之路,在探索精进艺术的同时,做到雅俗共赏“接地气”才能让京剧生命力长久延续。“上戏女团”用京歌让更多人认识和接受京剧艺术,不仅是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影响力呈现的侧影,更是年轻人去探索传播传统艺术的宝贵经验,传统文化能够如此“出圈”多多益善。(沈昭)
来源: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