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孩子最不喜欢父母说的话「家长最讨厌孩子说哪些话」

时间:2022-12-18 13:17:11 来源:光明网

大家好,孩子最不喜欢父母说的话「家长最讨厌孩子说哪些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家长咨询的众多问题中,最常见的不外乎孩子不听话、顶嘴、叛逆、做事磨蹭、学习不自觉……

跟这些家长交流过程中,我通常都会让他们描述和孩子相处的一些日常情景,结果发现,有以上这些表现的孩子,家长的说话方式多少都存在一些问题。

他们或是喜欢吼孩子、训孩子、唠叨孩子,或是经常命令、否定孩子。

其实,孩子身上的坏习惯、不良行为、亲子矛盾等,与家长不正确的沟通方式关系很大。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中说:

“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孩子的心灵是单纯而敏感的,有时家长对孩子说的话,自己觉得没什么,但在孩子心中却会留下很深的烙印,进而影响着他的思想和行为。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机构曾发布《青少年蓝皮书》,根据对各个城市学生的调研,整理出了孩子最不喜欢家长说的5句话,值得反思:

01

快去学习/快写作业

平日里对孩子学习的催促,想必家长们都不陌生。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玩就焦虑,恨不得孩子时时刻刻在学习;有些家长看孩子磨蹭,就忍不住催着孩子快点完成作业。

家长们觉得自己是为孩子好,才想着督促孩子学习,不然难道放任孩子玩却不管吗?

但站在孩子的角度,如果家长经常催孩子学习、写作业,孩子会觉得自己不被信任,“难道我自己不知道要学习、写作业吗?”

因此,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家长越催,他越不做,越催越慢。

从另一个方面,它传递给孩子的一个信息是:

“在父母眼里,学习比我重要”,“父母只喜欢爱学习的我、作业做得又好又快的我,其他的我是不值得被爱的。”

于是,孩子和父母之间会渐渐产生距离,不听父母的话、不愿对父母敞开心扉。

孩子不是不喜欢学习,而是不喜欢父母的说话方式。

在这个问题上,家长可以和孩子立好规矩,比如每晚放学后先写作业再玩、周末有固定的学习时间段。

在此基础上,家长就不用一直盯着、催着孩子,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让他自己安排作业和学习,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孩子才会产生自觉、自律。

02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别人

有一位家长曾分享过她和孩子的故事:

有次她儿子写作业不认真,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要喝水,她忍不住吼孩子:

“换成别人早写完了。怎么别人家孩子学习都不用大人操心,成绩还那么好,再看看你!”

没想到孩子一下子跳起来,气冲冲地说:

“总拿我和别人比,你怎么不和别人妈妈学,人家妈妈工资又高、又漂亮,温柔,不像你,成天凶巴巴!”

她一下子怔住了,愤怒之下把孩子大骂一顿,差点动起手来。

冷静下来后,她不禁陷入沉思:原来被比较的滋味这么难受,平时自己还总是拿那些优秀的孩子“刺激”孩子。

忽然间,她理解了孩子的感受,之后再也没有拿孩子和别人比较了。

许多家长以为用那些“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育孩子,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距,向别人的优点学习。

但父母拿自己和别人作比较的时候,孩子更多的是感到伤心,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被比较时间长了,孩子会越来越不自信。

即便这种激励有效果,但经常被比较的孩子,会习惯参照他人的行为和标准去做事,不知道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找不到自我价值所在,在人生中容易失去方向。

真正对孩子好的教育,不是百般挑剔他的不足,而是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闪光点予以肯定。

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而是让孩子和自己比,有进步就值得鼓励。一直在进步的路上,终有一天会达到理想的目标。

03

不许看手机/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游戏

有些家长把电子产品视为洪水猛兽,严禁孩子使用,常常命令孩子:“不许看手机/看电视/玩游戏!”

有时候,父母越是禁止,对孩子来说,越是一种诱惑;命令的语气也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的态度,很多时候取决于父母的说话方式。见过很多家庭,因孩子玩电子产品、游戏导致亲子之间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

现在这个时代,信息、科技发展迅猛,电子产品已不仅仅是娱乐工具,更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想要孩子完全不接触电子产品是不切实际的,孩子的生活中也需要适当的放松、娱乐。

更好的办法是,规定孩子玩的时间,比如每周只有周末两天,可以玩1小时。

另外,家长需要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比如户外运动、阅读、参观博物馆、上一到两个兴趣班等,当生活足够精彩充实,孩子也自然不会沉迷电子产品,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

04

真没用/笨

中国父母有一些很不合理的逻辑,其中一个就是:辱骂、贬低孩子,能够激起孩子的自尊心,让他变得更好。

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骂孩子“没用”、“笨”:

孩子拿东西没拿稳,掉了,“真没用,你能做成什么事?”

作业教了几遍还不会,“真笨,猪脑子!”

孩子被同学欺负了,“真没用,你不会打回去吗?”

然而事实证明,这些话除了家长单方面发泄情绪的作用,对孩子的成长百害而无一益。

有一位网友曾说:

“小时候经常被父母骂‘没用、笨’,后来一遇到困难就觉得自己不行。”

在幼小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自己心中的权威,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父母对自己的评价。

长期生活在父母的负面评价中,孩子也会开始自我否定、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没用的人”,就是“笨”,从而自我设限。

缺乏自信的孩子,不但缺少积极进取的动力,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容易被打倒。

这就告诫家长,评价孩子的话,一定要当心。

批评孩子时,要就事论事,不要攻击孩子的人格、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比起责骂孩子,家长多一点耐心、控制自己的情绪,告诉孩子错在哪里(哪里做得还不够好)、应该怎么改正(进),孩子才会更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多一些鼓励和肯定,孩子会更有自信,懂得不断努力进步。

05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有些家长看孩子时总带着偏见,说话也不管是否客观公正,就随意评判孩子。

比如孩子正常和同学约着出去玩,家长就忍不住念叨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孩子跟家长聊天,说到学校里和学习无关的趣事,家长马上脱口而出:“天天就知道玩!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是给你玩的?”

孩子刚写好作业,出来休息会儿,被妈妈回家撞见,就马上骂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作业写了吗?”

被父母这样不公正地评判,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会觉得很委屈,

“为什么我认真学习的时候你不说呢?为什么爸爸妈妈总是看不到我的努力?”

有些孩子甚至会故意和父母作对:

“反正我在你心里是这样的,那我还不如就真的这样做!”

这样的话,对孩子也是一种消极暗示,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不利于孩子成长。

作为父母,切忌随意评判孩子,不要根据孩子一时的行为就对他做出负面评价,这会严重破坏孩子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导致亲子关系变差。

如果孩子确实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或行为,家长也应就事论事,多用正面的语言和孩子沟通,比如:“玩了这么久,到学习时间了哦。”

多给孩子信任和积极暗示,孩子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孩子认真、努力、表现良好的时候,家长也要适当给予肯定,懂得欣赏孩子,这样他会在父母正面期待中成长得更加优秀。

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家长,说话之前请记得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注重孩子的感受,不要在无意间伤害了孩子的心。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