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艺术鉴藏:书画名家沙俊杰作品欣赏
大家好,如何在课上课下快速拥有剪辑思维 「线下数学思维课」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小伙伴们,在接到工作任务之后先不要急于动手。大家都知道剪辑不仅仅是把导演拍摄的素材拼接起来这么简单,而是重新创作。所以在剪辑工作开始前我们应该先弄清一些问题来帮助我们进行思考。
剪辑思维的形成不一定在工作中,但一定在实践中,只有动手剪上,才能慢慢提升。这种提升其实是要有意识的,你得知道往哪里提升,之后再动脑子往那部分去靠。
所以剪辑思维的核心是会变换结构和故事。
我把剪辑思维具体拆成三个方面:
① 框架思维(把握整体)
② 写作思维 (创作故事)
③ 设锚思维(保留悬念)
① 框架思维:导入素材,真正动手剪辑前,先用一定的时间思考,大致了解所有的素材和镜头风格,然后搭好剪辑结构,这会让你后面的创作时间大大缩短。
人们判断一个人的脸是否好看,多数情况不是看某个部位,而是感受他五官在面部所占的比例是否协调。你是个造物主,剪辑就是一个造人的过程,要把它造成一个正常的人,首先一点,肯定要把五官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 怎么放才能保证五官协调?肯定得清楚脸的形状。剪一个片子时,一定要先开上帝视角考虑整体,考虑框架,白话说就是大局观;一个职业的艺术创作者一般都具备这种意识:写剧本先写剧情大纲,然后去填每场戏;写歌先写好一段旋律,然后去完善小样;作画先勾勒出主体在画面中的空间位置,然后去完善线条(这里或许有异议,你可能看到很多大师作画都是从头到尾开始画,但要知道,他们只是省略了勾勒框架这个过程,因为画多了,再看一张白纸,框架早就在心里成型了,从哪儿下笔心里自然有数);
放到剪辑这里,就是先去确定这个片子的整体风格,还有时长。
剪辑软件又被叫做非线性编辑软件,它的定位就是非线性创作,初学者的剪辑方法大部分是从时间线轨道的第一秒开始往后剪,也就是用线性思维,从头到尾顺着剪;正确做法是先在时间线轨道上确定这个片子的时长,整体风格,和音乐风格,甚至先用音乐铺好底子(我个人经常这么做),按情绪变化分好,然后再具体填充内容;剪辑软件又被叫做非线性编辑软件,它的定位就是非线性创作,初学者的剪辑方法大部分是从时间线轨道的第一秒开始往后剪,也就是用线性思维,从头到尾顺着剪;正确做法是先在时间线轨道上确定这个片子的时长,整体风格,音乐风格,甚至先用音乐铺好底子(我个人经常这么做),按情绪变化分好幕,然后再具体填充内容;
框架化思维会让你有多角度的创作空间,有明确的结构划分后再去剪辑,如果发现某一部分差,直接修改这部分。而线性思维的剪辑没有结构可言,某部分开始差,直接引发蝴蝶效应,导致后面越来越差,整体看,就会出现拼凑感越来越强,虎头蛇尾这些常见问题,即使改,也会越改越脱节,改到最后和第一版的样子相差十万八千里,这种结果就会造成:客户满意了,但已经根本不是你开始想要剪的那个风格,久而久之对剪辑产生厌倦;如果用框架思维去剪辑,即使改,最终也会取得一种创作和迎合客户之间的平衡,这个片子既能让客户满意,又没有偏离自己的创作想法初衷太多,想想看这是不是会让你相当有成就感?
② 写作思维:剪辑创作和剧本写作中的三幕化结构原理相通,剪辑编故事遵循剧本的基本写作规律。
剪辑上,无论什么片子,都是由幕构成,幕由镜头组成,一幕,可以理解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镜头组成的戏。
假如一个片子的时长确定以后,这个架子具体该怎么搭,完全可以套用剧本写作里的三幕化结构。
一个故事,都符合起承转合的规律,小学作文就学过,一个故事要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这几項捏到一起就是三幕:
建置阶段(开端到发展):建立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冲突。
复杂化阶段(发展到高潮):当一个人或多个人物试图解决冲突时,问题会越来越复杂。
危机和解决(高潮到结局):冲突激化,到达顶点,人物直面危机,危机得到解决或更加糟糕。
可以看下《复联》的所有预告片,基本都是按照上述结构来剪的,实际大部分商业片都是如此。
故事随着人物不断出现,矛盾不断累积,到达抛物线顶点,也就是故事到达高潮,冲突达到顶峰;最终危机被削弱,情绪再度下降。
第①点中所说的用音乐垫底,需要什么样的音乐,相信你大概也差不多懂了,至少要三类代表不同情绪的配乐做底子(开端,高潮,结局)。
③ 设锚思维:用特指镜头,或者音效,让幕与幕之间时刻保留逻辑关系和悬念
锚,钩住船的钩子。设锚这个说法来自最初的PUA搭讪学(不要多想,只是用这个做举例很恰当)里,设锚就是屌丝通过话术或其它手段包装自己,达到吸引女神的目的,女神可能觉得他很神秘,很有趣,很优秀,总之就会一直对其感兴趣。放到电影里是希区柯克口中的"麦高芬",是一直抓住观众的那个悬念。所以剪辑上,剪一个好的片子肯定要会设锚,一直制造悬念。
前面说过一个片子是幕与幕之间的衔接,设锚是以幕为单位,要在每一幕里构建悬念,时刻吊着观众胃口。
注意:第②点中,三幕化结构所针对的是整体大幕,实际大幕还能细分成无数小幕。
简单的打个比方:
一个片子的第一幕:是一组AB两个镜头,A是矿泉水瓶的特写,B是矿泉水瓶被一只手拿走的特写(或近景),然后做淡出处理。
这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悬念,观众会潜意识里想知道这个手是谁的?他/她为什么要拿走这个瓶子。
第二幕:是另外一组CD两个镜头,C是一个人拧开矿泉水瓶盖的特写,D是女主角向里面下药
的全景,女主角露出邪恶的笑容……然后做淡出处理。
这样第二幕就把第一幕勾住了,观众知道了原来第一幕里那个拿走的矿泉水被人下了药,与此同时又抛出了悬念:他/她喝了吗?下药的那人又是谁?
第三幕:男主角喝那瓶矿泉水的全景,两秒过后,淡出处理(这里不交代他喝完水的反应,直接黑幕结束处理)
于是,这三小幕,又构成了一个大幕,接下来的四,五幕……你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向下处理,你可以仔细读下这个例子,包括镜头都用的是什么景别处理,怎样制造的悬念,这是预告片剪辑的精髓所在。
什么是特指镜头:就是经过慢放,或加速,或构图特别,只透露给观众极少信息,又具备悬念的镜头类型。
比如上面例子中手拿走瓶子的特写。
实际上,在现代电影的预告片剪辑里,情绪变化往往是不间断的,也就是说高潮是逐渐递增的。一直收着剪,最后只在一个点爆发是很保守的做法,因为现在早已不是一百多年前电影刚刚诞生那个年代,人们看见大荧幕上的动态影像感觉不可思议,现在的观众已经越来越难被刺激到。大多数情况剪辑师要时刻心理有谱,到了十秒,甚至五秒左右就要设置一个痛点来刺激观众。可以说优秀的预告片剪辑和大多数其它类型片的优秀剪辑一样,时刻都保持着节奏,
最后,不要忽略音效的作用,不是音乐,是音效。
这篇回答大部分内容是从整体性上给一些建议,关于剪辑的核心蒙太奇没有提,因为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处理不可能一两句话就说清楚,
这也里有提到剪辑的一些基本剪辑技巧,和方法。
要说这三点哪个重要,我还是推荐第一点,框架思维。
设锚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无迹可寻,天马行空。这是大多数恋爱中女性的想法,在你追她的千百个日夜里,任何一天拿出的聊天话术都能成功钓住你的女神,那么追求成功当然是顺理成章的。放在剪辑里就是,拿出某一段脱离整体看依然自成一派,放回到整体里则画龙点睛,一个片子的任意一处都是亮点,即使某处有瑕疵,整体框架也是优秀的,瑕不掩瑜。
你可以尝试用框架思维去思考一切,不只是剪辑。
当然如果是宣传的剪辑会更注重每个段落的表及节奏的掌握,相对有剧情的影片来说会容易一些。当你清这些问题的时候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观看、整理素材,把你思考的内容带入到这个过程中,开始真正进入到剪辑阶段的工作。
更多详情请关注:鬼谷云课堂
搜索微信公众号:鬼谷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