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麗和和花耀高级珠宝系列:大地之耀
大家好,浅谈摄影术发展历程「简述摄影术的原理和发展历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现代摄影之父”阿尔弗莱德·史迪格里兹(Alfred Stieglitz)曾说,有光,即可摄影。
人类对影像技术的研究可谓源远流长。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走进摄影发展简史前史吧。
摄影发展简史
A SHORT HISTORY OF PHOTOGRAPHY
最初的概念——小孔成像
公元前四世纪,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景障内也。”墨子认为光线像箭一样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例如屋外站立一个人,他头顶的光线通过小孔射到墙壁的下方,而他脚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射到了墙壁的上方,因而人像是倒立的,这是人类对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最早记录。
墨子《墨经·经下》中对小孔成像原理的记载
在西方,最早记载小孔成像现象的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他在《问题集》(Problemata)中记述了阳光穿过树叶或柳条制品的间隙在地上成像的现象,并尝试对其原因进行了讨论。到了公元10世纪,阿拉伯学者海什木(Haytham)对于光学的研究成为文艺复兴后欧洲相关研究的基础。
从小孔成像到暗箱绘画
中国宋代,政治家、科学家沈括(1031-1095)在所著的《梦溪笔谈》卷三《辩一·阳燧》中,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他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富所束,亦皆倒垂…”。
沈括《梦溪笔谈》中小孔成像原理的示意图
而在欧洲,15世纪意大利人L·B·阿贝尔第(Leon Batisti Alberti)研制出最初的暗箱,到了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成像暗箱的原理是小孔成像的“改进版”:景物透过镜头,进入暗箱中的45°反光镜,反光镜将其反射到暗箱上方的磨砂玻璃上,画家就在磨砂玻璃上铺上画布临摹作画。
文艺复兴时期,斯蒂芬德拉·德拉·贝拉描绘的相机暗箱里的佛罗伦萨
《大型便携相机暗箱》,1646年,雕版,阿塔纳斯·珂雪(Athanasius Kircher)
便携式暗箱成为普遍使用的绘图辅助工具
日光蚀刻法
从1793年起,法国发明家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开始从事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保留影像的试验。1826年的一天,尼埃普斯在房子顶楼的工作室里,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他当时的制作工艺是在白蜡板上敷上一层薄沥青,然后利用阳光和原始镜头,拍摄下窗外的景色,曝光时间长达八小时,再经过熏衣草油的冲洗,才获得了人类拍摄的第一张照片。尼埃普斯将自己这种以日光作用于感光柏油,从而达到将影像永久固定在玻璃或金属板上的方法命名为“日光刻蚀法”(Heliography)。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摄影技术系统。
尼埃普斯亲手制作的相机
《牵马人》│尼埃普斯于1825年制作
《窗外》│尼埃普斯于1826年拍摄;世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
1827年,尼埃普斯将他的摄影方法应用于他一直致力的印刷工艺,创立了影响深远的“照相制版法”,用摄影方法来复制雕版。1833年,尼埃普斯逝世前,他的摄影方法一直因保密理由没有公开,因而虽然他的“照相机—感光材料—显影”摄影系统事实上已经完成了摄影术的发明,但未能得到公认。
摄影术的诞生
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是一位法国发明家、艺术家和化学家,1829年,他与尼埃普斯认识并达成合作共同开发摄影术。1833年,尼埃普斯去世,但是达盖尔仍在继续努力推进摄影术的研究。约1837年,达盖尔在一块镀了银的金属板上成功获得一组石膏静物的影像,并固定下来,当时用这一方法拍摄一张照片需要20-30分钟的曝光。
尼埃普斯与达盖尔
《画室》│达盖尔1837年拍摄,这幅照片是存世最早的“达盖尔银版”照片
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和研究院在联合会议上公布了达盖尔的发明
1839年1月,法国科学院在公报中宣布了达盖尔摄影法,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和研究院在联合会议上公布了达盖尔的这项发明,宣告了摄影术的诞生。达盖尔式摄影法是一种单纯的“正像”工艺,首先用碘蒸汽将一块经过仔细清洁、抛光的镀银铜版“光敏化”,再放入照相机曝光形成潜影,然后用汞蒸汽“显影”,然后用大苏打溶液“定影”,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正像。
达盖尔银版法套装
“达盖尔摄影法”虽然成像精细,细节丰富,但也只是一种“孤本”摄影术,因为拍摄一次只能得到一个影像左右相反的银版“正像”。达盖尔的器材包括:照相机和显影箱、化学药品、磨制金属版的工具等等,一共有50公斤重,售价是400金法郎,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8个月的工资。
卡罗式摄影法
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英国化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他发明了卡罗式摄影法,是底片的发明者。1835年,塔尔博特用他自制的被戏称为“捕鼠器”的相机成功拍摄获得了一组负像,他把这种拍法称为“光绘成像法”。1841年,他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了这种工艺,还申请了专利并命名为“卡罗式摄影法”。
塔尔博特——由负像到正像,现代派摄影法的奠基人
这种从“负片”到“正片”的处理技术一开始并没有达盖尔银版法影像受欢迎,但卡罗式照相法的照片柔和,更有艺术感,只是画质略微粗糙。事实上,直到数字影像产生之前,塔尔博特发明的处理技术使得照片可以进行无限次复制,并为现代摄影术的实质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塔尔博特也被后人称为“现代摄影术之父”。
打开的门│卡罗式摄影法拍摄
在达盖尔和塔尔博特以后的岁月里,摄影术有了很多的改进:湿板法、干板法、现代胶卷、彩色照片 、电影、彼拉罗伊德摄影术和静电复印术等。摄影技术的进步,也解放了自然对人的束缚,赋予了人类以更高的视点去观察和体验生命。
(以上素材部分源自互联网,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