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马季徒弟姜昆「拜师郭德纲」

时间:2022-12-24 09:01:23 来源:浅谈星记

大家好,马季徒弟姜昆「拜师郭德纲」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年的春晚,72岁高龄的姜昆表演的相声《欢乐方言》被质疑抄袭,

这段相声很久之前就被姜昆的外国徒弟大山表演过,

没几天大山晒出视频回应:“这段相声是姜昆1987年就创作出来的,

我是他的徒弟,这段是他亲自教给我的,我师父没有抄袭。”

不仅亲自为师傅辟谣,还忍不住替姜昆委屈:有些观众喜欢带着情绪看姜昆。

底下的评论似乎验证了这一点“就算没抄袭也不好笑吧?”

“拿1987年的作品糊弄2022年的我们?”

“主流相声就这种水平?知道相声该看哪家了,”

观众为什么不买姜昆的账?他真的除了《虎口脱险》再无代表作了吗?

他是真的和老郭过不去吗?72岁的姜昆老矣,尚能饭否?


01 “姜昆根本不会传统相声”?

与老郭这种从小学艺的相声演员不同,姜昆确实是半路出家,

所以说他:“基本功不如传统艺人扎实,老活儿会的不多”是实话,

这是姜昆的短处,也是他的优势。

1950年,姜昆在北京出生,初中毕业后去往黑龙江插队,

在兵工团宣传队认识了师胜杰,师胜杰是出身相声名家的大师,

有着十分深厚的相声功底。从没接触过相声的姜昆闲时在宿舍和师胜杰聊天,

才领略了相声的魅力。

传统相声《地理图》《开粥厂》师胜杰张口就能来上一段,姜昆总是听得一愣一愣。

在此之前他压根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传统作品,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在北大荒的那段时间,师胜杰成了姜昆的相声启蒙老师,

常常给他讲解相声的各种知识,没多久,姜昆就爱上了这门艺术。

决定专攻相声后姜昆就和师胜杰组成了搭档,一起打磨作品一起演出。

这个时候的姜昆是有着巨大劣势的:如师先生这样的相声演员,行话叫“娃娃腿”,

人家父母都是相声艺人,自幼学艺,基本功不是一般的扎实。

而姜昆是半路出家,之前做的都是和相声无关的工作。

20多岁才学相声的姜昆明显说学逗唱都比不过传统艺人,他只有一种办法,

那就是创新,没有老活儿,只能想方设法整点新活儿。

被逼无奈的创新反而让姜昆化劣势为优势:他虽然没有其他演员那样的基本功,

但其他艺人也学不来姜昆的创作力。

姜昆与师胜杰搭档的十分成功,在哈尔滨有着不小的名气,

也因此得到了去北京参加曲艺调研的机会。

1976年,姜昆和师胜杰在调研会上表演的相声《林海红英》得到了满堂喝彩,

台下的马季敏锐地感觉到了姜昆的才华,把他调到了北京的广播说唱团,

并且流露出想收他为徒的想法。

马季是相声界辈分高的老前辈,又想发设发把姜昆从北大荒调到了北京,

能有这样的伯乐做师父,姜昆自然百分百的愿意。

26岁的姜昆有了师门,做了马季的徒弟,搭档也换成了李文华。

之后姜昆的表现,让马季从内心感叹:我真没看错人。

02 “姜昆的成名全得益于梁左”?


到了北京的姜昆有了更大的舞台,创作出相声《如此照相》名震一时,

不仅成为曲艺协会最年轻的领导,还成为相声界的一个神话:

一个26岁才拜师学艺的小伙子,传统的活儿都说不上几段,

愣是靠着自己的才华在相声圈闯出了一片天。

姜昆不拘泥于传统相声的条条框框,写出来的相声颇具讽刺意味,

《如此要求》调侃了乱要彩礼的问题,《想入非非》则讽刺的是当时社会的不良现象,

包袱干脆又可乐。在舞台上,姜昆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喜剧人格”,

给自己的人设是:底层文艺青年,有点“蔫坏”,有点顽皮却又不失可爱。

姜昆和李文华这对搭档代表着有理想追求进步的新青年,在当时的年轻人中很受欢迎。

1983年,姜昆和师父马季参加了第一届春晚的录制,在全国人民面前露了脸,

此后和李文华成为春晚常客。《错走了这一步》《夸家乡》等作品都收获了不少好评,

可能是春晚的创作压力过大,慢慢地,姜昆的创新之路就遇到了瓶颈。

“写不出好东西,一写就卡壳”成了他最大的烦恼。

就在这个时候他遇见了梁左,那时梁左还是作家,姜昆看过他写的书,

认为这个人非常有才华,邀请他和自己一起做喜剧。

有了梁左这个编剧,姜昆顺利解决了创作路上的瓶颈,

他只需负责表演,下一年的春晚不就轻松多么?

1987年春晚前夕,姜昆在去外地演出的火车上看了本梁左的小说,

看完文思泉涌,很快就改编成了相声剧本,打算和李文华在春晚上表演。

结果合作多年的李文华因为病重不能再演相声,

姜昆只能临时把搭档换成唐世忠。

为了不影响演出效果,姜昆一遍又一遍和梁左打磨剧本,

商量包袱该怎么使笑点该怎么加,顶着巨大的压力一遍又一遍排练。

结果没有辜负他的努力,这段《虎口遐想》在春晚上一炮而红,

成了姜昆经典的代表作品。

姜昆大胆采用另类的表演方式,以一个人掉进公园的老虎洞为切口,

用看似荒诞的语言抛出了一个又一个包袱,把全国观众逗得捧腹大笑。

凭借《虎口遐想》,姜昆的名气到达了顶峰,

这时的相声已经从广播时代进入到了电视时代,

姜昆是最成功的跨越者,没有之一。

与梁左的首次合作就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让姜昆更加坚定了要和他合作的想法,

从1987年春晚后,梁左就成为姜昆的御用编剧,专门为他创作相声剧本。

姜昆的巅峰时刻,确实是梁左铸造的,但如果说“姜昆没有梁左什么都不是”就有失偏颇,

首先梁左是作家出身,并不懂相声,大部分时候需要姜昆自己写相声台词,

再交给梁左润色填充。



其次,在认识梁左之前,姜昆已经是马季的得意弟子,有不小的名气,

是姜昆发现了梁左身上的才华,两人互相成就。



从这个方面来说,姜昆是梁左的伯乐,而被姜昆赏识的千里马,

还有许多。


03 陈佩斯赵本山等“小品王”都是梁左发掘的


因《虎口遐想》大爆后的姜昆和延续了讽刺相声的风格,

与编剧梁左搭档唐杰忠组成“铁三角”,为观众带来了不少好作品。

从《美丽畅想曲》到《特大新闻》,每一部都是经典,

那是姜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成为最受欢迎也最有成就的相声演员,

他在相声上的才华,让搭档都忍不住感叹:“姜昆不是人,他是神。”

90年代初,姜昆几乎成了名望最高的相声艺人。

同时他还关注着其他喜剧形式的发展,1984年,春晚导演邀请陈佩斯参加晚会,

他和搭档朱时茂创作出了小品《吃面条》,

在此之前春晚的舞台上从没有出现过小品这个喜剧形式,

观看了陈佩斯的作品后,导演组立刻分成了两派。

一类是保守派:央视春晚是大型的文艺晚会,《吃面条》让观众乐成这样,

合适吗?会不会造成不严肃的影响?

另一类是开放派:相声可以让观众欢乐,小品为什么不可以?

这种新奇的表演方式也许反而更能让观众喜欢。

作为春晚主持人的姜昆属于第二类,他支持陈佩斯上春晚,

不仅帮着他给导演说好话,还主动给陈佩斯的本子提出了不少建议,

上过春晚且从事过多年喜剧工作的姜昆帮了陈佩斯不少,

多年后陈佩斯还十分感激的提起姜昆:“姜先生是十分有才华的一个人。”

在春晚结束后,姜昆又把陈佩斯调到了广播说唱团,

这样的喜剧人才得到了重用,才有了陈佩斯之后在春晚留下的经典小品。

姜昆惜才也爱才,作为喜剧领导,他有着挖掘新人培养喜剧人才的任务,

在这一点上,姜昆很称职。

姜昆发现赵本山,是从一场“冷场”演出开始的,

在铁岭演出的那天,姜昆遭遇了所有喜剧演员最怕的事情:没人笑。

他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自己的相声去哪演出效果都挺好,

怎么一来到铁岭就冷场了呢?

散场后有观众偷偷吐槽:“他讲的是什么啊,还北京来的艺术家呢,

不如咱们这里的赵本山。”姜昆一听就来劲了,好奇这个赵本山是谁?

他能有多好笑?演出结束后买了赵本山演出的票,

打算好好会会这个人。

那时的赵本山凭借《摔三弦》《盲人观灯》等二人转作品在铁岭已经家喻户晓,

有人刚做完阑尾炎手术去看他的演出笑到伤口崩裂,

姜昆看完赵本山的演出,尽量憋着笑不让自己失态,

可还是忍不住捧腹大笑。

演出结束后,姜昆邀请赵本山上春晚,去更大的舞台演出。

因为姜昆的力荐,赵本山才创作出小品《相亲》在春晚一夜成名,

可以说,要不是姜昆想方设法把赵本山请到北京上春晚,

本山大叔未必能成家喻户晓的“小品王”。

04 捧得了陈佩斯赵本山,怎么就容不下同行郭德纲?


作为有着成功经验的喜剧前辈,也作为曲艺协会领导,

姜昆在提携后辈挖掘人才这方面有口皆碑,随着他亲自挖掘的小品演员的爆火,

他的相声好像没有那么受欢迎了,90年代后期,

姜昆的相声作品难以持续往日的辉煌,远不如之前的好笑。

这其中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铁三角”的分崩离析,

编剧梁左改行去写情景喜剧了,已经磨合多年的搭档唐杰忠也因为年纪大不再上台,

姜昆的搭档换成了另一位相声演员戴志诚,

忽然没有了“三分逗七分捧”的捧哏搭档,姜昆明显开始走下坡路了。

那时候姜昆代表着所有相声艺人的希望,

大家都想让姜昆再创作出好作品让相声重回巅峰,姜昆也做了不少努力,

但那时他的创作巅峰期已过,再也没能拿出像《虎口遐想》那样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这时相声已经从电视传遍时代到了互联网传播时代,郭德纲横空出世了。

虽然老郭总是戏谑称自己为“非主流相声演员”,但他是非常传统的,

7岁学艺,有着极强的天赋,对相声也足够热爱。

在从天津出来的时候,郭德纲有着一个羞涩的愿望:

加入体制,做名正言顺的相声演员。


在屡屡碰壁后他放弃了这个愿望,没办法加入,那就自己另立山头,

创办了德云社,找搭档找徒弟在大剧场小剧场打磨商演,

那时互联网刚刚兴起,郭德纲的才华没有被埋没太久,

很快就凭借一段段传统又有新意的相声火了起来。

面对郭德纲的走红,姜昆第一次显得不悦,

面对采访,他坦言承认郭德纲确实有非凡的天赋和才华,

但是他必须剔除相声里那些俗气的东西,不然永远登不上大雅之堂。

对于这样的建议,郭德纲的态度是:我不接受。

老郭早年没有和姜昆一样顺利得到编制,在相声这条路上,

他吃得苦比姜昆要多,于是痛恨所谓的主流演员带给他的伤害,

给自己的定义是“非主流相声演员”“非著名相声演员”,

他不认可姜昆提出的批评,甚至进行了反击。

郭德纲为此专门创作了相声《我要反三俗》讽刺姜昆,

彻底和主流演员划清界限,这是姜昆口碑下跌的开始,

那时郭德纲在网上正火,凭借才华收获了不少粉丝,

姜昆也因此收获了不少骂声。


姜昆为什么要反对传统相声中俗气的部分呢?

是因为他觉得相声之前是个撂地演出的行当,其中有些糟粕不应该再出现现代社会,

相声之所以能上到春晚这样的舞台,是一代代相声艺人不断把那些糟粕净化的结果,

好不容易让相声登上了大雅之堂,郭德纲又拿着被剔除的那部分到处讲,

这不是退步吗?

05 姜昆没有网上传的那么糟


这样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同样是民间艺术的二人转在早期也有不少俗气的段落,

赵本山站在长远的角度考虑,提出了“绿色二人转”的建议,

把原先二人转中不适合登上大雅之堂的东西剔除净化,才有了后面的辉煌,

要想到达更大的舞台,势必要对内容做出修剪。


在师父马季的葬礼上,姜昆发誓“一定要守护相声的圣洁”,

因为这是几代相声演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时代在进步,

创作者不能让相声再后退。

同行对姜昆的评价

但是在有些粉丝的心里,姜昆的这个行为是“害同行,嫉妒郭德纲的才华”,

认为姜昆自己江郎才尽,还不允许别人用才华振兴相声,

这样的想法实在过于极端,他们共同的好友老梁曾经说:

“网上很多不了解姜昆的人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他,其实姜昆根本不是传的那样。”

姜昆与郭德纲早年间合影

首先姜昆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嫉妒老郭,因为老郭是继姜昆之后出现的相声天才,

90年代后期姜昆的作品一天不如一天,无数人忧心相声的将来,

02年左右年郭德纲就横空出世,让观众了解到了传统相声,

让人们又看到了新希望。

那时姜昆巅峰已过,没有必要去嫉妒谁害谁,

他作为主流相声界的领导,已经不需要再在台上卖力表演出彩了,

他应该做的是提携后辈培养新人,郭德纲的崛起不会妨碍到姜昆,

两人只是观念不同,一个认为相声要有教育意义,一个认为相声好笑就行。

而出现分歧的原因很简单: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念也就不一样。

姜昆的处境让他必须要有“大局观”,

要考虑相声带来的影响和能发挥的作用,他不仅仅是一个艺人,

要为相声负责任。

而郭德纲就相对自由多了,有着绝对的创作自由,

他是江湖艺人,只需要对买票的观众负责,

不用遵循太多的规则。和姜昆所处的位置不一样,

考虑的东西自然也就不一样。这其中说不清谁对谁错,

位置决定脑袋,环境决定了想法。


进来关于姜昆的评价有失公允,仔细看完他的履历就知道,

姜昆是为推进相声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他也有过巅峰期,

不用带着滤镜看别人,也不要带着情绪看姜昆,

在相声的发展史上,姜昆是绕不开的一个人物。

郭德纲被问到“江郎才尽怎么办”的时候说:“我说相声靠的不是灵感,

是手艺,像炸油条一样的手艺,你会问一个炸油条的人江郎才尽了怎么办吗?”

但是看他这些年的作品,也再没有03年的“神级水平”,

说相声绝不是炸油条,在这个问题上,郭德纲和姜昆面临的处境是一样的。

创作者不可能永远在巅峰期,

姜昆有过自己的高光时刻,他也创造过自己的辉煌,

为喜剧事业做出过自己的贡献,愿喜剧届能涌现更多的人才,

也愿姜昆还创作写出优秀的作品。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