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王问草书七言古风卷
大家好,安徽艺术考题「徽派建筑素描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徽派版画
徽派版画源于刻书,起于南宋,盛于明中叶,至清初渐衰微。明万历年间徽州版画最盛,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为徽派版画鼎盛时期。它由兴起、鼎盛、创新、传播,逐渐形成完整的徽派版画体系。
“徽派版画”是画家和木刻艺人通力合作的艺术结晶。其艺术风格细密纤巧、典雅静穆,富有文人书卷气。为“徽派”版画作画的著名画家主要有丁云鹏、吴廷羽、蔡冲寰、陈老莲、汪耕、黄应澄、雪庄等。丁云鹏与其学生同匠人黄守言、黄德时等合作完成的《方氏墨谱》《齐云山志》《考古图录》《唐诗画谱》,其中皆有徽派版画的精品。徽州刻工充分运用传统的砖、木、石、竹四雕和徽墨歙砚的雕刻技艺,精益求精地钻研刻印技术,把中国水印版画发展推向更高层次,使书籍插图逐步发展为中国版画艺术中的主要品种。徽派版画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餖版与拱花印刷术,对国内外版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徽派篆刻
徽派篆刻兴起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以休宁、何震等篆刻名家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徽州印人群体,人称“徽派”,促成徽州篆刻的第一个高潮期。清代康乾时期,歙县程邃等“歙四子”出现,变革创新,自成一体,形成徽派篆刻第二个高潮期。清朝晚期,黄士陵以其深厚的金石学修养,摒弃几百年来印家以切刀法摹仿烂铜印,追求古拙残破美的传统习惯,自立新意,自成风格,从篆刻艺术界脱颖而出,创立了“黟山派”,影响了后来的易大厂、乔大壮、王福庵、李尹桑,乃至齐白石等一大批书画印名家,使徽派篆刻走向了第三个高潮期。
黄士陵一生治印万余方、留有书画千余幅,是晚清与吴昌硕同时代的书、画、篆刻大师。其中尤以篆刻成就最高,以薄刃冲刀重现秦汉玺印面目,独具峻峭古丽风采,被列为晚清印坛四大家。他的刻印的特点是:平正中见流动,挺劲中寓秀雅,既无板滞之嫌,也无妄怪之失。章法配字讲究疏密、穿插,彷佛有意,又若无意,密字清疏,意趣横溢。在刀法上,执刀极竖,无异笔正,每作一画,既轻行取势,一气呵成,乾脆利落,又运刀猛辣刚健、洗练沉厚,气韵和线条的美感都非常强烈。创立的徽派篆刻——“黟山派”,在浙、皖派外另辟蹊径,对篆刻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影响了众多名家。
3.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主要流派之一,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宏村现存有明清古民居137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承志堂,为清末盐商汪定贵所建,建造承志堂花白银60万两,其中木雕上镀黄金100两,全屋所有木雕由20个工匠雕刻四年才完成。雕刻精细,为皖南古民居之最,被誉为民间故宫。作为徽派建筑的另一个代表——牌坊,是徽州人一路走来的印记。
4.徽州壁画
徽州壁画就是当地百姓俗称的墙头壁画,集艺术性、对称性、思想性为一体,广泛描绘在徽州古民居的屋檐下和门楼、窗檐上下,与石雕、砖雕、木雕一样,是徽州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徽州建筑服务的。它与一般壁画的区别在于:它是以一个墙面上多幅壁画为一体,以儒家思想和喜庆祝福为主要内容,以工笔写意为技法,以美化徽州民居外墙壁为目的的一种墙面壁画。
5.画派
新安画派,明末清初之际,在徽州区域的画家群和当时寓居外地的主要徽籍画家,他们善用笔墨,貌写家山,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心灵的逸气,画论上提倡画家的人品和气节因素,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在十七世纪的中国画坛独放异彩。因为这群画家的地缘关系、人生信念与画风都具有同一性质,所以时人称他们为“新安画派”。
海阳四家,或新安四家,亦即新安画派的主要代表,至于新安画派成员所指范围就扩大到四家以外,统称新安画派。海阳四家指明末清初弘仁、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四画家。由于四人中后三都是休宁县人,弘仁也与休宁关系密切,所以时人就以休宁县的别称海阳来统称这四位新安画派绘画大师。
黄山画派,是指清朝初所扎根黄山,潜心体味黄山真景,描绘黄山神妙绝伦的境名胜,在山水画史上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一个不同籍贯的山水画家群。它与新安画派的区别,在于“新安”是指一批徽州画家互为影响所形成的一个画派;“黄山”是指由黄山的外形和内容所决定,经过笔墨锻炼,抽象出的山水画类型。石涛、梅清、渐江被称为黄山画派三巨子。他们不受古法束缚,虽同属一流派,却都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风格。“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渐江得黄山之质”。
天都画派,指明代后期存在于黄山周围的一个画家群。这一群体成员都是黄山附近休宁和歙县两地人,并且都是以黄山为主要图写对象,画风趋近元代画家倪云林。“天都画派”名称的首倡者为清初画家龚贤。
姑熟画派,清代山水画派之一。以萧云从为首的南宗山水派,为新安派支流。
6.近代以“黄山”为题材的画家
近代画家黄宾虹、汪采白、刘海粟、张大千、李可染、赖少其等大家也都留下了以黄山为题材的作品。尤其是艺术大师黄宾虹,他少年时开始临摹董其昌、石涛、渐江、查士标的作品,十九岁首次游黄山就被山中胜景深深吸引,一生九上黄山,自称“黄山山中人”。他继承了黄山画派师法自然的传统,同时又博采众长,融汇中西。晚年风格从淡恬清雅变为浑厚凝重,达到了物我两忘,随意自如的境界。他十分重视黄山画派的研究,亲手编辑了《黄山画家源流考》一书。无论是在绘画艺术上,还是在学术研究上,黄宾虹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黄山画派”,是近代黄山画派中声名昭著的人物。
与黄宾虹同乡的汪采白,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山水画家。他对黄山画派亦深有研究。他擅长于画黄山的青山绿水,格调清新明快,有《黄海卧游集》画册,颇具现代山水画的特点。他的作品曾在巴黎国际艺展会获一等奖。
世界著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曾数上黄山,记下了不少黄山景观,出版了《张大千黄山画册》。他对黄山留有深刻的印象,刻有“黄海归来”、“二到黄山绝顶人”等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