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劳森伯格作品图片「林杰夫」

时间:2022-12-24 18:05:23 来源:雅昌艺术网

大家好,劳森伯格作品图片「林杰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15年4月,外媒报道称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基金会宣布将解除与高古轩画廊的代理关系,并宣布将代理权分割给佩斯画廊、Thaddaeus Ropac画廊和圣保罗Luisa Strina画廊。此消息一出,让劳森伯格再一次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劳森伯格1925年生于美国徳克萨斯州,2008年逝于佛罗里达。他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在劳森伯格近60年的艺术生涯中,他融合了绘画、装置、摄影、版画、表演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创造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综合绘画”(劳森伯格称之为“Combine Painting”),并在创作中不断变化和创新。

今年是劳森伯格诞辰90周年,为表纪念,佩斯纽约位于切尔西区的空间内正在展出劳森伯格晚期作品展,而伦敦泰特美术馆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这两大世界顶级现代艺术博物馆在也在今年宣布将于2016年至2017年为劳森伯格举办大型艺术回顾展。可见,劳森伯格虽已离世数年,但他和他的艺术创作显然已经载入艺术史册,无论过去多久,魅力仍在。

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 (1925 - 2008)

精美艺术品的光环,被劳森伯格抹掉了

很多人提起劳森伯格,都会想到他标志性的“综合绘画”,不过那都是他成名之后的事了。劳森伯格早年就学于美国黑山学院,开始接受达达主义的观念,并在二十世纪5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的兴盛期,劳森伯格将达达主义的现成品与抽象表现主义的行动绘画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了“综合绘画”。

《擦掉的德·库宁的素描》(Erased de Kooning drawing) 1953

1953年,在劳森伯格20多岁尚籍籍无名时,他得到一幅美国著名画家德·库宁(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的作品,他用颜料将原画面涂掉,并将最后的结果作为自己的作品展出,命名为《已擦除的德·库宁的作品》。劳森伯格借此抹去了西方社会中那些精美艺术品的光环,象征了高尚艺术的消减,从此他开始名声大噪。这一事件是艺术史上常被提及的一件事情,这件作品也是他争议最大最多的作品,然而这阻止不了这张“画”被悬挂在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厅的醒目位置。

贾斯培·琼斯制作的题字“擦掉的德·库宁的素描”

说到这幅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下面这个题字说明是由贾斯培·琼斯(Jasper Johns)制作的,琼斯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主要媒介为油画和版画。其最著名的作品是《旗帜》(1954年-1955年),此作品是由他梦见的美国国旗所启发而作的,而琼斯的成名也是这之后的事了。50年代初期在纽约期间,琼斯遇见了劳森伯格,并与他成为工作及生活上的伴侣。1958年,画商 Leo Castelli 在参观劳森伯格的工作室时,发现了琼斯的作品。Castelli在自己的画廊给琼斯办了首个单人画展,就是在这场展览中,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首任馆长Alfred Barr,为博物馆购买了四件琼斯的作品。

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综合绘画”推动波普艺术发展

虽然劳森伯格的名字没有梵高、莫奈、毕加索这些艺术大师来得响亮,但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劳森伯格这个名字绝不陌生,他将日常现成品用于绘画创作中的手法影响了很多的后辈艺术家,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而他也是最早开始以大众图像为素材制作拼贴丝网版画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这种做法,对当时的波普艺术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是他走向波普的开端,对安迪·沃霍尔影响深远。安迪·沃霍尔曾说劳森伯格在他的综合绘画中对生活物品的大胆运用,鼓励着他后来使用罐头盒、可口可乐瓶以及梦露的肖像。

大卫·霍尼克作品

所谓“综合绘画”,说白了其实是一种美术拼贴技法。说到拼贴画,可能很多人会联想到今年4月来中国办展的另一位波普艺术家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与霍克尼把多张照片合在一起的方式不同,劳森伯格是利用生活上的实物与新闻图片或照片组成抽象的画板画,他最早改变了艺术家之间、图像和观众的关系,开创了所有能剪能贴能拼的东西都用来创作的先例。

《床》(Bed)(1955)

1955年,劳森伯格将自己曾睡过的床直接进行再创作而成为一件艺术品——他把床和被子装到画框里,然后加上一个枕头,将颜料倒在上面任其自由流淌,颜料在画框里流淌出来。这件被命名为《床》的作品,仿佛可以被称之为装置,似乎也可以被冠以画作之名,对此,劳森伯格的解答是“绘画是艺术也是生活,两者都不是做出来的东西,我做的正好处在两者之间。”

《峡谷》(Canyon) 1959年

劳森伯格带着好奇心收集各种素材创作。衬衫碎片、碎花布料、儿子的照片、金属片、空油彩管拼接在一起成为布景,一只毛绒秃鹰标本破框而出。

《峡谷》(Canyon) 局部

劳森伯格常被形容为“在垃圾中拾得艺术”,因为在他的作品中,虽然看上去是绘画,但是画面除了油彩以外还拼贴着报纸、广告牌、石膏、工业零件、布料、破旧轮胎,甚至是动物标本等物件,这些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或者说更多时候可以在垃圾堆里见到。而当这些东西出现在劳森伯格的创作中,则是他有意而为之,为了尽力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打破两者的界限。据说劳森伯格曾经经常在纽约的街巷甚至是垃圾桶里翻找,看到可用的东西就收藏备用。与其说他所捡拾的是一些废旧之物,不如说是在捡拾一种大众文化,后来被人们所熟知的波普艺术正是在这种流行大众文化中萌生而来。

《字母组合》(Monogram)1959

画面呈现了一只山羊标本身上套着一个破旧的轮胎,站在由色块和图片拼贴而成的画框上。这件作品多年来一直引起了艺术评论家的广泛兴趣,艺术家从他的艺术创作中暗喻并嘲笑了现代社会的所谓“文明”趋向。

《字母组合》(Monogram)局部

劳森伯格与他在中国的1985年

艺术家的创作是对于自己所处时代的表达,西方如此,东方亦然。提起劳森伯格与中国美术的渊源,自然不会落下他1985年在北京和拉萨举办的两场艺术大展。劳森伯格影响了中国观念艺术的产生。“他告诉了我们艺术不在于你画出了什么东西,而在于你是不是能够对你所知道的这个知识的边界进行一次重新的理解”,艺术评论家杭春晓在回顾劳森伯格的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影响时这样说道。

劳森伯格1985年来中国办展时的海报,当时对他的名字翻译还是劳生柏。

尽管劳森伯格本人在中国展的《意向书》中表示,希望通过这个为期四年、在20多个国家的国际巡回展计划,达到在世界各地创造艺术及交换经验的目的,但是他没想到他的中国之行会对中国的当代艺术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劳森伯格在拉萨办展时,与当时参与展览工作的艺术家李新建合影。

1985年底,正在进行全球巡回展的劳森伯格将他的拼贴作品带到中国,分别在中国美术馆和西藏展览馆展出。这是美国近五十年来的当代艺术第一次与中国观众直面接触,11月18日,他的“综合绘画”作品挂满中国美术馆三间大厅,对中国艺术界产生强烈的冲击,促进了"85美术新潮的发展,影响了包括黄永砯、应天齐等在内的多位艺术家,尤其在装置作品和拼贴绘画方面。

1985年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85美术新潮开始引进西方现代艺术,开启了中西文明发展的大门。劳森伯格是第一个带着自己众多作品进入到中国艺术现场和中国艺术家对面交流的美国当代艺术家,他的到来无疑像是一双“点石成金”的手,将多种可用的素材塞进作品,再用颜色拼合,启发了一部分中国艺术家在观念和思想上更开放。

《肯尼迪总统》

劳森伯格在他的画作前

劳森伯格大型回顾展明年起陆续启幕

劳森伯格曾经说过,有人认为他的作品像是丑陋的肥皂碟、镜子,或可乐瓶等,对此他觉得很遗憾,他说,这些人肯定很不愉快,因为他们整天被这些东西所包围着。“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会被你既有的审美习惯所影响。我想人要么天生就是一个艺术家,要么就不是。学习的更多只会助长你的个人局限性,我希望我从未学习过艺术。”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劳森伯格总是不断挑战艺术的边界,拒绝被既有的经验所限制。

《Lawn》 1965

《Water Stop》 1968

为了纪念这位对当代艺术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艺术家,泰特现代艺术馆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将合作推出劳森伯格大型回顾展。其中在泰特现代艺术馆的展览将于2016年12月1日正式开幕,持续至2017年4月2日。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是自劳森伯格2008年去世后的第一次回顾展,亦是英国35年以来第一次较为系统、全面的劳森伯格艺术展,展览包括一系列他的混合绘画和雕塑的作品,亦即劳森伯格自己所谓的“combines”,以及丝网印刷作品,而在泰特现代艺术馆之后,展览将巡展至MoMA和旧金山现代艺术馆。

编辑:大白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