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戏剧游戏的价值「看戏与演戏」

时间:2023-01-01 11:57:11 来源:光明网

大家好,戏剧游戏的价值「看戏与演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汪 悦

近日,江苏大剧院在上演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经典歌剧《托斯卡》时,进行了一次剧目售票模式的创新。观众只需完成登记、填写问卷流程,就可获得演出门票,看完演出后,再自主扫描门票上的支付码,以打赏形式支付其认为所值票价,金额不设门槛。此举意在消解百姓对高雅艺术深奥难懂、票价高等刻板印象,引导更多人感受歌剧艺术,并通过打赏金额深入了解观众口味,评估大众心理价位。

这种实践并非首例,2017年,话剧《严肃的锤子》在北京公演时,就推出先看戏后打赏的“0元购”方式,只可惜打赏总额还不够交场租,有的观众只付了1分乃至0元。此次江苏大剧院并未公布最终演出收益,但国外歌剧引进成本高,其在亏损风险可见的情况下,仍大胆使用优秀的剧团和经典的剧目实验性进行惠民文化活动,勇气可嘉。

先看戏后付费,初衷是好的,但仅可作体验,不建议常态化推广。因为艺术是虚拟文化产品,不像实体产品有一定成本导向,大众对这种精神层面的享受,内心价值衡量极具主观性,有人认为比不上吃喝穿用,甚至觉得花钱看戏是种浪费,依靠打赏金额来评估大众心理价位并不科学。

从这种售票模式延伸开来,要想有效推动当前戏剧的传承和发展,让戏剧艺术走进百姓日常生活,还需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培育大众的文化消费习惯。目前,相当一部分人还延续着“白看戏”的旧观念,缺乏买票看戏的基本意识,各种形式的赠票更助长大众等票看戏的心理。在此,文化部门应主动扮演起“引导者”“宣传者”的角色,积极开展艺术节、戏剧月、文化周、惠民文化消费季等活动,降低大众观演消费门槛,引导转换文化消费观念,让文化消费成为家庭和个人生活支出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是以高质量的戏剧作品巩固老观众、吸引新观众。随着现代人文化鉴赏力的不断提升,其对戏剧作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促使文化部门和艺术创作单位大力重视艺术精品创作。目前,戏剧观众群体以老年人、青年学生为主,老年观众偏爱传统戏曲,青年学生偏爱话剧、舞剧、音乐剧,故而在创作问题上,艺术工作者既要思考艺术规律的传承创新,又要深入研究观众的文化需求,通过出人出戏出作品,激发更多年轻人对戏曲的好感。

三是推行多元化观众评价反馈机制。观众反响是评价剧目创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当前戏剧创作评价主要面向专家,较少重视倾听大众意见,不利于剧目的打磨完善。推行多元化观众评价反馈机制是加强戏剧创作者、运营者与观众交流的有效途径,能及时了解观众口味,对标调整。反馈机制的推行应坚持静态分析评价与动态追踪评价相结合,静态分析评价以接收、刊登普通观众的戏剧评论为主,可由文化部门牵头设立戏剧评论平台;动态追踪评价以收集、分析观众群体观演感受为主,可由院团、剧场方引导观众观演后填写网络问卷,或开展微信留言评论活动,或组建戏剧群集思广益,既能增强观众黏性,也能提升剧目质量,多方受益。(汪 悦)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