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中世纪哥特式」

时间:2023-01-02 13:17:29 来源:星星会下降

大家好,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中世纪哥特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引语:

建筑总是以它的古老、恢弘与苍远让人惊艳,无论是在大都市里,还是在偏僻的小城镇,它都为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提供广阔的物质平台,它是凝固而生动的历史。纵观西欧中世纪的建筑,当我们细细地欣赏它时,我们会对罗马式教堂建筑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技巧而掌声雷动,对哥特教堂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价值而肃然起敬。中国时期的欧洲建筑不仅是时代的印记,也为现代建筑风格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

中世纪建筑风格大体分为俩个时期,早期的罗马式建筑,和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哥特式建筑。罗马式建筑与哥特式建筑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有着结实而厚重的墙壁,后者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罗马式教堂建有沉重的拱顶,其建筑的稳定性取决于足够厚实的墙壁,而哥特式建筑采用了尖券和肋架拱来减轻拱顶的重量,他们比罗马式的半圆形拱顶更加稳固,并且能够跨越各种形状的开间。罗马式建筑中的窗户必定总是很小,而哥特式的建筑窗户的尺寸大大增加了。

罗马式建筑

罗马式建筑又叫作罗曼建筑、罗马风建筑、“前哥特”建筑等,一般是指公元10~12世纪欧洲中世纪早期主要的教堂建筑风格。罗马式建筑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庄严隆重和雄壮。这种印象的形成,既同内部空间的体积和比例有关,又同它的石造外壳的结构设计、艺术装饰有关。这种总的印象是罗马式建筑的一个主要特征。在这种建筑里,建筑内部的高度和建筑外部体积以冲天姿态,是在整个基督教建筑中经常出现的主题。罗马式建筑是极其多样的,它的许多变体,特别是较晚期的一些变体,几乎完全接近了哥特式建筑。拉尔的马利亚教堂是罗马式风格典型建筑,与哥特式风格建筑外貌有着明显差别。

马利亚教堂以圆柱体、圆锥体、棱形体和角锥体这样一些一般的、规则的几何形体的结合为构图基础。拉尔的马利亚教堂建筑具有塔式的特点,墙面厚大光整,同中世纪的军事城堡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这些石造几何形体积的抽象性和呆滞性,被最上面的双层拱窗和敞廊的连拱所活跃,而且这些窗和廊本身,颇似威镇四面八方的城堡望楼。墙壁的装饰很少,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平拱、小平连拱、窄平立条,即所谓垂直平条或者叶片。这种建筑图案固然对石墙的厚大印象有所冲淡,但并不破坏它们的清晰形状,同时也并不减弱特别是在建筑物下半部。所以,使人感到的某种程度的独立性。

哥特式建筑

而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中晚期在欧洲盛行的一种风格艺术。它从罗马式建筑演变而来,并由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所继承。它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直到16世纪才被广泛运用,在各教堂中,哥特式风格尤其显著。追溯哥特式教堂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早期哥特式、高哥特式、绚哥特式以及华丽哥特式。他们在建筑艺术风格上愈发向彩色玻璃的增多和砖石结构减少的结构设计模式趋近,直到墙壁几乎完全由彩色玻璃制成。因此,彩色玻璃对于哥特式教堂的来说是特殊而重要的存在。正如哥特式教堂的建立初衷,便是希望将教堂营造成类似“圣光普照众生,直击圣徒心灵深处”的天堂般的存在,而墙面般的彩色玻璃窗,在肋形拱顶和飞扶壁等哥特式独有的高耸式教堂内部空间格局影响下,可以形成哥特式独有的大块面的彩色玻璃的墙面造型。

红蓝的冷暖对比与排列所融合而成的幻紫光芒,象征着一种宗教的规则与秩序,而这种规则与秩序正是基督教中一直所推崇的艺术形式。13世纪以圣母大教堂为代表的“玫瑰时代”,是辐射时期哥特式教堂建筑中光的运用的重要体现。

中世纪时期欧洲建筑风格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对外交流的传统,中西文化的交流历史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14世纪中叶,马可波罗是那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元朝征服了欧亚大陆以后,来自中国和欧洲的商人和探险家们开通过丝绸之路频繁的往来,中西文化的交流也因此展开。伴随着元朝的衰落,丝绸之路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但是来自东方的神话,却依然存在。16世纪初,欧洲人发现了往来亚洲的新航线,1514年第一艘葡萄牙的商船驶抵广州,打通了中西之间的海上航线,沉寂了100多年的中西交流得以恢复,西方文化也逐渐对中国开始有所影响。最初中西文化的交流体现在建筑与装饰上较少,通常表现在一些生活用品上与绘画上。体现在建筑上最为出众的则出现在清乾隆年间。乾隆时期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乾隆本人也对江南的园囿喜爱有加,因此自1709年开始在北京大兴土木修建圆明三园。

1745年乾隆受到西洋画的启发,开始在北京圆明三园之一的长春园北部建造“西洋式”建筑群。西洋式建筑群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90米,自南往北主要建筑物有:线法桥、谐奇趣、蓄水楼、花园门、万花阵。尺子身在东边,长约750米,南北宽约70米,自西往东主要建筑物有:养雀笼、方外观、竹亭、海晏堂、大水法、观水法、远瀛观、线法山西门、线法山、线法山东门等。圆明园的西式建筑群俗称为“西洋楼”,他的建成标志着欧洲的建筑第一次走进中国的皇家园林,同时它也是中国皇家第一次大规模兴建的西式风格的建筑群。

西洋楼”采用汉白玉石柱,墙面材质为石灰,局部镶嵌有琉璃花砖,屋顶则采用了中国宫殿式的琉璃瓦顶。建筑的平面、立面、门窗以及栏杆扶手等均为西式风格,在局部的装饰细节中也采用了部分的中国传统纹样,“西洋楼”的室内“置放有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赠送的家具、钟表和机械玩具,墙上悬挂着著名的欧洲个柏林工厂生产的壁毯……”。

中世纪西欧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的体现

一座建筑物整体形态向上并呈现锐减状态或者拥有尖锐的角、突出垂直线性的细节、有尖拱或尖形构筑、出现对角线的网格构筑,都是对哥特式建筑元素的提取与诠释。中世纪早已成为过去,哥特式建筑也成为历史时期的标志,而建筑发展到当代,已经是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和建筑材料而呈现出新的面貌,各种结构手法和材料的创新运用使现代建筑新颖出奇,更适合现代人们的使用要求。

俄罗斯莫斯科圆锥酒吧就是受西欧中世纪哥特式风格的影响。该酒吧位于莫斯科历史中心的一栋老式的单层建筑中,从单层建筑到拥有三个完整楼层的建筑,在改造时,单层建筑的天花板升高到5.8m,并按照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安装了全景窗户。建筑室内的装饰充满了哥特式的元素,最吸引目光的是手工制作完成的木材构筑元素。窗户内侧,由木材搭构成的几何形体变形抽象于哥特式教堂里彩色窗户的图案。墙壁与天花的装饰以三角形作为设计的基本元素进行拼接搭构。建筑里暗示哥特式元素,并对其进行变形的位置是室内一根根方柱木材以三角形作为基本单元进行拼接,沿着墙面向上攀沿,并向建筑中间靠拢,最终在天花板的中央以三角架的尖端交汇的形式,形成对哥特式建筑中骨架券结构形式的抽象演绎。

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将历史传统建筑符号或具有特定含义的建筑元素直接或抽象变形运用到建筑中,是对建筑符号的提取。对建筑符号进行合理的提取与运用,赋予现代建筑特殊的形式和内涵。例如在贝聿铭建筑师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中,提取苏州园林中粉墙黛瓦、山水庭院、移步异景、虚实结合等经典特征,并加以现代建筑的表达手法,创造出富有江南园林韵味的博物馆。

20世纪90年代初,在伦敦出现了一座巨大的、形态傲慢的哥特式建筑,即Minster Court,一座金融中心。在这座建筑的设计上,提取了很多哥特式建筑的符号元素。建筑立面的设计着重垂直线条,而垂直线条的元素,来源于在哥特式教堂中对垂直线性的强调设计。屋顶尖锐耸起的角与尖角形的坡屋顶来自于对哥特式教堂高耸尖峭形象的抽象提取。建筑底层走廊拱形的门洞、圆拱形的窗户也都暗示了哥特式建筑的元素。从建筑细部到建筑立面再至建筑的形态设计,哥特式建筑元素被适当地转译在这座建筑上,给建筑创造出神秘又独特的气质。

结语:

西欧中世纪的建筑风格经历兴盛和没落,到近代被浪漫主义建筑师重新拾起过去的辉煌,再到现在仍是许多建筑师和人们欣赏的经典建筑形式。当中世纪建筑元素被点缀到现代建筑中,有着不可言说的妙,既使人联想起复古的中世纪教堂,又让人体会到现代建筑文化的多元。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