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王问草书七言古风卷
大家好,为什么流量明星都想转型「为什么艺术家异于常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年头,即便是流量明星的花边新闻,下面的控评也成了:多关注姐姐/哥哥的作品吧。
既然大家都知道作品这么重要,但是仍然鲜有流量明星能拿出像样的作品能封住大众对于他们“德不配位”的控诉。
要知道,流量明星什么都有了,有钱,有团队,有资源,有品牌赞助。除了“创作”之外的一切琐事以及外在因素,都有人能帮他们处理的服服帖帖。
那么,为什么他们还是连“创作”这一件非常只属于本职范围之内的事,都做不好?演戏挤眉弄眼,唱歌跑调破音。民众但凡对他们的业务能力用b站剪辑或者长文等创作的形式提出一些些质疑和批评,都有可能收到“律师函警告”。
是他们不想吗?
有的人或许是的,因为如果不用太费力气就能名利双收,谁也不想多费点力气。
但他们的粉丝,以及很多公众人物,之前都曾经为流量明星发声过,大意是:他们也很努力,是如今的电视剧拍摄节奏太快,不给他们时间。他们也很焦虑,也想有好的作品,但是没有好的角色等等等等。
言外之意是:关于演戏这件事,他们也想努力做好,但现在由于各种外部的原因,就是没做好,但这不影响他们收获天价片酬。
这话,反正康石石不信。
直到娱乐圈近阵子接二连三的法制大瓜,更加证实了以郑爽、吴亦凡为代表的流量明星,对于自身的业务能力本职工作这一块,根本不是不想做,也不是由于各种外部的原因做不好。而是因为他们缺乏最根本的同理心,这一点,直接否定了他们进行创作,成为一位艺术家的可能性。
同理心,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共情的能力。
虽然现在对“共情”的理解缺乏统一的定义,但一般而言,共情是指个体在观察他人的行为和情绪反应时自动化地感染对方的情绪,并且引起自身类似的情绪反应。
就好像当我们看到14岁的全红婵首次参加奥运会就给世界展示了她教科书级别的跳水能力,我们惊叹于全妹妹的天赋和努力,忍不住向身边的人分享。
当我们知道她家里家境不好,想拿金牌回去给母亲治病,我们忍不住想帮助她,希望她在未来能够过的更好。
当我们看到她在采访中说喜欢打王者荣耀,但是由于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只能玩一个半钟头,她笑着说不够玩啊,我们会觉得她很可爱。
这些都是一个普通人在内心深处会产生的最朴素、最真实的同理心。哪怕对方于我们而言,本质上不过是一个陌生人。
这也让康石石想起演员王学兵在采访里经常讲的一个关于演员陈建斌的一个段子——1990年,他俩一起补习功课备考中央戏剧学院,某一天在补习的时候,墙上贴的地图突然掉了,陈建斌马上沮丧地跟王学兵说:你看,它都坚持不住了。
你看,陈建斌这已经不仅仅是对“人”的共情了,而是对“物”,对一张破旧的地图,都会产生极强的共情能力。或许也是因此,他才能成为一名好演员,以及写出各种浪漫的诗句吧。
反观郑爽、吴亦凡,就是彻底的反例。先不谈偷税漏税天价片酬这种贪财行为,一个花言巧语诱引未成年少女的强奸犯,一个日薪208万,却不舍得给狗看病宁愿把狗闷在鞋盒里丢掉,去超市吃喝不给钱,自己的小孩说不要就不要的人。
有什么同理心?
他们没有办法理解他人,被父母遗弃的孩子,被性侵的未成年人,被闷死的狗……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在路边买的一瓶饮料,买了之后如果觉得不喜欢,丢掉垃圾桶就好了。
所以,在当演员扮演角色的时候,他们对角色的理解只能浅层的理解在哭、笑、怒、骂层面,没有办法去深刻挖掘和理解这些角色之所以要这样扮演背后的成因,更不要说理解角色的时代背景以及与角色之间产生的关系了。理解到这,我们再想想郑爽逻辑混乱的文字表达、bad girl令人一言难尽的歌词,似乎一切都不奇怪了。
说回创作上,如果没有同理心,不管是艺术还是设计,都创作不出好的作品,也欣赏不出好的作品。因为不管是艺术还是设计,实际上也是一种媒介,或是用来与受众产生连接、传递信息,或是有某种功能性。
拿艺术来说,20世纪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最经典的《呐喊》,只要你的共情能力不是太差,都能从它动荡的线条、变形的人物形象、对比鲜明的背景中隐隐感受到一种焦虑不安的窒息感。
蒙克正是以这幅画为媒介,跨越了时空、国界、人种、语言……便能将这种情绪传递给每个有共情能力的人,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而拿设计来说,如果我们现在去到任何一个养老院,如果这个养老院里有很多台阶,那么可以说这个设计师一定是一个不够有同理心的人。因为老年人很多需要使用代步工具,台阶的设计会阻碍老年人的出行,造成不必要的风险。会设计出这样的作品的人一定是没有合理的站在一个老年人的角度上进行考虑,才会导致这种不适用于实际情境的设计发生。
康石石东家-汉艺国际教育dawn同学参加脑瘫儿童志愿者活动
dawn同学为脑瘫儿童设计项目 最终部分成果展示 获埃因霍芬工业设计、lcc服务设计、格拉斯哥交互设计ma offer
再从比较商业化的角度来说,我们总说当一件商品能够让消费者用感性而非理性选择去购买,这件商品就成功了。做过调研的也知道,你几乎不可能完全仅仅从用户访谈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产品框架设计,因为消费者并不是专业的创意设计人才,他没有办法准确的说出什么样的东西能让它惊喜、愉悦、有安全感。
也就是说,对于设计来说,没有同理心,你即无法了解、解决用户需求,也无法给予用户情绪价值,不能让他们感到快乐。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做的设计,就无异于纸上谈兵。
记得之前康石石邀请过的在华为任职UX设计师的cht朋友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设计师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演员。
是的呀,我们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个世界,才会真正想做一些能让世界变得更好的设计。也正是这份热爱,才能让我们放下那些所谓的面子、虚荣心、浮躁的急于求成,把自己交给受众,去体验,去感受,去创作,我们才能与受众产生共情,创作出能好的设计。
更多关于艺术留学&作品集&保研相关问题,可以通过私信联系康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