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圆明园四十景》图的绘制过程及艺术特色「圆明园的艺术成就」

时间:2023-01-07 09:09:09 来源:圆明园遗址公园

大家好,《圆明园四十景》图的绘制过程及艺术特色「圆明园的艺术成就」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概述

《圆明园四十景》图为清乾隆朝(1736-1795)宫廷画家沈源、唐岱奉敕绘制的园林山水册,不仅是研究乾隆年间园林建设的重要图像资料,也代表了宫廷实景山水与界画的绘制水平。

《圆明园四十景》图从《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发展而来,它的绘制是乾隆帝继位后的重要文化工程,其四十景的取景、命名、入画与《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的制图、刊刻、出版,都受到乾隆帝的关注,体现了《圆明园四十景》图在乾隆帝文化大业中的重要地位。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目前仅存且流传有序的重要设色绘本,于乾隆九年(1744)甲子九月由沈源、唐岱奉敕绘制完成,经折式册页装裱,每幅图配乾隆帝御制诗一首,由工部尚书汪由敦书,共计四十对幅。每对幅形制为左诗右图,上下加檀木硬壳版面作为封面和封底,共两册,每册二十景。

首册图页之前分裱雍正帝《御制圆明园记》和乾隆帝《圆明园后记》,由通政使张若霭书。每册最后一景的图、诗末尾,分别落款“乾隆九年甲子九月奉敕,臣唐岱、沈源恭画”和“工部尚书臣汪由敦奉敕敬书”。整套册页于乾隆十一年(1746)四月装裱呈进,于乾隆十二年(1747)六月十九日奉旨安设于圆明园奉三无私殿呈览。

此套册页收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从收藏地点可知存于圆明园“正大光明”殿,首开《正大光明》册钤盖“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等印,整套册页共钤印99枚。该本于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流失,现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圆明园四十景形成过程

雍正帝在《御制圆明园记》中这样写道:“圆明园在畅春园之北,朕藩邸所居赐园也……熙春盛暑,时临幸焉。朕以扈跸,拜赐一区……园既成,仰荷慈恩,锡以园额曰圆明。”

康熙帝驻跸于畅春园后,环绕畅春园相继建造了一批贵族权臣名园,圆明园即位于畅春园以北约1公里处,康熙四十六年(1707)赐予皇四子胤禛作为府邸私园,并题名为圆明园。对于父皇赐园,作为亲王的胤禛对其略加修葺,增建殿堂。约康熙五十八年(1719),胤禛曾题诗“园景十二咏”,借景抒发自身寄予园林山水的闲情,“十二咏”也被视为雍正帝继位前对圆明园景观的解读以及探究圆明园早期形象的主要依据。

雍正帝即位后,虽承袭康熙帝驻跸西郊苑囿的旧制,但没有继续住在畅春园理政,而将“赐园”圆明园作为紫禁城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雍正三年(1725)八月圆明园兴修一新之后,雍正帝于此居住并办理公务,他明谕百官“每日办理政事与宫中无异”。雍正帝在位的十三年中,圆明园不断添建景群,乾隆时期建设完毕的“四十景”在雍正帝时期已完成三十一景以上,扩建后的圆明园面积达3000余亩。雍正帝在位期间,也曾命画家描绘圆明园景,从现传画作及文献记载看,这些作品主要是以园林景群为依托,重在表现园内人物活动、四时景象、岁时节令的园林人物画,而非如《圆明园四十景》图一般单纯描绘园林建筑景群本身。例如《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不仅展现了雍正帝在圆明园生活的各个场景,也表现了十二个月的不同节令风俗。

伴随着乾隆帝的继位,圆明园再次被帝王视为理想居所,为何选择此园,乾隆帝认为“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后世子孙必不舍此而重费民力以创建苑囿,斯则深契朕法皇考勤俭之心以为心也”。虽然此时的圆明园已规模不小,为了满足“夫帝王临朝视政之暇,必有游观旷览之地。然得其宜,适以养性而陶情;失其宜,适以玩物而丧志”的理想生活方式,乾隆元年(1736)起,乾隆帝即命样式雷家族设计、内务府采办物资,对圆明园进行大规模兴工增建,不仅对原有的景区进行修缮调整,还新建了皇家祖祠以及福海沿岸的数处园林风景群。至乾隆九年(1744),园内建筑工程初步告一段落,《圆明园四十景》图中所描绘的四十处建筑景群已基本建成。

圆明园四十景图绘制过程

伴随着圆明园建筑工程的推进,自乾隆元年(1736),园景绘制入图工程也逐步展开。从造办处活计档案看,对圆明园建筑景群的描绘是乾隆帝继位以来由多位宫廷画家参与的首项大型绘画工程,并在园内兴工之初,就迫不及待地启动了这一工程。

乾隆元年正月初九日,供职于如意馆的清宫画家冷枚接到“仿热河图样画圆明园殿宇处”的任务:

“内大臣海望奉上谕:将画画人冷枚传来,照慈宁宫画画人赏给钱粮,令伊将圆明园殿宇处所照画过热河图样,每处画图一张,汇总画一张。钦此。于本年二月十六日,太监毛团交,……着冷枚画圆明园殿宇处通景总画一张。记此。于本年四月十六日,员外郎常保传旨:冷枚现画圆明园殿宇处,俟汇总时,令郎世宁、唐岱、沈源绘画。钦此。”

从上述清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记载情况可知,乾隆帝继位后对于绘制圆明园有明确的想法:任命内廷重要画家负责起稿;仿照避暑山庄图样;描绘圆明园各殿宇处所;既要画分图,又要绘总图。作为继位后的首项绘画工程,乾隆帝对此项工程非常重视,参与圆明园景群绘制的还有宫廷西洋画家郎世宁、词臣画家唐岱、一等画画人沈源。从身份上看,他们都是乾隆帝最看重的画家。

圆明园景自乾隆元年(1736)交由冷枚等人起稿后,乾隆三年(1738),沈源、唐岱又接到“起稿圆明园册页”的任务:

“乾隆三年正月初六日(如意馆)司库图拉来说,太监毛团传旨:圆明园着沈源起稿画册页一部,沈源画房舍,着唐岱画土山树石。钦此。”

五个月后,沈源、唐岱受命正式开始合绘圆明园册,并于乾隆四年(1739),将绘得圆明园各殿宇处绢本画四十张,裱做两册呈进。这是清代有关圆明园 “四十景”数量概念的最早文献记载,那么,最晚于乾隆四年对圆明园内的四十处景观的划分已经确立,即使部分景群建筑仍处于兴工建造阶段。此时,圆明园正经历着第二次的扩建,这次扩建没有大规模拓展圆明园原有的地盘规模,而是在已有的范围内调整并增建若干建筑群组以丰富园林景色。

乾隆四年《圆明园四十景》图两册初步完成并装裱呈进,乾隆帝并不满足于此,对圆明园四十景的绘制仍在继续。

乾隆六年(1741)三月二十日内务府裱作接到新的任务:

“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高玉等交:方壶胜景图样一张,蓬岛瑶台图样一张,慈云普护图样一张,传旨:着入圆明园图样内裱册页。钦此。于本年四月二十八日,将方壶胜境图样等三张入圆明园册页样内,司库白世秀持进交讫。”

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即使某些建筑群已经过多次图样设计,一旦宫廷画家有品质更高的作品,乾隆帝即将原作替换,以保证最后安放于“正大光明殿”和“盛京”的《圆明园四十景》图的较高品质。

从落款时间看,《圆明园四十景》图完成于“乾隆九年甲子九月”,在乾隆九年(1744)九月十二日,仍有“《安佑宫图》绢画一张,《汇芳书院图》绢画一张,《清净地图》绢画一张,《前垂天贶图》绢画一张”替换掉原有景图,被收贮在册页内,从而最终形成《圆明园四十景图》。

此套册页,从乾隆元年(1736)正月起稿,乾隆九年(1744)九月绘制完毕,直至乾隆十一年四月才最终裱呈进。又经装配木匣之后,最终于乾隆十二年(1747)六月,奉旨安设于圆明园奉三无私殿呈览。

艺术特色

对圆明园的绘制,在乾隆时期并不仅限于四十处园林建筑景群,因立意、用途殊异,这些绘画作品在题材、形制、内容方面有所不同,例如张廷彦所绘《乾隆帝行乐图》描绘了乾隆帝在九洲清晏怡情书史北侧“池上居”鱼池前的活动场景;乾隆十一年(1746)张若霭所绘《画高宗御笔秋花诗》描绘的是涵古茹今的建筑局部,并借用乾隆御诗内容来组织画面,描绘了鸡冠、秋葵、艳来红、菊、红蓼、凤仙等园中花卉景致;《十二月禁籞图》中有余省绘圆明园内“镂月开云”三月景与《无射戒寒》九月景,周鲲绘《林钟盛夏》六月景与《应钟协律》十月景,沈源绘《夷则清商》七月景,画面展现了圆明园内的生活场景,表现了十二个月的不同节令风俗。

文章转自: 北京圆明园研究会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