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大家好,俄罗斯芭蕾舞的文化「芭蕾舞是哪个国家的代表性艺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日前,一张据说是在俄罗斯与西班牙的八半分之一决赛时,拍摄于莫斯科大剧院后台的的照片迅速火遍网络,照片上几位芭蕾舞演员围拢在一部小手机前看球赛,不禁让网友们惊叹俄罗斯的芭蕾舞演员随随便便的一个pose就宛如一幅德加笔下的名画。
想起当年在莫斯科时,有一个长得像电影《包氏父子》里的小包的男生找了一个俄罗斯的女朋友,每每在跟同胞聚会时都要显摆他上普通大学的女朋友以前跳过芭蕾舞,如何如何,得意之话题绵绵不绝,别人休想轻易转换,听得我们女生想翻白眼,男生咬后槽牙。后来把这事说给一些俄罗斯的女生,她们纷纷表示以前上学时也都跳过芭蕾,大概在俄罗斯的大城市,尤其是后来念艺术院校的这些女生中,之前学过跳过芭蕾舞的就跟我们国内学过钢琴上过奥数班的比例差不多。所以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看那些身姿细瘦挺拔的俄罗斯女孩个个都像是跳芭蕾的。
虽然芭蕾舞最早起源于意大利,流行于法国宫廷,而最终将芭蕾舞演绎倒极致,从而将这门艺术推向辉煌鼎盛的却是俄罗斯。从某种程度来说,俄罗斯人是为芭蕾舞而生的,他们具有优越的先天身体条件,小头,骨骼纤细,四肢修长。极寒气候还练就了他们坚韧的耐受力,锻造出他们超凡脱俗的芭蕾技艺,芭蕾舞曾一度让俄罗斯人身处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所以后来也作为俄罗斯人的一种保留技艺,至少在青少年时期都接受过普及。
与接受芭蕾舞训练一脉相连的是经历古典音乐的熏陶,当年让俄罗斯音乐蜚声国际的柴可夫斯基、斯特拉文斯基都是通过给《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春之祭》、《火鸟》这样的芭蕾舞配乐而扬名的。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芭蕾舞并非只是一种单纯的身体技艺,它还是一种身体的韵律,气质的呈现,而这也是芭蕾舞的精髓所在,所以不一定非在舞台上,在现实生活中,芭蕾舞对人体态气质的塑造也无处不在。
到过俄罗斯的人都会对他们各大博物馆、美术馆门前九曲回肠的队伍印象深刻,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本地参观者竟然占这支长队是主流。据统计,莫斯科14%的人平均每月至少参观一次博物馆,17%的人每月参观一次艺术展。对于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也许生活并不都是尽如人意的,但那些能视一切美好音乐、艺术为“避难所”的人,被生活磨难过早地磨灭了优雅与美好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的。
俄罗斯有一句民谚说:从一个人脸上就能看出他是否读过陀思妥耶夫斯基。这句话听起来有点过分夸张了,类似于我们要从一个人脸上看出她有没有读过《红楼梦》。但从另一角度解析就好理解了,其实它的意思就是“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从而影响一个人外貌”。陈丹青曾在他的俄罗斯游记中特别提到,他在俄罗斯人脸上他能读到文学。
俄罗斯文学曾一度跃居全世界文学的巅峰位置,俄罗斯人的购书量和阅读量也一直名列世界前茅。不清楚俄罗斯人看书修炼的“内在文学”与“相貌文学”的成比关系究竟是多少,在陈丹青的艺术家视角中:一张好看的俄国脸似乎比西欧人多出几分更微妙的转折和细节,犹如盎格尔的笔致,总在脸面结构处稍许盘恒留驻,于是大不一样。。。而俄罗斯式的若有所思(有时,相貌就是表情)会使寻常的脸显得高贵起来。
也就是说,当一个好看的俄罗斯人出现时,他们不只是自带BGM,还自带人物脚本,像是一个行走在戏剧中的人物。这一点在陈丹青笔下最生动:以欧美电影演员判断那所属民族的美,是一场无边的误会,在美国街头你休想撞见雷奥那多·迪卡普里奥、布拉德·皮特、妮可·基曼,或者乌玛·瑟曼(对了,虽非俄国人的高挑的乌玛可能联想俄罗斯美人的类型之一)……但在莫斯科或圣彼得堡,学生,职员,士兵,或者身份不明无所事事的人,居然昂着惊人美丽的头,浪费着大有前途的容颜。
其实,无论哪个国家、种族想挑出代表性的美人来不都不算难事,但少有像俄罗斯那样不把在我们看来的稀世容颜当回事的,经常能在街上看到一个买冰糕的绝色女子,当年的娜塔莉亚就是在小镇的街边卖水果时被星探发掘,进入模特界,从此走上一条传奇之路。在俄罗斯相当于或超过娜塔莉亚这种颜值的姑娘比比皆是,但她们很多可能一辈子都在卖水果、卖冰糕。在名模和小贩之间,有时并不是竞争的挑选,仅仅是随机的结果而已。
俄罗斯人的天生丽质当然是不可否认的先天优势,是不同民族血缘基因碰撞融合的结果,这是难以主观选择的东西,但是后天来自于家庭、学校、博物馆、音乐厅的培养熏陶,那些通过舞蹈、音乐、绘画、文学对一个人外形的塑造也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