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赏析:中国李可染书画艺术院理事杨旭尧——“李家山水”经典传承
大家好,望岳杜甫古诗诵读「望岳杜甫朗诵」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望岳
唐代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杜甫诗人开始了“放荡齐赵间”的漫游生活。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全诗通过描绘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流露出此时年轻杜甫的雄心壮志。
首句写远望泰山,以问句开头,“岱宗夫如何?”。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诗人乍一远望泰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这句“岱宗夫如何?”,把诗人激动之情、仰慕之情完美表达出来,非常传神。待仔细观察揣摩之后,给出了答案:“齐鲁青未了”。在古代,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诗人远远望着横亘在齐鲁两国之间的泰山,只见青翠的山色连绵不绝,没有尽头。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进一步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神奇秀美。诗人仅用 “钟”、“割”二字,就把泰山的秀丽、高大表现了出来,而且是无与伦比的,真是令人赞叹。大自然把天地万物之神奇秀色全部聚集于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泰山之高遮住阳光,把同一时间的山南山北分割成了清晓与黄昏。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凝望。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眦(zì):眼角。决眦指眼角几乎要裂开。望山中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凝望归鸟回旋入山,好像使人眼眶欲碎。“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面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是写俯望。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诗人从山下领略了泰山的雄伟壮丽,很自然产生了要登上泰山顶峰的想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具备双重的含义:一方面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群山的雄姿和气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表现出此时年轻的杜甫,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想要登上人生巅峰,俯视天下的雄心和气概。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领全篇,按照远望、近望、凝望、俯望的顺序,句句写望岳,但通篇没有一个“望”字,却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多么精妙奇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