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是」

时间:2023-01-11 12:45:15 来源:印客美学

大家好,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回顾2021,小印嗑的CP怎一个虐字了得,相爱相杀,生离死别,反正就是怎么虐怎么来。

一对,两对,影视圈大规模的刮起了一阵清奇的嗑CP姿势——那就是BE学式嗑法。

而这种往人心窝子上戳刀的新姿势,似乎意外的带感?也格外让人上头?


PART 01

“BE美学“”已成流量密码?


近年来,BE美学成功出圈,且越来越火,成为了收视的流量密码,泛娱乐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所谓BE,就是Bad Ending的简写,寓意为遗憾、让人伤心的结局。


尽管这样的结局在现实中一直不是人们所期待的,但近几年各种爆火的影视内容都无声的透露着虐心情节,观众一边被虐,一边还直呼“好上头”。



兵临城下,漫天白雪,女主一席红衣从城墙上一跃而下。


《周生如故》中时宜跳楼的片段可谓是“血洗”各大平台,周生辰和太子妃时宜的“双死”虐恋更是成为了许多人的意难平,也成为了众多UP的剪辑素材。



回看近10年的影视剧,这已经不是be CP第一次出圈了。


《甄嬛传》开播十周年,对于这部宫斗天花板,除了演技和服化道的各种细节,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还是它几乎全员be的情节。


作为《甄嬛传》的续集《如懿传》,虽然没有《甄嬛传》的复仇手撕渣男的情节,但如懿的结局也让人意难平。



“莞莞类卿”和“兰因絮果”一时之间成了不少人的心中刺,又痛又爱看。



在观众心中插刀的《步步惊心》也再次被搬到银幕上,且热度不减当年,除了爱情,被推着走的不甘,身不由己的命运也让人难免情绪低落。



如果说《甄嬛传》和《步步惊心》只是10年前的特例,那么近年来,be美学似乎已经成了古偶剧的流量密码,泛娱乐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19年《东宫》小枫拔剑自刎的戏让无数观众高呼“女鹅,不要啊”,虐得人肝疼,但偏偏控制不下想看的欲望。



除此之外,大火的《香蜜》、《琉璃》等影视剧每次上热搜也和“虐”分不开,要么生离,要么死别,真的是欢迎收看导演大型“杀死爱情”系列。



不只是影视剧,恋综《再见爱人》《心动的信号4》也在营销be cp 。


“分手”,“落寞离开”,“退出节目”,网友的讨论度总是集中在这些意难平上,而观众对于“玻璃渣中找糖”的模式也越来越上头。



大量的社交平台为be美学提供了舆论舞台,通过人传人的分享,be美学的影响逐渐扩大。


毫无疑问,BE美学已经脱离原来的范畴逐步走向泛娱乐化的道路。


PART 02

BE美学,究竟是个啥?


BE美学的泛娱乐化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这些人们快追慢赶的悲惨结局到底是不是真正的BE美学?


剥掉层层外壳后,BE美学的实质到底是什么?


一个世纪以前,王尔德曾言:“人生因为有美,所以一定是悲剧。”


而BE美学与古典悲剧的美学内核实质上是一致的——“把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



悲剧美学的涵盖范围很广,一切由人物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产生的悲伤结局的美,它都囊括在内。


命运悲剧、时代悲剧、人物性格悲剧等元素相互交织,有一种无法碰触、无法挽回的意难平。



而现在被称为网络热词的BE美学,则是古典悲剧美学的平民化衍生。


比如《梁祝》《红楼梦》《大明宫词》,他们都体现了封建礼教对于个体的压迫和禁锢使得人物不得不面对命运的悲剧。



《金粉世家》中金燕西与冷清秋走向悲剧就是二人的价值观完全背向相驰,即便打破了门当户对的偏见走在一起,但还是以悲剧收尾。



而近几年大火的be影视剧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在剧中生离死别,被导演残忍的杀死爱情,另一种则是因为社会现实和种种规则遗憾错过的“民间配对”。


那这些让观众意难平的结局是否真的称的上是be 美学呢?


其实不尽然,许多影视剧的虐点还集中在为虐而虐上,仔细推敲一下故事线就会发现故事背景并不怎么符合现实背景。


男女主角的设定纯粹是为了虐恋而服务的,经不起推敲的权谋戏,也让这场悲剧充满了刻意。


军权的威胁不是一句口头誓约就能抵消的


所以在小印看来,《周生如故》只能是一个虚假的be美学天花板。


还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样的因为误会导致的悲剧,其实都算不得真正的be美学。



相比之下,《东宫》看上去更加的合理,因为它真正符合了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悲剧的双方并没有善恶之分,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来自于自我认知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它从始至终就是一场必然的悲剧。


从主角相遇的那一刻起,责任与爱情之间不可克服的冲突就铺就了悲剧的底色。


PART 03

我们为什么喜欢悲剧?


现在生活压力大,人们喜欢看一些无脑小甜剧来放松一下自己的大脑,那么观众为什么还会对那些悲剧爱不释手呢?


因为悲剧能够激发我们对美好事物的共鸣。


人物之所以走向悲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对抗世界,这种勇气可以让观众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自我扩张感和成长感。



“BE美学”的背后,不是猎奇,不是消极,不是对“HE”的刻意回避,而是另一种幽婉的美。它是缺憾的美,是不甘,是抗争,是生命心甘情愿的燃烧。


这种生生不息又无比崇高的力量,才是所谓“Bad Ending”给我们带来美感的根源。



除此之外,悲剧还能让我们的内心充满优越感。


我们在看悲剧情节的时候,往往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这些悲剧很大程度上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且悲剧里的人物在各个方面都高于普通人,却难逃悲惨的命运。


对比之下,观众自然就会产生一种优越感。



悲剧快感是一种审美体验,根据朱光潜先生的《悲剧心理学》的分析:


悲剧快感是超功利、超逻辑、超道德的。观众在欣赏悲剧的时候是用一种审美的态度来看,那么它必然不会涉及到人性的丑恶问题。



悲剧为我们营造出的朦胧美让观众可以沉醉其中,暂时搁下了生活中的焦虑。


真实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题材,是很难营造出悲剧美的氛围的:


虽然观众在观看悲剧时会产生共情,与人物同悲同喜,但并不想在此过程中被勾起太多痛苦不幸的回忆。


具有时代感的朦胧美


所以那些让观众爱到不行的be cp,一般都是与观众有一定距离的。


故事一般多发生在古代民国,要不就是人物本身就有什么非凡之处,比如身份特殊或者是身体异于常人。


剪刀手爱德华永远都不可能抚摸自己的爱人


此外,影视剧通过光影、剪辑、音乐等艺术表现手法,加上现实中少有的抒情成分,将荧幕前后的距离拉开。


过滤掉一些焦虑感,制造些朦胧感,让人们在悲剧中感受到。



BE美学之所以能够被人们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满足了我们心理上的快感。


它不光是在表现人世间的不幸与痛苦,同时也在鼓舞我们:即使面对挫折,也要继续向前。


这种独特的魅力,让我们的信仰得到寄托,心灵得到净化。



参考文献:

【1】《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

【2】 《论悲剧冲突的必然性》

【3】《闻美于愁,见喜于憾——谈BE美学》v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