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大家好,李思训父子对山水画的贡献「李思训山水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我们聊聊李思训青绿山水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青绿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典型的工笔重彩表现形式。用呈色稳固、经久不变的矿物质石青、石绿为主色,青绿相映,富丽堂皇。青绿山水画大家不得不认真的了解唐代的这个大画家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因为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对后世影响极大。青绿山水曾作为一个主要的山水样式流行于隋唐和北宋末年的宫廷,到了唐代以后逐渐消退,隋唐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第一幅完整独立的山水画,同时开启了青绿山水的端序。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杰出的青绿山水大家,史称“大小李将军”。李思训首创大青绿山水及金碧山水一格,形成“金碧辉煌”的富丽效果,把青绿山水推向了一个高峰。我们具体点评两幅作品。
《江帆楼阁图》这幅作品现在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大家看看这个作品呢,用精细匀称的铁线勾画出山石树木之形态,线条硬朗且疏密有别。画面设色浓厚,以石青、石绿为主,用金粉提色,山石罩染数次。青绿为质,金碧为文。阳面涂金,阴面加蓝。这是唐青绿山水的特点,李思训的特点,整体一派繁茂厚重金碧辉煌的景象,极具装饰效果《唐朝名画录》,国朝山水第一。
《江帆楼阁图》精细匀称的铁线勾画出山石树木之形态,线条硬朗且疏密有别。画面设色浓厚,以石青、石绿为主,用金粉提色,山石罩染数次。这作品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大家看看这个作品,用精细的铁线勾画出山石树木之形态线条硬朗,且疏密有别,画面设色浓厚,以石青石绿为主,用金粉提色。山石罩蓝数次,一遍一遍来,正所谓青绿为质,金碧为文。阳面涂金,阴面加蓝,唐青绿山水的特点,整幅作品一派繁茂厚重,金碧辉煌的景象,极具装饰效果,在《唐朝名画录》中,称李思训为国朝山水第一。青绿山水发展到了承前启后的阶段,李昭道继承父业,但“变父之势,妙又过之”。有突破,画山水改变李思训的画法,更加精小细密,从李昭道的作品《春山行旅图》进一步发展,以重青绿的设色增加春的气息,从李思训父子身上我们看到唐代青绿山水的发展轨迹,李氏父子代表的青绿山水一派和盛唐以后兴盛起来的水墨山水,都为晚唐及五代山水画的成熟准备了条件,还有一幅作品《明皇幸蜀图》画唐玄宗及随从逃难四川的情景,我们现在看到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的是宋朝摹本,这副作品的山水风格在初唐的章怀太子墓和虞怀太子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响。唐代 “青绿山水”画法,是先以浓淡墨色勾出山石、林木、泉流等轮廊层次。特别是树叶多为夹叶,也可点叶,行笔也有一些溪石,山石也有一些凹凸块面,以淡的赭石打底,磨细石绿调清胶暖笔,稍干后用青绿分阴暗衬托这些丘陵山坡,再以重之绿使之苍润滑脂,有这些变化。
青绿山水创于朝代,李思训父子是在隋唐展子虔画风的影响下,在形式上进一步发展了以山水为主体、人物为点景的格局,笔调细腻,设色浓重上继承了六朝隋代初期以来山水画中,以色彩为主的表现手法,采用青绿勾勒,并在山石坡脚勾以金线,开“青绿为质,金碧为纹”的“金碧山水”画先河。从后期代表画家中,看到李思训青绿山水影响,如北宋的王希孟,他的作品《千里江山图》,就是受到李思训影响,也是古代青绿山水代表作之一。唐代时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唐代山水受到李氏父子的影响颇大。他们的作品为中国山水画发展奠定基础,我们必须综合起来研究其历史。
在唐代发展是日臻完善,很多画家为山水画发展夜以继日呕心沥血,李思训也不例外,他对中国山水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了解一下,李思训(651—716年)唐朝宗室李孝斌之子,皇家子女,唐高宗时任扬州江都令,武后时宗室遭陷,被迫“弃官潜匿”,中宗复位后才重新为官,玄宗时官至右武卫大将军。被封为滕国公,工书,善青绿山水,师承隋代展子虔,并加以发展,形成意境奇伟,用笔遒劲,具有装饰意味的青绿山水风格,时人有“国朝山水第一”之评,画史上称其为“大李将军”。明朝董其昌提出绘画的南北宗论,把他列为“北宗”之祖。画笔苍劲,精小细腻,有春蚕吐丝的意境,其山水画以重彩为为主,青绿为质,金碧为文,阳面涂金,阴面加蓝,形成富丽豪华的效果。用线勾勒,用石青石绿填色,这种较早的山水画风格被称为青绿山水,到了现代不断发展,其绘画风格特点多以云霞飘零,园岭李思训青绿山水画讲究层次深厚,笔墨要活,是自然美和笔墨的统一,不是形式主义的笔墨趣味。技法为内容服务,不能单一的用传统技法去套自然。表现一种深浑的内涵和意蕴,正大而不奇异,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人文哲学的思想。因为他是出生于贵族皇室,生下来就受到了良好的艺术教育,特别是他的这个山水画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展子虔的影响,出生于贵族世家,在用色上显得极其华丽。重青绿也极富装饰性,青绿山水画出现于唐代,李思训也因此名垂千史,成为青绿山水画始祖。
《江帆楼阁图》所表现的是游春的情景。在创作风格上,李思训除了取材实景独树一帜,在用笔方面呢也多描绘一些富丽堂皇的楼阁,包括自然山川,还结合了神仙题材,创作出一种理想的山水画意境。李思训痴情于山水,在绘画这一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所以我们称之为青绿山水画始祖。尽管他留下作品不多,但对后世影响巨大。这画是游春的情景,我们看到画中,韧劲劲力的线条,古雅绚丽的金碧设色,成功表现春天的美丽景色,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李思训以细笔勾出水纹和远处轻荡的小舟,衬托江面的辽阔和烟波浩淼,江岸上树木郁郁葱葱,错落有致,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烟水浩淼,意境深远。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整个画面山势起伏,江天辽阔很有气势。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画树交叉取势,变化多姿。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统一在一起。山石着色,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显得金碧辉煌。李思训师承展子虔并加以发展,显现了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形成意境奇伟,风骨峻峭,色泽金俊而典雅,形成具有装饰效果的工整富丽的金碧山水画风格。开创了北宗画法。李思训除了从实景取材,多描绘富丽堂皇的宫廷之外,还善于结合其他山水,创作出一种理想的山水画意境,李思训的青绿山水画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都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李思训对后世山水画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一些故事和后人的评价中获知。当时据说唐玄宗时期,命令吴道子(我们称为画圣)两人在大同殿,墙壁上绘《嘉陵江山水》,吴道子一天画完,李思训用了几十天才画完,当时唐玄宗感叹说:李思训数月工,吴道子一日之机,皆极其妙也,各有特点,唐玄宗又对李思训说:卿所画掩障,夜闻水声,通神之佳手也。称赞李思训所画的掩障,具有“造化入画,画夺造化”的艺术魅力。
另外一幅作品:
《明皇幸蜀图》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参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髻,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李思训记入史册的共《山届四皓图》、《春山图》、《海天落照图》、《江山渔乐图》等十七幅。《江帆楼阁图》是他传世之作,《明皇幸蜀图〉〉是他儿子李昭道的作品,《江帆楼阁图》是中国早期山水画的代表之一。现在故宫博物院。李思训去世后,当时的大文学家李邕亲自为李思训书写了碑文,并赞其“一纵一横,一文一武,丈夫也,君子哉”
碑以人贵,人以名传。在历史的沧桑中,似乎唯有高尚的精神和艺术不朽,与日月长存。诗如此,画如此,书法亦如此;苏轼如此,李思训如此,李邕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