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麗和和花耀高级珠宝系列:大地之耀
大家好,《泰山石刻》「泰山王利石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泰山,作为“天下第一名山”,群峰拱岱,林茂泉飞,殿宇辉煌,琼阁掩映,可谓山体雄伟壮丽,景色俊秀旖旎,自古以来,就成为人们心中的神山、圣山,对其加以推崇。在它如画的风景表象下,蕴藏着璀璨夺目的特色文化,如山川文化、封禅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汇集成独有的古老的泰山文化,使得它古迹遍地,文物荟萃,成为驰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泰山也是一座三教共存的文化名山,自岱庙登山始,一直到岱顶玉皇庙,沿途气宇轩昂的宫殿楼阁、稳重精致的石坊碑碣、韵致生动的摩崖石刻等,无不在显示着儒释道文化的光芒四射。如道家庙貌巍峨的岱庙宋天贶殿、岱顶碧霞祠,释家明柱素洁的红门弥勒院、回马岭三大士殿,儒家全国名山中唯一的孔子庙等,还有文人墨客留下的众多的形态各异的碑碣刻石等…让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方文化宝库!
在众多的石刻中,有一处景点内的石刻,被誉为“泰山最大的摩崖石刻”,它就是位于斗母宫东北约1500米处的经石峪石刻。该处一片缓缓倾斜的巨大天然石坪上,刻有大乘佛教重要经典《金刚般若经》,也称《金刚经》。该经共计5000余字,据史料记载,当时仅刻2500余字。因时代久远,风雨侵蚀,现仅存1313字。书体以隶书为主,兼有楷体融汇其中,每个字都有一尺五寸余,笔力苍劲,气势磅礴,有“大字鼻祖”之美誉!
因整篇刻字没有落款,书写之人历来存有争议,至今没有定论。据景区所立刻石介绍,该刻字成于北齐末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近年来,对于书写者,许多大家屡有考证,一说为北齐高僧安道一所书,理由是他祖籍济南市平阴县东阿一带,距离泰山较近,又是北齐时的高僧、大书法家,其刻经字大如斗,历来被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在平阴县一带发现北齐刻经5处,其中就有安道一题名3处。
另一说羊氏族人书写。羊氏家族世居泰山城南,羊家的汉隶以峻烈峭拔、笔力刚健著称于世。当时,羊氏后人的书法以隶书为主,楷隶兼备,其中尤以羊欣最为著名,他师从于王献之,集书法之大成,时有“买王得羊,不失所望”之说。羊家书风更是风靡泰山南北,并独创“泰山书派”。北齐时,羊氏家族有些入籍佛门,对佛法亦有很深的造诣,来书写经石峪《金刚经》也说得过去!
那么,为什么要在泰山经石峪刻《金刚经》呢?其实,这里面隐藏着佛教不可告人的秘密!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三武一宗灭佛”之说。主要原因是,在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周世宗当政时期,感于佛教发展势猛,全国有将近十分之一的人口入籍为僧,大部分还是青壮年。僧侣不交钱粮、不纳赋税、占地出租,已严重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员招募,动摇了国家的经济基础,威胁到帝王统治,可以说惊动了“国本”。所以采取了拆寺院、毁佛像、烧经书、灭僧人等严厉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制约了佛教的发展。
特别是北周武帝,欲以儒术治天下,下诏禁佛、道,敕令僧侣、道士还俗。当时,北齐与北周割据,北齐历代皇帝信奉佛教,由于当政者的支持,为在道教发源地之一的泰山大力发展佛教,力争在泰山有话语权,不再局限于在泰山外围小打小闹,就在距岱顶较近的泰山腹地经石峪刻写《金刚经》,也有向皇权禁地争夺地盘的意味。576年,北周灭北齐后,“禁佛、道”政策就执行到原北齐管辖的泰山,未完的刻经工程在国家机器面前只能停摆!
你到过泰山经石峪吗?你对经石峪刻字的来历及书法艺术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