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三字经漫画「三字经那个什么动漫」

时间:2023-01-17 19:49:15 来源:侯永生

大家好,三字经漫画「三字经那个什么动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千经》是我国最浅显易懂的中国古代经典。她短小精悍,全篇共380句,1140个字,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启蒙读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今大力倡导国学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对《三字经》有所了解。特别是喜欢写作的朋友,学习和了解《三字经》,对你的写作也是有益处的。

一、《三字经》的成书。

据传,《三字经》是南宋名儒王伯厚(王应麟)最先撰成。也有人说是宋人欧适,明人黎贞等。其实,《三字经》从成书到最终定型,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也不是一两个人之功。南宋的陈淳,也用三字经的形式写过《启蒙初诵》,起首为: “天地性,人为贵,无不善”,后面还有:“性相近,君臣义,父子亲,长幼序”等。《三字经》中有“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的句子。这里所说的“小学”是以文字训诂为教授内容,并不特指学校。古代除了小学,还有大学。大学是以诗书礼乐为学习内容。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经典。


大家知道,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从隋唐开始的,科举考试时,“四书”、“五经”的内容肯定是有的。然而,到了公元1195年,也就是宋宁宗庆元元年,发生了“庆元党禁”事件(有关此事件的详细介绍可百度搜索),“道学”派受到打压和禁锢,理学家的书籍也被禁毁,宋代大儒朱熹的书也不例外。科举答卷时,稍涉义理之学者,一概不予录取。《三字经》中有“小学”、“大学”、“四书”,这说明在元代仍有人对其补充和完善。因为元朝延佑年间恢复科举考试后,规定考试程式中,《四书》要用朱熹的集注。

不光如此,今本《三字经》还有对元、明、清历史的简述,如:“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可见,如果只是宋朝的学者王伯厚和欧世所著,他们怎么可能写到身后的元、明、清各朝?所以说,《三字经》不是某一两个人完成的,也不是在某个历史时期定型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是由历代文人墨客不断增补完善而成书。


二、《三字经》蕴含了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三字经》取材广泛,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蕴涵了丰厚的传统文化。

1、孟母三迁。古人极为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初生时是白纸一张,性格上基本上差不多,都应该是善良的。造成人后期思想和性格差异的,主要是环境的影响。所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孟母三迁”未必有直接关系,但是孟母那种教子方法还是非常可取的。和孟母有一拼的,还有幽州的窦燕山,因其教子有方,所以“教五子,名俱扬”。

2、孔融让梨。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古人更重视个人内心的自我修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人只有不断刻苦的学习,不断增进自己的素养,才能成为一个“君子”,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怎样才算是对社会有益呢?古人早就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不孝敬父母,不尊敬师长,他是不是人都要打问号,更别说对社会有益了。所以,知书达礼很重要:“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有关孝悌之事,《三字经》告诉我们:“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值。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3、赵普夜读。《三字经》里有不少劝学的故事,主要就是告诉人们,那些古今有大作为,成大事者,都是勤奋学习者。宋朝开国宰相赵普,酷爱读书。有一天晚上他正在读《论语》,赵匡胤看到就问,《论语》是儿童读物,你怎么还在读?他说,臣用半部《论语》帮助陛下打天下,还要用半部《论语》帮助陛下治天下。《三字经》将中国古代那些刻苦学习的人和事串连起来,让人们从一个个故事中受到启迪:“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桌”、“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4、师道尊严。在中国古代社会,教师的地位是相当高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要把老师当成父母那样对待。即便贵为帝王,也要尊重自己的老师。孩子入学头一天,首先要向至圣先师孔子的牌位敬礼、鞠躬、磕头。在私塾的教室里,都挂有一个“戒尺”,干啥的?就是打学生的。学生调皮捣蛋不听话,老师是可以用“戒尺”打的,家长也是支持的。“教不严,师之惰”,不仅强调了老师的责任,也强调了老师的尊严。当然,老师也要有老师的样子,要“为人师表”,不能做有辱斯文的事。如果一个老师总想着对漂亮的女学生“潜规则”,总想着下课收钱补课,肯定也得不到尊重。

5、举案齐眉。《三字经》也讲到了“三纲”,但是请注意,《三字经》的“三纲”和儒家倡导的“三纲”有本质的不同。儒家的“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说白了就是,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三字经》的“三纲”是:“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里讲的是君臣之间相互要有一种道义,父子之间要亲爱,夫妇之间要和顺。大家都知道“举案齐眉”的故事。但是,“举案齐眉”不光是妻子孟光要把小盘举到眼眉的高度,丈夫梁鸿也要双腿跪下去接。《三字经》倡导的是这种相敬如宾的夫妻关系。其实,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没有谁绝对服从谁的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做领导的要有做领导的样子,做员工的要有做员工的样子,做长辈的要有做长辈的样子,做晚辈的要有做晚辈的样子。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和谐,家庭才能幸福

6、相生相克。《三字经》说,“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了“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的学说,认为“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中国古人将“水火木金土”称之为“五行”。这五种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也是古人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五行”可以对应许多东西,对应数字就是一二三四五,对应“五脏”就是肾心肝肺脾,对应五官是耳舌眼鼻唇,对应颜色是黑赤青白黄等等。可别小看了这些“对应”,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物内在的客观规律,掌握了它们,按其所对应的内容行事,许多事情就容易“心想事成”。


三、《三字经》的写作技巧

《三字经》虽然是启蒙读物,但她在写作技巧上非常讲究,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言简意深,点到为止,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三字经》开宗明义:“人之初,性本善”,明确告诉你,人性本来都是善良的,至于为什么,不多说,你自己去想吧。再看,“教之道,贵以专”,这就让人思考了,教育之道为什么要“专”?这个“专”是专业还是专心呢?当然是即要专业,更要专心了。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我在很早以前读到这句话时就想,为什么是父之过,不是母之过呢?后来我明白了,中国封建社会主要是父道尊严,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也是说了算的,当然教育子女也是父亲的主要责任和义务。

二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三字精》主要由六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谈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从开始到“人不学,不知义”;第二部分说教育的内容和顺序,从“为人子,方少时”到“知某数,识某文”;第三部分讲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从“一而十,十而百”到“此十义,人所同”;第四部分介绍主要的精典著作,从“凡训蒙,须讲究”到“考世系,知终止”;第五部分简述中国通史,从“自羲农,至黄帝”到“通古今,若亲目”;第六部分告诉人们,只有勤奋刻苦才是接受教育的基础,从“口而诵,心而为”到结束。全篇内容连贯,层层推进,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三是举例贴切,感染力强。如,“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孔子这样的圣人还要拜师学习,何况凡夫俗子?“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小女子尚有如此本事,尔等男儿更要发愤自强!“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唐明皇知刘晏聪慧好学,举他为神童,授翰林院正字。一日召见,杨贵妃爱之,让他坐于膝上。明皇问之:“卿为正字,正得几字?”晏对曰:“五经四书之内,诸字皆正,唯有一个朋字不正。”此话指当时朝内朋比为奸者。明皇闻之大异!

从宋代至今,《三字经》已经流传了七百多年,但魅力不减,还会长久流传下去。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