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唐代红配绿「唐代婚服红男绿女」

时间:2023-01-18 19:01:12 来源:南儿小妖

大家好,唐代红配绿「唐代婚服红男绿女」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当今的我们,受到西方先进观念的影响,时尚这个外来词,已经深刻植入到白领阶层的生活观念当中。时尚源自“fashion”,是个地地道道的舶来词。

词典中定义,时尚:就是人们对社会某项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崇尚,这里的“尚”是指一种高度,高尚。在如今的概念里也可以说,是在某部分群体里流行,观念有一点点超前并且得体的一些东西。

唐代大明宫复原图

当我们专注于精致优雅,生活时尚有品质的时候,很多人会对色彩的搭配非常讲究,她们热衷于学习一些色彩理论知识和色彩搭配规范。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爱穿搭的人们都知道一些色彩搭配禁忌:"红配绿,土掉渣";“黄配紫,不如死。”等等这些色彩搭配忌讳,已经成了当今时尚界的普遍共识。但在古代的唐朝盛世,人们还真的就爱大红大绿,喜欢这些个土得掉渣的色彩搭配。

唐代朝廷,皇帝与臣民复原

我们潜心研究发现,其实唐朝人在时尚生活中就爱大红大绿,还真的就有那么普遍流行和喜爱。在讲唐朝之前,我们先简单捋顺一下唐朝之前,秦汉400多年的色彩传承关系。

秦汉是中国大一统之后繁荣昌盛的开局时期。秦朝虽然短暂,但许多制度历法,许多生活习惯,许多历史人文,都被后代极力推崇。秦朝人们普遍崇尚玄色,也就是黑色。不管是服饰,帽子,还是房屋建筑,都是以黑色为主。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甚至杂役奴仆全都穿着以黑色为主色系的衣服。朝堂之上的大臣们清一色都是黑色衣服。就连朝堂的装修风格也有别于其他国家的金碧辉煌,而是以黑色为主色调。

秦朝服装尚玄黑色

《史记·秦始皇本纪》里面记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旌旗皆上黑,……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在真实的历史上,秦国人的确喜欢黑色。

汉代女子服装红色和黑色搭配

秦朝之后的汉朝400年,汉初依然遵循秦朝的黑色,到了汉朝中后期,开始尊崇红色。后世的学者把汉朝归作火德。因此,后人把汉代称作炎汉,不光是汉高祖刘邦自诩炎帝后裔,也在于汉朝中后期帝王的尚红习俗。实际上上至帝王下至民间百姓,在汉朝中后期的大多数时间里,流行色是红色。

唐朝女子服饰复原图

而到了大唐盛世,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不再单一的喜欢某一个色彩。小编发现其实在唐代生活中,人们真的流行——又土又丑的“大红配大绿”的色彩搭配。

南儿小妖将从服饰,彩陶,瓷器,建筑,壁画等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唐代服饰上的大红大绿;

我们古人的穿衣搭配,没有当今我们的色彩学,搭配学等等方面的指导,全凭族群的审美观,群体的习俗传承,群体的色彩信仰等等相关。例如阿拉伯的黑色“布卡”罩袍等等就和穆斯林的信仰相关。唐朝人的服饰爱大红配大绿,这是有许多实物证据的。

唐朝女子服饰复原图

唐代的女装主要是衫、裙、帔,还有短袖半臂衫(套穿在长衫外面)。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几乎及腋下。

《新唐书·车服志》里面记载:“半袖裙襦者,东宫女史常供奉之服也。”这里就可以看出,唐朝宫内不管女官还是侍女,或者普通民间女子,她们的典型服饰就是“半袖裙襦”,半袖就是半臂,襦是上衣,下衣为裙。颜色多样,多为纯色,红色及绿色搭配,如下图半臂,半袖裙襦,绿色地白色花纹的半臂衫,下配红色石榴裙。。

唐朝女子服饰复原图,绿色半臂红色石榴裙

唐朝服装受胡风的影响,流行的服装款式如:半臂,衫裙,大袖衫,襦裙等等。在色彩上不是红就是绿。如下图。左边女子,身穿齐胸襦裙,绿色上衣配白色裙子。中间女子是半臂,绿色半臂配红色石榴裙。右女子是唐式大袖衫,红色襦裙配透明的丝绸大袖薄衫。

唐代女子服装红色和绿色搭配

上图是《中国古代女子服饰特刊》里面唐朝服饰的色彩研究图例。作者对于唐朝服饰的色彩研究非常透彻,我们可以看到不红即绿。

唐代女子服装红色和绿色搭配

上图是敦煌壁画中的原图及复原图。左边是唐朝女供养人的壁画原图,右边是女供养人的真人复原图。她们的襦是红色,裙是绿色。

唐代敦煌女供养人红色和绿色搭配

上面图为莫高窟第130窟《盛唐的女供养人-段文杰》。敦煌研究院供图。图中的贵夫人身穿绿色襦——窄袖衫,搭配下装红色裙子。后面的宫女服饰,基本上不是红色就是绿色,或者两者搭配穿着。

敦煌女供养人复原图,红色和绿色搭配

《盛唐的女供养人》真人复原图。非常自然的再现了唐朝女人服饰上的色彩喜好。

唐朝男女结婚的礼服——红男绿女。所谓红男绿女,意即男服绯红,女服青绿。这样的色彩搭配既庄重神圣又热烈喜庆。

唐代的男女婚礼服装

《旧唐书》、《新唐书》均记载为"皇后祎衣,深青织成为之",祎衣(这种形制)是唐代贵妇人的正式礼服,同时也做嫁服用。后人评价唐宋时期的婚服“红绿搭配,幸福一对”。但此审美习俗,按照现代社会的人们来看也是醉了,会觉得很土。

唐代的男女婚礼服装复原图

小结,在唐朝不管是宫廷的贵妃,女官,宫女还是民间的百姓女子,大红配大绿是普遍出现的色彩,即使是婚嫁仪式礼服也是红男绿女,这足以说明,大红大绿是唐代时期人们非常喜欢的时尚色彩,在当时比较流行。

二,唐三彩,彩陶大红大绿;

唐三彩陶器 红绿相间

从秦朝开始,厚葬风盛行,秦始皇的兵马俑就是一个例证。汉朝的陶俑作为墓葬明器普及非常广泛,无论从皇家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有非常多的陶俑类型。但是汉代的陶俑大都是素陶,没有什么色彩。到了唐朝,出现了现在比较著名的唐三彩类型的彩陶。

唐三彩陶器 骑马俑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土黄、褐红、铜绿,素白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当然唐三彩还有其它钴蓝,黑色等等色釉,但这些色彩都不是普遍现象。最普遍最流行的还是前面提到的基本釉色。

唐三彩陶器 朝廷官员 红绿相间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唐三彩陶器 妓乐俑 红绿相间

唐三彩其实是一种低温彩陶,从秦汉陶器风格比较粗犷开始,到了唐朝彩陶技术已经是中国陶俑艺术的顶峰。它的第一特点是:形态普遍比较细腻,造型逼真,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样子,被后人奉为精品珍宝。

唐三彩 骏马 红绿相间

唐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的使用。魏晋时期民间首创了陶器的施釉技术,到了唐朝发扬光大。唐朝在同一个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当时的制陶工匠们巧妙地运用红、绿、白三种色彩,及当时熟练的施釉方法。让大红、大绿、大白三色交错、层叠,间隔地使用,在窑炉烧制以后,釉色自然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这是唐三彩釉色的艺术特点。

唐三彩陶器 红绿相间

唐三彩,红,绿,白相间网状花纹三足彩陶。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唐三彩是低温铅釉,那么它的基础釉原料就是,以氧化铁形红色,氧化铜形成了绿色,陶器素胎不上色,为白色。因为白色是无色系,那么大红大绿就是焦点。

唐三彩 仕女俑红绿相间

唐三彩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满。如果是人物和动物的组合,那么它们的大小比例协调,形态非常自然,线条生动流畅。就像上图仕女俑,褐红色的裙子和深绿色的衣衫搭配,大红又大绿印证了当代人的色彩爱好和审美习惯。

唐三彩陶器红白骏马

小结:唐三彩是唐朝制陶艺术的巅峰,它的造型栩栩如生,色彩简单大方,由铁锈红,铜绿,素白构成了唐三彩色釉的基本要素。大红大绿是唐三彩陶器常用的基本色彩,也是当时比较流行的色彩搭配。流行即代表唐朝时期人们的审美。

三,唐朝建筑大红大绿;

唐代完整建筑彩画留存至今的几乎很少,当今的我们只能透过大量墓室中的彩画、敦煌壁画,各种传世绢画、出土的建筑模型、及各种唐代文献记载,甚至通过日本仿唐古建筑遗存里面,可以大致了解唐代建筑构造及色彩的真实原貌。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模型的彩绘复原

从北魏开始,文献《洛阳伽蓝记》常有“朱柱素壁”、“白壁丹楹”之语;而《邺中记》也称“朱柱白壁”;《大业杂记》中记载隋观风行殿“丹柱素壁,雕梁绮栋”。这些都是在说建筑的柱子是红色,墙壁是白色。

唐代山西佛光寺

而唐代建筑依然以朱白为最基本的木构色调,上图是唐代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实景图。唐《含元殿赋》称“今是殿也者,惟铁石丹素”;韩愈《新修滕王阁记》中描述外檐受风雨侵蚀“赤白之漫漶”。表示屋檐漏风漏雨,容易把建筑的朱红木构架和白色墙壁造成侵蚀和损坏。

初唐时期,阿斯塔纳张怀寂墓出土木构架

上面是文献记载的唐代建筑,红白相间的色彩搭配。唐代的墓室出土实物也可以直接说明红色在建筑中的重要性。即初唐时期,阿斯塔纳张怀寂墓出土木构架,可以看出红色的建筑木构架是唐代最多的色彩。

日本平等院凤凰堂古建筑

我们可以往东看日本古代经典建筑,平等院凤凰堂古建筑,平等院修建于1053年(大约相当于我国北宋的仁宗时期),最早是由平安时代的一位大贵族藤原赖通,将他父亲的一座房子改建而成。平等院凤凰堂是现实版的仿唐古建筑,已经存世1000多年的历史。建筑的主体木架结构:梁、栋,柱,楹都是朱红色。

莫高窟第217窟 《观无量寿经变图》

平等院凤凰堂和敦煌石窟里面的壁画建筑非常的相像(上图)。盛唐敦煌壁画建筑,莫高窟第217窟 《观无量寿经变图》,檐廊都是双重式木构架,木材立柱,梁架都是朱红。

陕西中堡村唐墓出土的唐代精致建筑明器

除了红色之外,建筑的斗拱,屋瓦有时候也是绿色,如上图。唐代存在一种油漆青绿彩画的建筑斗拱。陕西中堡村唐墓出土的精致建筑明器,仔细观摩之后可以发现,门、柱、栱间壁刷朱。但重楣、柱头枋刷蓝绿色,斗拱则青绿退晕,屋瓦为青绿色琉璃瓦,总体观感是大红配大绿的形式。

斗拱则青绿退晕

建筑斗拱青绿退晕这是唐朝开始出现的建筑特色彩绘。这种大红配大绿的形式,是后代中式建筑色彩搭配的典范。明清时期的寺庙建筑和皇家建筑就是如此。

斗拱则青绿退晕,屋瓦为青绿色琉璃瓦

我们从敦煌里的建筑彩画也可以看出来,唐朝的建筑非常喜欢大红配大绿。下图,青绿琉璃瓦屋顶,配朱红色立柱斗拱,横梁。

敦煌建筑壁画,红色立柱绿色琉璃瓦

小结,唐代建筑由红色立柱,红色横梁,白色墙壁组成,同时期出现了绿色斗拱彩绘,绿色琉璃瓦屋顶。这就说明唐代开始出现建筑大红大绿的审美习俗,这对后代的宋、明、清的中式建筑色彩影响非常的巨大。

四,唐代壁画大红大绿;

敦煌莫高窟壁画及彩塑是世界上最瑰丽和璀璨的艺术珍宝库。其中的洞窟壁画有成千上万幅的佛教和民间生活艺术。

敦煌莫高窟

敦煌壁画中的红色颜料是应用最多的。特别在早期洞窟的壁画彩塑中,使用土红更多。到了唐代,朱砂和铅丹红使用多了起来。研究表明红色颜料大都是由赤铁矿制成,这种颜料在唐代非常普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氧化变色成为褐色,棕色或者黑色。而绿色颜料早期以绿铜矿或者绿盐石绿为主。

敦煌壁画

莫高窟第112窟,是中唐时期的经典性洞窟,其壁画艺术是敦煌壁画中的精品。在中唐敦煌壁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洞窟窟形为覆斗型,西壁开龛。主室窟顶藻井画四云头团花井心,垂幔铺于四披。四披画千佛,中央趺坐佛各一身。西壁盝顶帐形龛内唐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马蹄形佛床,壸门六个,各画伎乐。

《伎乐之反弹琵琶图》

其中伎[ qí ]乐图是敦煌艺术中的经典--《伎乐之反弹琵琶图》,画风飘逸,人物生动活泼,面貌祥和,栩栩如生。我们可以看到敦煌这种经典的壁画色彩,非红即绿,红绿相间构成了敦煌壁画艺术最基础的色调。

敦煌112窟《观无量寿经变》

上图是中唐时期莫高窟112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上半部分局部)特写。菩萨慈眉善目,眉黑唇红。红色的璎珞,红色的耳饰,头饰,手镯等等,配以绿色的法轮,法器,构成了大红大绿的菩萨佛陀说经图。

莫高窟第217窟 《观无量寿经变图》

正如小编前面提到的,莫高窟第217窟 《观无量寿经变图》,佛陀讲经场景。画面红绿搭配,红色的袈裟,绿色的配饰,绿色的佛祖法轮,背后的唐代建筑红柱绿瓦等等,这些都是经典的唐朝色彩搭配,大红配大绿。

《飞天仙女图》

《飞天仙女图》这是敦煌人物画里的经典杰作,人物动作自然,婀娜多姿,形态生动逼真,色彩搭配上是:青绿配大红。这印证了唐朝人们普遍流行的色彩审美。

总结,当今的大红大绿的搭配技巧在古代根本没有用。

当今的时尚界,服装设计师为了让人们,在红与绿的色彩搭配上不要那么土气,不要那么难看。发明了一些色彩搭配技巧。1,避免红绿面积相当。2,红色与绿色之间要互相隔离开。言外之意,不符合这2点的红绿搭配会很土气。

但以上这些方法在唐朝根本不管用,唐代女子服装的红绿面积相当比比皆是;唐代红色与绿色之间不会隔离而是直接相连。由上面小编列举的,从第一服装大红大绿到第四的壁画大红大绿来看,唐代就是流行大红大绿的时尚审美观。

张爱玲曾说:“现代人往往不喜欢古人的配色,红配绿,绿配蓝,看了俗气。殊不知古人在配色上,是有很高的造诣与完备的系统的。”

参考文献:

《史记·秦始皇本纪》

《新唐书·车服志》

《中国古代女子服饰特刊》

《旧唐书》、《新唐书》

《洛阳伽蓝记》

《邺中记》

《大业杂记》

《含元殿赋》

《新修滕王阁记》

--本文完--

申明:本文文字原创首发今日头条。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汉服、和服、韩服为什么女子发髻头饰最重要?东亚传统发饰解析▼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