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文物欣赏与中华文明「著作教材出版」

时间:2023-01-24 18:21:09 来源:新京报

大家好,文物欣赏与中华文明「著作教材出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凝结先辈智慧,闪耀着万丈光芒。为帮助中小学生从审美的视角赏析文物,挖掘文物的多重价值,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文物之美——走进博物馆实践课程》系列教材已于近日经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策划并组织出版。10月13日,“《文物之美》新书发布会暨人美美育之声系列活动”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举行。

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李滢在《文物之美》新书发布会暨人美美育之声系列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作为出版社继《美少年》杂志和全国第一套《美育》教材后的又一精品力作,《文物之美》整套教材共20册,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学段。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周伟指出,该社始终致力于国家级美术教材的研发和出版,《文物之美》聚焦重要文物,从审美视角出发,将文物之美与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相融合,在探寻文物之美的同时,探寻中华文明智慧之美。

《文物之美》内页展示(主办方供图)

发布会上,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李滢介绍了《文物之美》的项目背景和编写特色。李滢表示,在新美育时代的大背景下,提升青少年美学素养是我们面对的重要课题。《文物之美》以“文物 ”作为融合创新的方式,通过文物 生活、文物 科技、文物 学科等方式帮助青少年拓宽视野,深入挖掘文物与学生生活的广泛联系,这是该套教材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所在。

《文物之美》内页展示(主办方供图)

文物只有历史价值吗?文物之美,美在哪里呢?为确保文物知来路、明去处、有地可寻、有据可查,人民美术出版社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编写团队,包括国内20余家博物馆的专家,以及文物、美育、出版等不同领域的专家。

审美是《文物之美》这套教材区别于同类出版物的特色之一,《文物之美》着力从审美角度描绘文物特色,挖掘文物价值,将文物之美与中华历史文化相融合,让青少年从文物中感受美、探索美、创造美,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

《文物之美》内页展示(主办方供图)

突出探索,以话题为线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是《文物之美》的又一特色,单件文物之外,将在时间、技艺、工艺等方面有传承或联系的文物,以文物群的方式集中讲述,让青少年在文物的世界中既知树木又见森林。

在思维导图的设计方面,《文物之美》系列教材每册都根据本册特点选择呈现形式。与低年级相比,九年级的思维导图适当增强了说明性和探索性,同时偏向于呈现草图的随意感。比如在九年级上册中,体现文物与科技融合的课文有《永不倾倒的香囊》。这篇课文通过剖析球状金属香囊的结构和机关,展现了古人所佩香囊永不倾倒的奥秘。体现文物与城市融合的课文有《紫禁城中的“图书馆”——文渊阁》,它展示的是经典的北方皇家建筑。

《文物之美》内页展示(主办方供图)

体现文物与学科融合的课文有《白发渔樵江渚上——的奥秘》,它是依托古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渔夫”意象和中国画中数量繁多的“渔父图”,交叉体现美术和语文学科的知识。文学和美术作品中的渔夫为什么总是独钓?显然,在希望学生学会欣赏名画的同时,这套教材更希望让学生领会到什么是“渔夫”精神。

活动现场,人美美育学堂教师张素敏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示范课。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文物之美》二年级上册中《呆萌陶鹰鼎》一文,一起绘制思维导图,制作泥塑陶鹰鼎。孩子们的作品或笨拙、或憨厚、或可爱,充满着自己对中华文物的独特理解。

人美美育学堂学生们的作品(主办方供图)

记者/何安安

编辑/张进

校对/柳宝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