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于希宁玉兰图
大家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什么诗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什么诗体」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盛唐时期),当时边诗创作极度繁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突出现象。唐代时期大多数著名诗人大多都写过边塞诗,也大都写得好,广为流传。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风格多样。那么,怎样算是边塞诗呢?
其实,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边塞诗源远流长,但其繁荣却在唐代,盛唐为最。看到这句话肯定会引起质疑,边塞诗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什么在唐代繁荣?首先,这是由于当时边界战争的影响。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王朝都会受到边疆部落的攻击,我们素有"文成公主"之称的西藏是唐朝通过亲和的方式缓和唐朝与吐蕃的紧张关系。
但当时,唐朝的对手不仅吐蕃,东北边境的契丹,北突厥和一些在西部地区的势力,以及南方的南诏,都发生了大规模战争。漫长的边境战争是大量边塞诗歌的孕育基础。战争有利也有弊,战争的胜利使唐朝幅幅扩大领土地图,国力之高,使许多诗人渴望大唐的伟大胜利,万里封侯,但战争也是一个严重的弊端,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大问题,引发了各种矛盾,引起了诗人的广泛和深切的关注,这样以来就为边疆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深刻、矛盾的内容。
其次,盛唐诗歌创作的繁荣与诸多诗人拥有边疆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关系。玄宗重武,所以很多人想带兵打仗,然后功成名就。如如崔颢、王维、张谓、岑参、高适、祖咏、李白、王昌龄、王勃、王翰、王之涣等均是如此。最后,前代优秀文学遗产的继承,也是盛唐边塞诗歌繁荣的重要原因。南朝和初唐,边写边诗已经逐渐形成,宝兆、吴段、罗斌、陈子昂等都是边塞诗的杰出作家。盛唐边赛诗也正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今天我们的主角是边塞诗中最著名的一位,岑参。岑参的诗也常常成为高考考点,可见其影响深远。岑参(715——770),早年孤独且贫穷,在社会上一直被冷落,但也有在边塞立功,功成名就的梦想,曾两次去边塞,做过安西(今新疆地区)和关西(今陕西和甘肃地区)的节度判官,生活在边境六年来,对边塞的战争生活和自然风光,有深刻的感官和体验。曾经担任过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所以也被称为岑嘉州。
岑参的边塞经历特别丰富,他去过天山,到轮台,到过雪海,到过交河;领略过大风、大热、大雪、大漠和激烈的战争,甚至异域风情的音乐都感受过,这些体验同时也成就了他的边塞诗人的高尚境界,这样的岑参习惯使用七言歌行去展现不断变化的边塞风景和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创造出奇丽雄放又包含浪漫主义色彩的边塞诗歌。
殷耀在《岳英陵诗集》中用"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来评价岑参的诗。每首都各有各的特点,同时也富有浓郁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身边诗歌的主要风格。
如举世闻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不仅描写了送别的友谊,还描绘了身边的奇特景象和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雪花比作春天的梨花,寒冷显露出春天的活力,让雪景更加美丽可爱。“风掣红旗冻不翻”,写红旗在雪中冻得僵硬,风也吹得出动静,呈现出奇特的冷冰冰的侧塞,还描绘了红白相间的光芒,外面美丽的画面。这种冰雪情谊是值得珍惜的,诗人站在门外,直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作者将简易的告别,写得美丽、壮丽、深情,正是岑参诗浪漫乐观的特色。
岑参的诗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能力和好奇的个性,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展示,具有壮丽的美感。诗人对边塞军队生活的印象、边塞风物、异域风情,通过他的七言都变得神奇、雄伟起来,这打破了以往边塞诗描写的苦寒苦涩和勤劳的传统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对边塞的描写,从内容上也得到很大的拓宽。
通过阅读此文和精心制作的音乐视频,,是不是觉得深深的喜欢上了这位高考必考的伟大诗人?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