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未来感的建筑设计「未来设计风格趋势」

时间:2023-01-26 15:01:17 来源:南方都市报

大家好,未来感的建筑设计「未来设计风格趋势」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物档案

蔡明,70后,籍贯江西南昌。C&Y开朴艺洲设计机构董事长,兼任深圳住建局、规划局评标专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深圳)建筑研究院办公建筑所负责人。

师从于中国科学院院士彭一刚与中国建筑设计大师陈世民。蔡明精耕建筑行业25年,其代表作品有北京中国建筑文化中心、深圳创维数字研究中心、深圳市福田区第二办公大楼、深圳现代国际大厦、深圳宝安25区城市更新单元等建筑设计项目。

其主持和参与完成的多个优秀项目荣获中国建筑优秀方案设计奖、全国优质工程奖等奖项。

在深圳建筑设计圈,蔡明属于敢想敢干、打破铁饭碗下海的首批创业者。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他在1993年来到深圳从事建筑设计,最初几年在一家香港的知名事务所上班,后来自己创业,建立自营的设计机构。现在拥有300人的设计团队,20多年在这一行业摸爬滚打,做过的设计项目遍及国内80多座城市。仅2018年,他们全年就参与和完成160多个项目。2018年12月,他们在深圳艺展中心举办作品展《朴道艺行》,对其建筑设计的轨迹与艺术创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

在蔡明身上,可以看到深圳建筑师普遍的务实性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度介入。他之所以选择建筑设计专业,是因为从小酷爱美术。

创新

设计如何在35m2内提升居住质量

“经历40年的行业洗牌和市场巨变,一些设计公司失去方向和动力,有设计师困惑转行。一些设计观念缺乏创新,差异化设计在进度压力下成为设计师的奢望;与之相反,产品的迭代速度令人应接不暇,市场竞争日益残酷;多年来惯性形成的设计模式和思维习惯不断地被挑战。”面对建筑设计现状,蔡明这样表达自己的思考。他认为,摆在行业实体和从业人员面前的选择是现实的,究竟是转行、转型或留守观望,还是改变、创新。然而创新之路谈何容易?

目前蔡明正在做的研究项目“平米理想家”,便是一次基于他对行业观察,深入思考后的探索。这是一个对年轻人未来居住形态进行研究的设计项目,大胆提出面向未来4D空间设想。曾在深圳与香港两地,对90后与00后的住房需求与居住空间进行广泛调研。一线城市年轻人如何在35m2的空间内提升自己的居住质量与生活品质,他带领设计团队针对单一空间的可能性进行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比如在有限的35m2居住空间中,除了基本的日常生活起居功能,还可以运动、撸猫、聚会,可以SOHO办公,实现一键切换生活方式,这些设计的巧思离不开对年轻人生活需求的深度思考。

在蔡明看来,生活模式决定空间模块。建筑师最大的职能便是研究空间与场所设计,通过不同的场景设计,让生活回归本质。他把这一设计理念称之为AB-O,以人的血型来形容空间层面的包容与多元,也是对未来个性化生活方式的想象与人性关怀。当下很多年轻人对居住空间不满意,他希望能提出更多居住方式的概念,希望未来的设计在物质层面能满足年青一代的居住需求。

AB-O理念也获得了市场的肯定。在2018年参加某知名地产集团举办的创新户型设计竞赛中,该项目和另一研究项目《BubbleHouse》分别获得第二名以及最佳创意奖。

跨界

打造非传统、有特色的设计公司

蔡明的大多数设计项目根植于高速发展的深圳,他希望持续创造符合时代发展的空间场所,为此开朴艺洲机构的设想定位是一个非传统的建筑设计公司,为跨界整合设计、艺术、科技与研究的综合设计服务平台,推行“设计 科技 艺术”三位一体发展战略,最终落在对生活美学的推动上。“设计不是商业的艺术,它是连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桥梁。”

蔡明表示,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唯一能做的就是务实,把自己的专业和当下社会发展趋势结合起来。“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唯有改变自己,才可能改变世界。建筑设计是可以承载我的梦想的,用行动和价值观尽可能地影响更多的人去践行这一理念。美学也可以引申到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一个人的品格、品行,包括做人做事的方式。美学这个命题看似虚无,实则坚实有力,也切实可行。

蔡明认为,一个好的设计企业应该具备两种特性,第一它应该像一所学校,第二它应该像一支军队。学校的核心价值在于持续地为社会培养人才,企业如果要长远的发展必须让员工知道如何学习,而且持续不断地学习。“我认为设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学习能力,我们在对客户的服务、与同行的竞争当中能够切身体会到这一点。第二就是强调执行力。”建筑设计的团队作战特点,更需要每个团队成员的高度自律和管理去实现更高的目标。

创作

将艺术的感悟运用到建筑设计领域

在建筑设计领域之外,蔡明还钟情于水彩画和雕塑的创作,亦是深圳水彩画协会会员,在公司的前台展示着《朴与艺》的主题雕塑。去年底于罗湖艺展中心举行的《朴道艺行》作品展上,他的几十幅水彩作品、螺纹钢马雕塑与其建筑设计作品形成有趣的映照。

他笔下的水彩画以世界建筑题材为主,以水彩画记录建筑和城市印象,将艺术的感悟运用到建筑设计领域,丰富建筑的人文艺术内涵。他在建筑考察旅途中有感而作的《普林斯顿大学城》和《圣迭戈博物馆》入选“2018年全国建筑师书画作品展”。

在他的办公室,摆放了最近在纽约画的几幅水彩作品,大胆的构图,明快的色彩,将纽约的多元建筑与街道场景捕捉与呈现在画布上。“手绘是基本功,我画画更多是一种情绪表达,在旅行中,因为赶时间,很多时候画得都快,比较随性。”蔡明说。

旅行走到哪都喜欢观察建筑,并随手画下来,蔡明称这为自己的“职业病”。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他带着公司员工去曼谷考察建筑,同样被曼谷多元化的建筑形态所吸引。在大使馆MALL、Emquartier贵妇商城他转了几天,将建筑的里里外外都走遍了,他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商业与办公建筑的案例,非常有趣,艺术性很强,反观深圳,这样的建筑暂时还比较稀缺。“深圳的建筑还是过于单一,不多元。”蔡明说。

对于蔡明,他的研究生导师———彭一刚院士曾这样评价他:“蔡明是我的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具有创业精神,天大毕业生中取得这样成就的人为数不多,期待他在日后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绩。”而深圳天同房地产顾问公司总经理———张晓光曾这样评价蔡明:“永远敢于创新、敢于超越自我,不固步自封,不墨守成规,勇于探索、勇于尝试。”

采写/摄影:

南都记者

谢湘南

声音

随着世代更迭,未来需要的设计也必定是更有温度和个性化的,因此我相信艺术将以其包容、多元而对建筑设计行业有更重大的贡献和影响。

对话

南都:你觉得从事这个职业最应该具备的品质是什么?

蔡明:成为优秀的建筑设计师需具备三种品质:才华、激情、专注。先天的才华也许有一部分人真是与生俱来,但后天的才华却可以通过持续深入的学习、归纳、总结和研究来提升。建筑学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设计师的素质必须是涉猎广泛的,需要积累沉淀。激情来自对专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兴趣,并使之成为坚持工作的原动力,否则将难以承受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专注是一种态度,体现出严谨推理、钻研敬业的专业精神和逻辑归纳、细致分析的工作方法,表现为一种对美学和技术刨根问底的决心。

南都:你有什么话想对新加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说?

蔡明: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需要成长的磨砺和团队的责任感。我认为设计师所谓的成长就是在工作中迎接挑战,在实践中直面困难,不管是设计水平的提高,还是沟通能力的升级,都需要建立强大的内心,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屹立不倒的基石与武器,且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只有足够坚韧、足够投入才能化解所有的困难和诱惑,唯有热爱方抵岁月漫长。另外,建筑设计需要团队合作来共同完成,所以作为团队一员,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品质,更是成为未来团队负责人的关键品质。

南都:你对未来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前景有什么看法?

蔡明:建筑设计虽属传统行业,但它的发展一直和艺术、科技的发展休戚相关,在21世纪,面对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我毫不怀疑这个传统行业也许在未来某一时刻就会发生革命性的颠覆和变革,但是设计本身的创意和创新,以及设计表达中对文化的关注、人性的理解和关怀,却是科技所永远无法替代的。有科技力的加持,未来的设计行业必定是更加进化更加高效的,但随着世代更迭,未来需要的设计也必定是更有温度和个性化的,因此我相信艺术将以其包容、多元而对建筑设计行业有更重大的贡献和影响。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