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于希宁玉兰图
大家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西方古典艺术的美学精神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十八、实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人们常用“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形容艺术欣赏是一件主观性很强的事情,同样的一幅书法或绘画作品,给不同的人带来的感受进而所引发的评价可能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某件艺术作品能够引来众口一词的赞誉,或许只是因为不少人在以主流或耳闻的观点来代替自己的真实看法,有时候甚至都谈不上有什么自己的看法。
因为对于伟大的艺术家而言,其于作品中创作目的性的达成是委曲深致的,那是一种技法的磨练、阅历的丰富、学养的积累以及来自于灵魂深处的创意构思的综合展现。如果有欣赏者在面对这些作品时茫然无措,既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也看不出作品表达出了什么,那是毫不奇怪的。
对大多数人而言,艺术欣赏力并非天生具备,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其与欣赏者对各种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精神的高度、深度直接相关。作品的内涵越是深刻丰富,对于艺术欣赏力的要求也便越高。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如果艺术作品是创作者在九层宝塔的第五层认知和表达这个世界,那么站在不同楼层的欣赏者或仰观,或俯视,其从作品中看到的内容自然是各不相同的。
实境便可以看作是艺术作品所处的、所达到的真实艺术层次,如果它没有表达出超越五层之上的内容便不能进至第六层。另一方面,实境的标准虽然是客观的,但对于这种标准的把握却是通过具体的主观的人来实现的,这便难免会受到时代的种种影响和制约。
于是对艺术欣赏力有着较高要求的艺术种类(如书法、绘画)便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些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因其理念过于超前而得不到当时人们的认可,甚至于湮没无闻。而某些艺术成分不高的作品却因缘际会并靠着历史的惯性在世俗之中享誉不衰。
这自然也可以看作是艺术作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实境遇之种种,但一件艺术作品其真实的艺术价值在方家法眼面前终究是无所遁形的,这就像黄金与铁有着完全不同的成分,无法靠外表的修饰和伪装来改变。尤其是在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之后,这种毫不留情的客观性会显现得更加鲜明,艺术作品终会随其实际艺术性的高低各归其位。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清奇」艺术中的意境多产生于实理
大愚书画 |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的真实颜色与个性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