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迷失东京讲述了什么「东京迷城2」

时间:2023-01-28 14:37:13 来源:家里蹲看电士

大家好,迷失东京讲述了什么「东京迷城2」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次看《迷失东京》,不懂为什么大家都夸斯嘉丽.约翰逊的颜。相比同年上映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清纯,《迷失东京》只能算“素”。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苍白”是剥了皮的水煮鸡蛋白,沁人心脾的清鸡汤。如果非要说斯嘉丽.约翰逊难得的清纯,那也比不上《保姆日记》的返璞归真。

《保姆日记》

不管是老少配的感情还是斯嘉丽.约翰逊的脸,都像是放在温开水里的挂面,不软不硬,难以下咽。一个年轻的少妇,为什么会爱上一个头发稀疏、皮肤松弛、满脸皱纹的中年男人?

百思不得其解的细碎镜头,间接反映了日本人的礼貌或谄媚,美国人的自我或狭隘。《迷失东京》似温水煮青蛙一般,而那青蛙是看下去的欲望和耐心。

如果在看完《逃出克隆岛》、《唐璜》、《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之后,《迷失东京》的约翰逊偶尔微微张开的嘴巴,看起来是那么不聪明。

最爱伍迪.艾伦镜头下《午夜巴塞罗那》、《赛末点》和《独家新闻》里的完美肉弹,《迷失东京》的夏洛特显得不合胃口。

直到16年后,再次“挑战”一下这部口碑颇高的电影,我终于看进去了。与其说看懂了《迷失东京》,不如说生活教会了我什么是寂寞。

原本的寡淡、憔悴,现在看来是让人没有防备和情不自禁。斯嘉丽.约翰逊那不张扬的挑逗,这次我也看懂了。

从影片开头一个长镜头对准穿着短裤的夏洛特,到夏洛特穿着清凉在丈夫身边走来走去。导演展现了夏洛特,或者斯嘉丽本人那漫不经心的性感。

然而夏洛特丈夫表现得淡定自若,无动于衷。男主Bob对送上门的亚洲女人也极度抗拒。

一个无视,一个无欲,奠定了两人必有交集的基础。也让两人的邂逅没有变成艳俗的的风流外遇,而是被导演包装成了小心呵护的爱情。

16年后再看Bob,依旧是那个目光呆滞、经常放空、在椭圆机上大喊救命的蹩脚男人。他尴尬且苍老,从身体到心灵,拒绝着对新环境的融入。

凌晨4.20分,大字型躺在宾馆的床上,另一个失眠的夜晚,又从老家来了传真。Bob与妻子的关系和很多中年人一样,既不亲密也不疏远,这可能就是爱情变成亲情的样子。

刚刚结婚两年的夏洛特,随着公干的丈夫来到东京。忙碌的丈夫离开酒店之后,剩下一人的夏洛特在东京到处逛逛,或者回到那个熟悉的窗台,眺望远方,漫无目的。

缺乏激情且毫无神秘感的Bob就这样和夏洛特在电梯里第一次相遇了,两个外国人在满是日本人的电梯里,点头微笑。

第二次,他们在餐厅相视而笑。

第三次,他们在酒吧喝酒聊天。

影片用了半个小时对各自的不适与百无聊赖做了铺垫,终于,他们彼此建立了连接。

第四次,在酒店的餐厅里。夏洛特老公与金发美女旧滔滔不绝,看着丈夫的态度和这场糟糕的社交,Bob俨然成为她的“救生圈”。

试想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夏洛特真的会注意到Bob,并走过去打招呼吗?

第五次,他们在游泳池碰面了。

第六次,两人不只可以相约出去,Bob还可以自然地借用夏洛特的卫生间换衣服。夏洛特为Bob剪去领口商标时的自然,你可以理解成心动的信号,也可以看成是给老父亲染头发一样地温馨。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陌生人是最有安全感的。对彼此一无所知,可以做自己,也可以伪装成最想成为的自己。不在乎露出破绽,天亮以后便忘得一干二净。

KTV回程,Bob的那个公主抱,将夏洛特放在胸前。腰杆笔直、毫不费力。第一次发现Bob并不是想象中的废柴,他只是到了对女色不轻易动心的年纪。

自此,Bob和夏洛特的感情有了质的飞跃。没有客套寒暄,只有惺惺相惜。他们是彼此的灵魂伴侣吗?当然不是!他们只是在茫茫人海相互碰撞的灵魂。

第七次,夏洛特在吃日本料理的餐厅,突然给Bob看她踢在柜脚受伤的脚趾。这是何等的亲密,两人说着无聊的塑料话,夏洛特却被逗得花枝烂颤。

第八次,两人已经在拥挤的东京街头,牵手在夜色中逃跑。

第九次,在Bob房间,两人喝着小酒,看着电影。那张塞进夏洛特房门底下的“邀请函”不知比短信浪漫多少倍,那句“你睡了吗?”叫醒了多少孤独的灵魂。

那一晚,Bob摸着夏洛特的脚趾,笑了。

在电影中,Bob和夏洛特一共亲吻了1.5次。两人互道晚安时介于脸颊和唇边的0.5次,和最终道别时的那一次。

相爱容易相守难,谁又怎么知道Bob和妻子,夏洛特和丈夫,当初不是这般的悸动。

Bob和夏洛特有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这一场东京的“爱情冒险”终究要画上句号。

坐在出租车上的Bob再次在街头看到了夏洛特,他不顾一切地追过去。他没有大喊夏洛特的名字,而是走到她的身后,喊了一句“Hey,you!”。

对,是你,是我的你。

两人的拥抱,Bob的耳语,夏洛特的眼泪和吻,都是给过往的一个交代。

精神上开小差被视为唯美的爱情,那是和“不被爱着的才是第三者”一样的歪理。

Bob和夏洛特是因为家庭牵绊才没迈出那一步吗?不,发乎情止乎礼的精神出轨只不过是文化休克的产物罢了。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也叫文化震荡症,或者文化冲突。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的人,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陌生、困惑、不安、甚至焦虑等。

更喜欢“文化休克”这个翻译,跟《迷失东京》一样,看似含糊不清,实则一语中的。中心思想在于一个“懵”字。

对于夸张的日式风格,老牌影星Bob显得那么接受无能。在《迷失东京》中,多次强调Bob的身高很高,浴室的花洒只能到他的肩膀。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观念的差异和语言的不畅,让人那么沮丧。

夏洛特在参观了庙宇之后,打电话时的痛哭。显然她无法理解日本的风俗和文化。还有狭小空间让夏洛特受伤的脚趾。

许多小细节累计起来的不愉快让人心烦意乱,与社会格格不入的自己看起来是那么形单影只。电影中许多长镜头的运用,看似是暧昧的滋生,实则是寂寞的蔓延。

拥抱未必相爱,有时是为了互相取暖。如果你学会自处,那么意味着你将无缘这场艳遇。

导演对于日本文化的理解十分肤浅,插花、和尚、日式婚礼,夜晚的霓虹灯,人行道疾走的人群,镜头直白得像东京Vlog。

文化的冲突感并不强,理解也不算深刻。作为Bob,即便不在东京,他也如咸鱼一般地生活。然而到了东京,他的工作伙伴可以讲英文或者配有翻译,对这个美国明星也是十分尊重的。

导演给了夏洛特明亮的双眸,却给了她不安的老灵魂。如果没有对寂寞的自行脑补,和每个人对摆脱寂寞的强烈愿望,这一场所谓的爱情,是不成立的。

对于身处异国他乡,经历文化差异的人,可以对电影感同身受。然而这些人也明白,Bob和夏洛特的感情,只不是文化休克的第二个阶段“honeymoon”而已。

所以Bob和夏洛特的别离并没有如鲠在喉的失落,他们的“蜜月”已经排解了那时的寂寞。如果日后回忆起来,能变成嘴角的一抹微笑,足矣。

成年人可以理解冰块放在太阳底下,无法阻止融化的无奈和惋惜。理性懂得的道理,看完电影却依然悲从中来。

一直不明白《迷失东京》为什么在中外观众心中有着这么高的评价和地位,16年后终于懂了,原来世上寂寞的同伴如此多。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