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百科:杜军书画
大家好,董其昌的两方面的特质是什么?「优秀特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万历年间,董其昌是名重一时的书画大师,当时人曾评:“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具足,而出以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其书画之作在当时名闻朝野,皆奉为墨宝,珍藏惟恐不及。“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四》称其书法“超越诸家,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作“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洒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董其昌还是一位书画鉴赏大师,“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
《夏木垂阴图》
董其昌是当世名士,做过太子讲官,在士大夫中间颇有好名声和好人望,早年“礼部侍郎田一俊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的义举,也为他赢得了道德上赞誉。然而在民间,董其昌口碑极差,平民百姓当然不理会什么潇洒儒雅,天才俊逸,他们看得更的直接,乃是其日常的所作所为,在他们眼中,书画双绝的董其昌无非一个“丹青薄技,视思垄断利津,点画微长,谓足维视当路”的势利小人。
《古木清流图》
万历三十四年,董其昌督学湖广时即“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此后,“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旭。起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并不赴”。这样,董其昌赋闲在家。
董其昌行草
董其昌官大,名重,富甲一方是可以想象的到的。野史称其“膏腴万顷”当非虚言。明至中叶,民间的凋敝破落与地方大吏的富庶奢靡业已如同天上人间。为富而不仁,乃是最为民间深恶痛绝的罪恶,于是在万历四十四年发生了轰动一时的“民抄董宦”事件。
《空山梵宇图》
当时,有说书人编撰所谓《黑白传》到处说唱,一时社会上遍传,说得是董其昌一家如何依仗官势,在家乡鱼肉乡民,飞扬跋扈的事情,脚本乃某年董其昌的儿子董祖常指使其家人陈明纠众打毁生员陆兆芳家资,并霸占陆家使女绿英的故事。董其昌盛怒,告到了官府,将说书人钱二和一位被他认为是作者的秀才范昶捉拿并欧打,范昶由此愤极身亡。事后,苦主八十三岁老母及媳妇一行人到董家论理.谁知还未进董府大门,就被一伙豪仆围住,将轿子打毁,人被扯进童宅堂屋,谩骂侮辱,其中随去的妇女还被剥去衣裤毒打猥亵。此事激发了民间愤怒,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各处飞章投揭,布满街衢,儿童妇女竞传‘若要柴米强,先杀董其昌’之谣。至于刊刻大书‘兽宦董其昌’‘枭孽董祖常’等揭纸,沿街塞路,以致徽州、湖广、川陕山西等处客商,亦共有冤揭粘贴,娼妓龟子游船等项,亦各有报纸相传,真正怨声载道,穷天罄地矣”。
《离骚图》
这时的董其昌,还未看清民意之不可侮,以为靠自己的关系和势力可以摆的平,“斯时董宦少知悔祸,出罪已之言,犹可及止,反去告状学院,告状抚台,要摆布范氏一门,至此无不怒发上指,激动合郡不平之心”。三月十五日这一天,当地及附近的平民百姓涌到董宅,“聚者万余”,与董家对质,僵持到傍晚,愤怒的民众冲入院内,一番打砸抢之后,捣毁并放火焚烧了董宅,连同董其昌多年搜集的古今珍贵书画篆刻收藏,也全被付之一炬。
董其昌草书
事后,官府捉拿了若干参与此事的当地地痞流氓定罪,草草结案,但董其昌不服,认定背后必有士人唆使,乃是当地秀才们造谣中伤,丑化董老爷的名声,并鼓动、组织无知小民抄抢董家。于是围绕是“民抄”还是“士抄”,此案悬而未决,又拖了大半年时间。到底还是董其昌官场熟,路子多,最后的审定结果是在苏州、常州、镇江三府会审下作出的。除将直接参加烧抢董家的一干流氓定为死罪论斩外,松江府华亭县儒学生员,有五人受到杖惩并革去功名,另有五人受杖惩并降级,三人受杖惩。而对董其昌的行为作了必要开脱,“奴辈不法,董宦未知也”。
《平江秋影图轴》
对董其昌,《明史》评价其“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或许此话非虚,但这么一个俨然出世仙风的道貌岸然形象的另一面,却又如此猥琐低劣,这种人格的两面性,古今中外应该说见得多了,究竟哪一面更加真实?当时自然以前者为准,后世则更看重后者。其实按照中国传统法家的观点,人性本恶,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罪犯,不犯罪是因为没有条件或被律法禁止而不敢。董其昌在家乡的恶行正是因为被纵容或默许使然,乃是当权者慷慨地提供了这一机会。既然同时作为艺术大师和特权阶层,董其昌表现出的两方面的特质,虽截然不同,但应该都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