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食古纳新 瘦硬通神
大家好,长阳歌唱家「湖北长阳山歌比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三峡晚报】
三峡晚报首席记者朱延筠 实习生阚思齐 通讯员覃丹
7月3日晚,第二届湖北山歌大赛总决赛精彩纷呈,来自全省各市州的31组山歌队伍逐一登台。此次大赛可谓高手云集,选手们台下相互切磋、交流学习,上台则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或高亢嘹亮,或真挚动人,给听众以无上的视听体验。
金钟奖金奖获得者邹静:首次参加山歌赛
参赛选手、黄冈师范学院的青年教师邹静,履历可不简单。
2021年6月,邹静凭借一曲《粉墨春秋》获得第九届“湖北音乐金编钟奖”声乐表演类(民族组)金编钟奖;此前,她还参加金钟奖声乐比赛湖南选拔赛,以《声声慢》等民族歌曲征服所有评委,获决赛民族组金奖。
屡获民歌金奖的邹静,却是第一次参加山歌类别的专业比赛。她说,主要是抱着学习的心态而来,向优秀的山歌演唱者们学习、交流、共同进步。
“传统山歌和民歌在唱法上有很多不同,山歌更注重感情抒发的直畅性、编唱形式也更加自由。”邹静此次参赛曲目是具有浓郁土家气息的《山里的女人喊太阳》。这首歌描写了土家族女人们的日常生活,歌词“山里的女人火辣辣哟,日子越过哟越潇洒”唱出了土家女人的乐观开朗、泼辣豪爽。
“《山里的女人喊太阳》曲调高亢悠扬,旋律跌宕起伏,难度较大。”邹静说,虽然歌曲难度较大,但此次能和全省的山歌高手同台竞技,她十分珍惜此次机会,将全力以赴。
身为青年教师邹静还致力于传承山歌文化。“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山歌、传播山歌文化。”邹静说,为了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今后将尝试在保留山歌基本元素的基础上,融入现代人喜爱的流行元素,让山歌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能够被年轻人喜爱和重视,让更多人愿意去学习、传承、创新山歌这项非遗技艺。
九宫山风景区乡音艺术团:唱出大山的“草根”团
“十月里来小阳春,荷包绣得真,绣起的荷包呀,奉送我表兄。”2019年,通山山歌《十绣荷包》入选了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原生民歌节。第二届湖北山歌大赛上,咸宁九宫山风景区乡音艺术团将这首唱到了国家级舞台上的山歌带到了长阳。
九宫山风景区乡音艺术团是一支“草根”艺术团,团队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专业音乐知识,就靠着一副深山里的好嗓子一次次登上市、省、国家级舞台。2019年,他们参加了第九届中国农民春晚的演出,独特的腔调和本土方言唱词赢得一致好评。
此次参赛的队员共8人,其中七位女队员都是咸宁通山县船埠村的村民,李大攀是队伍里唯一一名男士,却是来自邻村。李大攀原本只是一名砍竹农,只因从小就喜欢唱歌,听说船埠村有艺术团就主动加入其中。今年已60岁高龄的他,唱起歌来声音敞亮、中气十足,站在台上也不怯场,《十绣荷包》里就有一段他的独唱。
队员都来自大山深处,纯正质朴的嗓音是队员们的优势,但记舞台走位、表情动作是他们的一大难题。赛前两日,他们就来到长阳,在酒店的走廊上一遍遍练习。
“参加湖北山歌大赛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咸宁通山山歌独有的文化魅力,也会让更多人关注咸宁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所以我们会全力以赴,展现最好的风采。”李大攀说。
省级非遗传承人汪荣超:让长阳山歌唱得更响
对长阳选手汪荣超来说,此次山歌大赛意义非凡。
两个月前,他被评为湖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撒叶儿嗬)代表性传承人,第二届湖北山歌大赛是他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后首次参加省级赛事。
赛上,他和李春兰、肖冬娥等八名队员组成蛮歌组合,共同带来长阳山歌《蛮歌俚曲》。在2018年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期间,蛮歌组合就曾带着《蛮歌俚曲》走进山东,多次展演。当时,蛮歌组合作为湖北省唯一参展队,大受欢迎。“长阳山歌旋律高亢嘹亮,节奏自由奔放、悠长,《蛮歌俚曲》好听但难唱。”汪荣超说,队员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十分珍惜这次舞台,近半个月几乎每天都在排练,“不管拿不拿名次,我们都希望长阳山歌能唱得‘更响’,被更多人听见、喜爱”。
“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后,我会更严格要求自己,在非遗传承方面做出更大贡献。”汪荣超说,2014年他就被评为市级非遗传承人,他所在的长阳毕兹卡民俗文化村是长阳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习的培训基地、创新基地、研究基地。“我们与大专院校联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先后成为华中师范大学、武汉音乐学院、中南民族大学、长江大学、三峡大学、湖北省舞蹈家协会的教学实践基地和创作基地。”汪荣超说,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等,他教授的徒弟已经超过千人,这些人如今活跃在各个舞台,把土家族撒叶儿嗬带到全国各地。
山歌大赛后,汪荣超还想办一个土家族撒叶儿嗬培训班,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长阳非遗,学习长阳非遗。
本文来自【三峡晚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