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艺术品收藏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收藏癖」

时间:2023-02-06 16:13:19 来源:鉴定收藏内幕

大家好,艺术品收藏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收藏癖」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当我们在谴责那些无德专家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反思一下,作为民间收藏市场主体的藏家们是否也为专家们的不良行为承担一些相应责任?

中国偌大的民间收藏市场,为什么会因极少数无德专家的搅局,竟会全线的崩溃、假货泛滥?导致无数藏家吃亏上当、倾家荡产?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内迅速掀起了民间收藏热潮,民间收藏这本来是利国、利民、利个人的天大好事,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广大的收藏爱好者们没能树立起正确的收藏观念,偏离了收藏活动的本质,发财捡漏、一夜暴富的思想主导了人们的收藏行为,把收藏当成了发财致富的捷径。所以必然带来只收藏不研究;只关心藏品的经济价值、不关心藏品的文化内涵;只管掏钱买、不注重提高鉴别能力的收藏怪象。

如此一来,数以千万计的收藏大军中的大多数收藏者都变成了一种掏钱靠自己、长眼靠别人的“拐棍一族”。他们因为自己不懂文物艺术品的鉴定常识,就会把鉴定看的很神秘,会把在各种媒体上经常出头露面的那些所谓专家们视若神明,自己的藏品只有让专家鉴定一下才会心安理得。

曾经亲身参与过的一档艺术品鉴定节目,为了收集节目素材,电视台定期组织专家鉴定团到本省17个地市进行公益鉴宝活动。广大藏友的鉴宝热情非常高涨每到一地藏友们都是争相前往,群情高涨。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每次鉴宝都会遇到熟悉的面孔。也就是说有一些藏友,是非常热衷于参加鉴宝的,鉴宝团做到哪他们就会跟到哪。

通过交流了解到,小伙子从初中的时候就开始玩古董,而且还很痴迷经常走乡串户,赶集练摊,到处淘宝。只要手里有了钱便都买了古董。前几年家里的房子动迁,给了几万元的补偿款都让他买了古董,搞得家里至今没能盖上新房,整天受到母亲的埋怨。我们问他收藏的结果如何,他说玩的不好,净买假货,原因是自己的眼力不行。

一开始也拜过老师想和人学学古玩鉴定,但是,老师也经常拿假货来坑他,只好大老远的找专家请教。希望哪天能碰到好运气、捡个大漏,打个翻身仗。像他这种既执着又无知的藏家,的确让人可怜。但是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既然如此喜欢古玩,如此想捡漏赚钱,为何就不能下点功夫提高一下自己的鉴赏能力呢?这种只有古玩梦而又不肯下力气学习的玩家,只能永远把自己的收藏命运交到别人的手里,其结果可想而知。

另外一种类型的“专家依赖症”,表现得更加复杂一些,是那种实用主义的依赖,实质上是利用专家的“名人效应”。一次,某电视台一档鉴宝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请来了一位央视的鉴宝专家前来助阵。

节目录制前,本期节目的编导,把这位专家请到一边,商量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位远道而来的杭州的小伙子,事先电话预约来参加这场节目的录制,但是参加节目的要求有些与众不同。原来他80多岁的爷爷是一位专门收藏玉器的老藏家,几十年来收藏了不少的玉件。但令人遗憾的是,老人家的鉴定能力不高,对自己的藏品新老优劣心中无数。自己的最大心愿就是找个好专家,把自己的藏品搞清楚。马上老爷子就要过80大寿了,儿孙们想通过这档节目给老爷子的宝贝上上电视,让知名专家现场夸夸他的宝贝,给老人家一个最好的生日礼物。

专家认为这事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还要看看带来的东西如何。结果打开箱子看过之后,专家表示很为难。东西虽然都是有一些年份的。但都是质地不佳的地方玉,而且雕工都比较粗糙。答应吧,像这种东西怎么夸?不答应吧,编导已经把人家请来了,老爷子正心怀喜悦地期待着全国知名专家的点评呢。权衡再三专家只好牺牲一点原则,成全这家人的孝心,以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话,进行了点评,遂了老人家的多年的心愿。

像上述对专家充分利用的现象在收藏市场上并不罕见。在这里藏友对专家的依赖扩大到了实用的范围,是专家依赖症的升级版。比如,几乎所有的鉴定公司、鉴定中心的墙上都会挂上全国知名专家的照片,号称为“特聘专家”。在北京一家规模并不大的鉴定公司,墙上挂着200多名全国知名专家的头像照片,故宫的、国博的、国家鉴定委员会的,中国所有的鉴定名家无一漏网。

更可笑的是,笔者看到在某县级市文化市场的一家“民间藏品鉴定中心”,墙上竟然挂着鉴定专家杨静荣、叶佩兰、单国强、蔡国声、丘小君十几名热门专家的照片。美其名曰:“特约专家”。当笔者问到他们本人知道吗?在场的工作人员笑答道:当然不知道。他们出场费一人一天好几万,谁请得起呀。还不是为了招揽生意吗。工作人员毫不掩饰他们的目的,说起这事就像随意开一个玩笑。这个例子,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专家依赖症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专家被藏家捧了起来就有了“名人效应”,这种名人效应也是一种无形的财富,专家是主要的受益者,但会投机取巧的藏家们亦会利用专家的名人效应狐假虎威。

专家依赖症从表面上看是藏家自身的认知问题,但其本质上却能影响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收藏命运、关系到鉴定专家对鉴定市场的影响力、我国民间收藏市场前途的重大问题。

首先专家依赖症致使收藏失去其本来的意义。古玩收藏在我国至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古玩作为一个非生产行业,为何历经千载长盛不衰?其核心就是一个“玩”字。“玩”包括把玩、赏玩,但要真正“玩”得好,就少不了对藏品的真伪进行鉴别和考证。所以,收藏的真谛就是对古玩的把玩、赏玩、鉴别和考证。这些事情是藏家发自内心的兴趣和精神享受,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藏家加深了情趣、收获了知识、提高了眼力,实现了由爱好者到藏家再到玩家的转变,从而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自古以来在古玩行里从来就没有鉴定专家之说,玩家本身就是专家,没有眼力的藏家是没有可能在行里混的。所以,所谓专家这个收藏界的特殊专业群体的产生,正是近几十年来我们的收藏群体偏离收藏轨道,出现只收不“玩”,只藏不“鉴”的收藏怪相。把“藏”和“鉴”人为地分裂开来,从而造就了“只收藏,不鉴定”的藏家和“只鉴定、不收藏”专家。广大藏家的尊崇和信赖,专家们推上了救世主的地位。但现实令人悲观。藏友们并没有收到庇护,反而深受其害。

所以,广大收藏爱好者首先要端正、收藏动机。收藏的目的应该是以藏品为载体,提升自己内在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而不应把收藏当成发财之道。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专家依赖症的困扰,不给那些无德专家留下可乘之机。当然,古玩艺术品的收藏也可以成为一种投资项目,但那是另外的问题,那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问题,和我们一般人的收藏完全不是一回事。

作为古玩艺术品的收藏爱好者,如真想走上收藏之旅的话。就必须做到“我的命运我做主”,鉴定古玩的眼力是主宰自己命运决定要素。有了过硬的眼力在收藏界就会如鱼得水、来去自由。当然,有了眼力心中就有了定力,在市场上淘点好货、检点小漏也就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了。另外,有了鉴定的资本来个以藏养藏,在玩的同时创点效益也不是难事。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古玩市场上凡是靠别人,过日子的人,不是受骗,就是上当。轻者血本无归,重者倾家荡产,善终者极为少见。如果广大的藏友都能挺起腰杆、自我担当,不仅自己能够成功收藏,还会完全占领鉴定阵地,那样假货赝品就会无处藏身,鉴定领域就不会如此混乱不堪,那些到处招摇撞骗的伪劣专家就会失去市场,我国的民间收藏市场也就能够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