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现在很多小伙伴对于古玩很有兴趣,收藏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关于瑞丽伊人风尚专访动态风筝制作技艺大师张效东:最好的永远是下一个的问题,西北艺术网小编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不要走开,我们一起来了解瑞丽伊人风尚专访动态风筝制作技艺大师张效东:最好的永远是下一个。
山东潍坊,素有“世界风筝之都”的美称,地球上最会做风筝的人应该都在这儿了,张效东更是这些人里最拔尖的。潍坊古时称作老潍县,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清乾隆年间 于此地任知县七年,写下了广为流传的名句“春风荡荡春城阔,闲逐儿童放纸鸢”,有了这位超级“网红”的加持,潍坊风筝的名声亦随之节节攀升,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产业之一。
潍坊风筝以造型逼真,色彩艳丽,起飞平稳见长,重质朴、重情趣,又吸纳了当地木版年画的精髓,更显别具一格。张效东的先祖们便与风筝结下不解之缘,可以说,是这门手艺活儿养活了张氏家族,到他这一辈,已是第十五代传人。跟着爷爷开始学做风筝时,他才八岁,却已经入迷着魔,在学校只盼着太阳快下山,就可以回家劈竹子、扎风筝了,每次扎破手指也全然不顾,奶奶很心疼他,但爷爷严厉得很,在这样恩威并济的氛围中,张效东的技艺倒被磨砺得越来越纯熟。
从1984年参加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迄今已坚持35年,届届不落,每一次的创新扎制和放飞一等奖都被其收入囊中,从不旁落,“光是参加各类比赛的风筝,我一年起码要做200个,这么多年算下来,做过的风筝不下7000个”,即便如此,张效东也丝毫不敢懈怠,总是琢磨着怎样才能把下一个风筝做得更新更美更好玩儿。
在匠心领域,人们信奉一万小时定律,即任何的技艺都须历经十年以上的反复磨炼钻研,方能有所成就。而风筝制作,除开扎实精湛的手艺,更要有鲜活生动的情趣,以供大家观赏娱乐。张效东的厉害之处在于,出自他手的作品,“一个风筝就是一个故事”。
“比如我自己珍藏的一款叫作《对弈》,灵感就是来自于生活,我家附近有个池塘,里边种满了荷花,早上散步的时候,我就看到有只青蛙经常在荷叶上蹦来蹦去的,好看得很,旁边有棵树,一只螳螂原本是在树上的,被风吹到了荷叶上,青蛙就想去吃螳螂,螳螂举起双刀,把对手吓得退了回去”,充满生趣的“对弈”便诞生了。转动荷花形状的风轮,青蛙忽而进攻,忽而退守,螳螂的双刀忽上忽下,当风筝在天空遨游时,好似在表演一出精彩的情景剧。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秉持着这样的理念,数十年来,张效东的创作热情从未减退,在旁人眼中平淡无奇的景象,进了他的脑子里就会构思演化出奇妙纷呈的素材,源源不断地供给他的风筝事业。因为偶尔和朋友聊天时听到了关于“东海猪龙战胜鳗 鱼精,保渔民平安丰收”的传说故事,张效东便动手扎制了英武丰神的猪龙风筝,足足 15平方米,恰好应和今年的猪年,从形象到设计无从参考,完全出自他的原创,大受欢迎。他扎制的筒子风筝《老鼠嫁女》,加入了“声音”元素,不仅会动还会唱,经风一吹, 发出敲锣打鼓的迎亲声,格外喜庆。
“真正的大师必须是全才,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要精通”。做风筝,首先要学会木工,第二要懂绘画,第三要会裁剪,第四要会书法,每一道工序缺一不可。但如果仅仅做到这般,张效东仍只是千百个会做风筝的潍坊手艺人中的一个,而令他脱颖而出,成为独此一人的,正是他的又全又专。从京剧服装、道具、脸谱,到舞台艺术、民间彩灯扎制,再到雕刻、泥塑、钳工,甚至武术,张效东统统拜师学过艺,活计无一不精湛,他的独门绝活儿——动态风筝,便 是来自于钟表的启发。“我年轻时修过钟表,就想到能不能把钟表的齿轮运用到风筝 上,这样,风筝不就能动起来了吗?”但机械的齿轮无法原样照搬,风筝不可能驮着这 么重的附加物上天,张效东的解决方案是手工制作竹子齿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倒 杆、曲轴一应俱全,在风力的助推下,“牵一发而动全身”,鸟儿风筝的嘴能动,眼睛能动,翅膀也能动,就像一只真的鸟在天空飞翔。
如今,张效东的动态风筝最大的能做到16米高,相当于四五层楼的高度,再加遥控指挥,神舟五号飞天成功后,他做了一只神五风筝,按照1:3的比例,利用声光电,放飞到空中后会自动脱节,发射出去,当时也在风筝界引发了轰动。
一只动态风筝,连画带扎要制作半个月左右,70岁的张效东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坐在工作台前开始忙碌,一直到晚上6点结束,中间从不午休,即便在风筝制作技艺上已打遍天下无敌手,可他依然坚信“最好的永远是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