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王问草书七言古风卷
现在很多小伙伴对于古玩很有兴趣,收藏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关于国家艺术基金《竹刻艺术青年人才培养》学员之三——扶陆佳琪的问题,西北艺术网小编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不要走开,我们一起来了解国家艺术基金《竹刻艺术青年人才培养》学员之三——扶陆佳琪。
也许是自己机械出身,现在从事手工艺后,对工具.刀具特别的敏感。当金属与竹木材料,或者与紫砂泥接触时的手感,甚至切削所产生的声音会觉得异常迷人。这一刀一刀的连贯性会温暖整件作品,会持续温暖给使用的人,让他们觉得舒心。我时常会幻想着这一份心情由我的手,借着作品,最后到传递给另一个人,那种感觉非常微妙。
想多留一份手艺的温暖给身边的人
扶陆佳琪,号青墨,慕晋斋主,江苏宜兴人。江苏省书协会员、陶瓷行业协会陶刻分会会员,作品《古贤诗挂盘》被无锡博物馆收藏。仿佛顺理成章的一样,大学时代认识论同校的郭琳老师,接触到了竹刻,对这纯粹材质凸显的美的张力迷恋不已。就这样,踏入成为手艺人的梦。
支撑刻绘生命的除了手中的刀,更需要书画的底子。虽然没有朗朗书声,但是清晨的东坡书院仿佛还飘散出百年前的书香。毕业后,我如果没有其他安排,几乎每一天的早上,都要来这里学习书法我的师傅是毛国强大师的入室弟子宋鸿伟先生。他常说,刻不只是刀走你作品上的墨迹,而是去走你心里的法度,去表现你内心的美。有时候自己也会被外面的世界迷惑,但是回到书院的一刻,拿起毛笔的那一瞬间,心还是会沉下来,去感觉,去神思这纸上飘逸的千百年前的潇洒。
我相信,“手艺”亦是“守艺”,需要我守住的不仅仅是这一点点的工艺技术,更应该是那一脉源远流长的传统。
作品:
《古贤诗挂盘》
学刻当有所取法,否则徒费时日而南涧长进。观此作品,青墨取法褚河南,刀下沉静洒脱不徐不疾,颇见疏朗之气,却属不易。
刻之技艺,源在书画,取法需高。用刀之妙在于细查笔墨,以刀代笔,刻时需开合有度,刀刀不苟,方见神合。今后对经典如有更多领悟,相信前途不可限量。——宋鸿伟,陶瓷艺术大师毛国强先生入室弟子,江苏省书协会员,宜兴市陶刻委员会副主任,宜兴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名家寄语
“观青墨作品每于细微处见精神,其构图精到无一处废笔,虽寥寥数笔尽现物于方寸间。一刀代笔维现纸上风华,或点或线,清新淡逸处以会古人心”——尚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宜兴市国画院专职画家。
“青墨的出手脱俗和谐,作为实用品,它更像是增加生活趣味的艺术品。其作品上诗铭、绘画清雅淡远,数句之间表达自己的意趣、性情,更与品格融合一起,极大的提升了作品的文人气韵”——李贤明,青年画家、作家,职业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