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中国书画:水墨人物画写生与创作技法11

时间:2021-08-23 13:45:02 来源:

水墨人物画写生与创作技法11

2.《天坛·天心石》空间解构尝试

天心石是北京天坛圜丘中心的一块圆石。圜丘乃古代皇帝郊祀祭天之祭坛。站在天心石上说话自感声音洪亮。春天的一个丽日,对着这昔日庄严的圣殿,对着这熙熙攘攘喧嚣的游客,对着这幽默的场景,突然感觉到某种“奥秘”,于是产生了创作的冲动。在梳理了这种创作冲动之后,决定把《天坛·天心石》画成有一定思维容量的作品,以达到充满真实与荒诞、庄严与幽默、神秘与平常等矛盾感觉的境界。

在表现形式上,此作使用传统的笔墨语言和现代的语法结构。为了使那种“奥秘”在画面上依然刺目,需要压缩时空,让作为牺牲的牛羊以及戏剧中的乾隆等人物超时空并置。如果选择写实手法,那么具象的造型就必然受视觉空间的三维束缚,人们势必对其存在的空间合理性提出质疑。而如果纯粹使用笔墨符号语言的抽象结构方式,就必须舍弃目击到的具体形象,这样就无法表达那“奥秘”的真相。那么,有没有第三条出路?

在写实手法和抽象构成手法中,有一个相同的东西阻碍了创作的自由表述,即视觉的空间结构。画面的视觉空间结构有一个蓝本。这个蓝本不是世界的原貌,而是被我们的视觉修正过的空间面目。若要满足画面表现更为自由的需要,就必须解放空间,瓦解空间结构,使有序空间无序化,通过空间解构使画面空间具有更大的时空包容量。

《天坛·天心石》的空间解构依下列步骤进行操作:

blob.png

(1)使画面空间与视觉空间的自然纽带断裂开来,空间结构不再是一个三维的视觉牢笼。

(2)寻求画面空间的纯粹差异性,如三维与二维之间(平面与纵深)、焦点与散点之间、方向与方位之间、强弱与虚实之间等。

(3)使“对立面———纵深”“焦点———散点”等前后、远近、左右、虚实的空间要素从原有方式上解放;然后根据画面需要,用分解、替换、飘浮、联结等不同手法进行重新安置。

(4)波及与空间解构关联的两极———造型的形体结构与笔墨的符号结构。此图的造型使用了较稳定的具象形式,那么就以虚实、强弱为主导,对笔墨结构进行第二次解构,以达到对符号语言的主动布置,从而进一步配合空间解构。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