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鉴赏百科:《石门颂》的临习与创作1

时间:2021-08-27 11:45:02 来源:

《石门颂》的临习与创作1

第一章:概述

《石门颂》全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碑》,摩崖隶书。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刻于陕西褒城县(今陕西汉中市)东南褒斜谷的石门崖壁之西壁上。1967年因国家在石门所在地修建大型水库,遂将此颂从崖壁中凿出,于1971年迁至汉中市博物馆。

《石门颂》与陕西略阳《郙阁颂》、甘肃成县《西狭颂》并称为“东汉三颂”;其字结体大小不一,笔法瘦劲恣肆、雄健舒畅、饶有趣味,有“隶中草书”之称,是隶书中的极品。

在汉隶刻石书法中,《石门颂》笔势恢弘开张,线条紧劲连绵、波动跌宕,与《乙瑛》、《曹全》大不相同。甚至在《石门颂》中有许多字不按规矩,夸张地拉长笔画,特意铺张线条的气势。那丰富而自由的线条风格与结构趣味,是最为称道的。

《曹全》、《礼器》、《乙瑛》、《史晨》都是隶书的典型范本,因为都是官方设立的石碑,字体虽然“波磔”明显,但比起汉简上墨迹的书写、线条的自由奔放、律动感已大受限制。而此碑中“升”字,“诵”字,特别是“命”字末笔,拖笔极长,同某些汉简写法相似,这在碑刻中是极少见到的。作为一种全新的隶书范型,它介乎汉碑与汉简风格之间,没有所谓“蚕头雁尾”的装饰性技巧,剩下的只是圆浑、奇肆而又充满含蓄的特点。看似静态的书法特性中蕴涵着变化,线条起伏却丝毫不显其迹。《石门颂》在我国书法史上突显着重要的学术地位和技巧价值。

第二章:临习要点

在临习《石门颂》时,建议使用兼毫笔和稍微“熟”一些的纸(元书纸即可)。此碑为摩崖中的经典,“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清张祖翼)充分体现出此碑大气磅礴之势。故临习的字不可太小,否则影响气魄。另外,摩崖刻石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部分笔画已模糊不清,给初学者带来很大的困难。建议在临习的初期,先找些字迹清晰的字来临习,掌握基本特点后再通临。

第三章:基本笔画(一)

一、横画的写法

1.平横:藏锋逆入,中锋铺毫涩行,收笔时轻轻提笔即可。例字见“灵”、“至”、“王”、“难”。(见图一至图四)

blob.png

2.一波三折横:起笔同普通的横画,行笔时注意多向上运笔,且徐徐提笔,至一半处逐渐加力按笔,收笔时又向上挑出燕尾。整个笔画动感十足,潇洒自如。此类横画多为一个字中的主笔,书写时气息要连贯。例字见“汉”、“者”。(见图五、图六)

二、竖画的写法

1.普通竖:藏锋逆入,中锋行笔,涩行铺毫,毛笔一定要抵住纸,充分利用毛笔与纸产生的摩擦力。笔画末端轻驻提笔,要有凝重之感。例字见“故”、“午”。(见图七、图八)

blob.png

2.长竖:长竖,《石门颂》中的经典和代表笔画,充分体现了摩崖刻石随石就势、圆劲流畅、充满激情的特点,更让《石门颂》不愧“隶中之草”的称号。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命”字。此字的左下方可能是石质较差,导致有裂纹,“命”字的竖画如不写长,那么下面的空间也无法刻写其他的字了。“命”字的竖画拉长后,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将字写得潇洒自如、标新立异、耐人寻味。此碑中长竖字还有“升”、“诵”等。在书写此类长竖时,要屏气凝神、一挥而就,切不可中间断断续续、气弱无力,气息的把握在这个笔画中是头等重要的。此类笔画一般情况不经常用到,一定要根据通篇的安排再考虑此类竖画的使用。例字见“命”、“诵”。(见图九、图十)

三、撇画的写法

1.出锋撇:藏锋逆入,中锋涩行,逐渐加入按笔,行笔遒劲;收笔含蓄,轻轻送锋,忌收笔时迅速提笔。在此着重介绍“执”字,此字有两个撇画,变化丰富,第一个撇回锋收笔,第二个撇虽出锋但含蓄内敛,很有代表性。例字见“执”、“卑”。(见图十一、图十二)

2.回锋撇:行笔的方法同“出锋撇”,只是收笔时要注意翻笔回锋。此笔画厚重古朴、肃穆敦厚。例字见“以”、“砀”、“矢”、“奏”。(见图十三至图十六)

四、捺画的写法

1.斜捺:藏锋逆起,下笔略轻,行笔时边行边按,铺毫中锋下行,至捺角处顿笔,然后轻轻向上挑出。但有的收笔轨迹较长,如“后”字。《石门颂》的捺画变化非常丰富,细长且“韧性”十足,很多捺画都不同,对于初学者难度较大,在临习的时候要多多体会。例字见“文”、“受”、“后”、“道”。(见图十七至图二十)

blob.png

2.平捺:藏锋逆入,中锋涩行,收笔含蓄出锋。《石门颂》中的平捺没有捺脚的出现,看似“平铺直叙”,实则不然,整个笔画虽然没有明显的提、按动作,但静中有动。同时收笔要慢且含蓄,徐徐提笔出锋。整个行笔过程看似节奏单一,实则含而不露。例字见“是”、“纵”。(见图二十一、图二十二)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