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艺术百科:怎样临习《十七帖》2

时间:2021-08-29 09:45:17 来源:

怎样临习《十七帖》2

2.生活化的《十七帖》

王羲之的流便书风不仅成就了书家个体,而且影响了一个时代。从王羲之自身的情况来看,他的书法独领风骚是历史的必然。其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在注重门第的社会里,王羲之生在望族。王家原为山东琅琊的名族,而司马睿为琅琊王,与王氏兄弟(王敦、王导、王旷、王廙)关系甚密。王氏兄弟中,王导、王廙的名声较大;王旷为王羲之的父亲,“善行、隶书”(陈思《书小史》)。“八王之乱”时,王导和一批知识分子过江,拥立司马睿,东晋成立,司马睿为晋元帝,王导为相。当时,王氏家族有二十余人任显职,权倾朝野。

因此,他们在文艺上的影响具有辐射式的表率功能。王羲之11岁时随叔父王廙南渡至建康(当时其父王旷因上党一役下落不明)。王廙“性倨傲”,“工书画,善音乐、射御、博弈、杂技”(《晋书·王廙传》),是王氏家族中书法影响最大的一位。他在艺术上有着较高的修养,对羲之的教育功不可没。他曾对王羲之讲:“吾诸事不足法,唯书画可法。”(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另外,王廙与元帝、明帝的关系非同寻常,这对羲之书法日后在书界的声名是有着极大影响的。

blob.png

王书作拓本局部

第二个原因,王羲之创制新体,独领风骚。东晋的第一代书家是南渡的北方士族,如王廙、王导、卫夫人等,都已经是四十多岁;王羲之、王述、庾翼、郗愔等第二代书家还很小,都出生在西晋,随父辈一起南渡。到了4世纪20年代左右,第一代书坛中坚人物王廙、李式相继谢世,而王导、庾亮、郗鉴等朝廷重臣皆忙于政务和权力的争斗,无暇于书艺。

blob.png

庾翼书作拓本局部

此时的王羲之,书名还难胜庾翼和郗愔。到了40年代,羲之才书名日盛,士族纷纷效仿其书风,包括庾氏子弟。这遭到当时处于鼎盛的庾氏门阀的极大不满,庾翼尤其反对。尽管羲之早年的书法(章草)还得到过庾翼的赞赏,即“顿还张芝章草旧观”,但对自家子弟效仿“王书”则很是不满,斥责这种举动为“贱家鸡爱野鹜”,因为庾翼早年的名声在王羲之之上。由此,他扬言要与羲之比试高下,一争霸主之名。公元345年,庾翼(41岁)谢世,东晋书坛才由王羲之独领风骚,形成“羲之书江左中朝,莫有及者”(南朝齐王僧虔《论书》)的局面。(附图上者为王书作拓本局部,附图下者为庾翼书作拓本局部)(2)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