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画鉴定专家
怎样临习《十七帖》14
2.《十七帖》小章法———小桥流水
《十七帖》属于小章法。何谓小章法?小章法主要是体现一种宁静、典雅、清纯的气息和氛围,没有冲天的气象。它展现的像是江南的小境山水、田园村庄———如小桥流水般的恬淡,让人抒情;如泉水叮咚般的让人神往,抒发的是一种对遥远、古老而幽静之意境的向往之情。有的则像是一种浅唱低吟,更有的像是在款款而谈,即便有时也会情绪波动,那也是秋水涟漪,表现出一派生机。“二王”的信札以及后人受“二王”书风影响的作品,都表现出这一类特点。至于古人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虎卧凤阙,龙跳天门”,我认为前一句很得体,后一句比喻不当。魏晋时期的作品表现的是典雅和幽静,没有大的外部动作和气吞万里之象。因此,“二王”书法体现了“小章法”的典型特点,且登峰造极,后人想在小品(如手札)或小章法上占一席之地是极为艰难的。
所以,小章法必须具备如下几个要素:
一、精美的笔法;二、相对内敛的结构;三、、巧妙的点画组合;四、局部的“精装修”;五、平和的整体格局;六、变幻的境象。
一、精美的笔法。学“二王”者,皆以得其笔法为最终目的。“二王”笔法丰富且干净利索,唯美至极,后学少有达此高度者。
二、相对内敛的结构。主要指没有过度夸张的点画、欹斜的点画组合,结构重心相对稳定。另外,内敛的结构也容易导致章法的气息较为静谧。
三、巧妙的点画组合。做到这一点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这是王书的又一高度。想象力是不断创新的动力,也是王羲之书法件件不同的源泉。
四、局部的“精装修”。这种方法的运用往往隐藏在点画的巧妙组合及字形搭配之中,是对想象力的进一步加工,直至达到视觉一新的效果,犹如诗中之“眼”,也好比城市中亮丽的风景线。
五、平和的整体格局。这是羲之书法的主要特征(前文已经评说)。
六、变幻的境象。诗有“诗境”,画有“画境”,书法也有“书境”。这种境界是作者高尚人格在不同场景中的一种反映,正如清刘熙载所说的“书者,如也”。它是作者的审美取向、品性修养在想象力的驱动下的综合体现。所以,它根据场域、情感等语境的不同而变化,美轮美奂。
因此,我们在欣赏王羲之书法时,总觉得笔法精准、结构合理。作品中,每个字都在情绪的缓缓流淌中清新地展露,没有夸饰,没有视觉的冲击,体现的是一种没有破坏性的和谐。虽有偶然的醒目“一笔”,但这“一笔”犹如情绪的微妙波动,细腻婉转,是使整个作品一下子活络起来的清新剂。羲之书法中,灵动的起讫、纤巧的点画,无不充满弹性,使观者心动,使学者忘返。然而,无论结构如何因势而动、因时而变,都无不中规合矩,犹如鬼斧神工,使人耳目一新。那充满才情的线形组合、灵动的引带,无不使得作品灵性迭出、新意盎然。
不过要指出的是,魏晋时期的用墨是浓墨法,墨色变化不大。由于书写质地较为光滑,都是加工纸(生纸不用),即便墨浓也书写流便,“适心和眼”(王羲之语)。墨色的变化是北宋以后的事。随着人们对情性、写意的高扬,以及文人画对书法的影响,处理墨色的手段才艺术性地出现在作品中。这同时也拓展了作品的欣赏层面———意境。
《十七帖》刻本局部)
总之,在小章法中,不管应用哪种手法,都是为了起到“醒目”的作用,而非为了取得“冲击眼球”的效果,更不是为寻求震撼。它是一种轻快的抒情方式,展露的是流便的书风。这种小章法的处理手法,可从“二王”手札、孙过庭《书谱》、怀素小草《千字文》、米南宫的手札中去发现。而且,在这种手法的处理上,“二王”已经达到了巅峰。在“二王”书风的余绪中,孙过庭、米南宫都有模拟的痕迹;怀素、苏东坡则独立风标;近人白蕉在书写时加入墨法,算是有所翻新。(左图为《十七帖》刻本局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