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
怎样临习《十七帖》19
五、利用《十七帖》笔意进行创作
1.模拟创作
模拟创作就是模仿,是照着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因此会带有“母本”意味,没有自己独立的“知识产权”。也就是说,拟作处于“准创作”阶段,还不具备摆脱原帖进行创作的能力,就像一个正在学步的小孩还没有独立行走的能力一样,还会有所依托,要依附于某一参照物,或者是直接对原帖进行“拿来”,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因此,拟作所反映的气息是原帖的气息,字形结构、笔画势态、章法构成、笔墨情趣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引带等无不对原帖亦步亦趋。说得再具体点儿,拟作不过是把原帖的诸多元素进行重新组合,粗看如原帖,细看则有所不同———主要是文字内容上的不同,组合手法是同原帖相一致的,反映出的神韵也是与原帖相吻合的。不过在拟作中,也会有两种状态出现:一种是比较尊重原帖,不掺己意;另一种是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但在总体上还是以原帖为主。这两种情况也是模拟过程不断深入的反映———由步步不离而渐渐趋向于产生摆脱原帖的想法。对第二种创作状态要积极提倡,尽量使自己慢慢地走向独立,向着独立创作的方向迈进。
附图左者是笔者创作的《论十七帖》局部。此作主要是模拟《远宦帖》之意。为了模拟的感觉与原帖相近,笔者直接选取《十七帖》中的字例,把它们编制在自己预设的文章中,这样给人的感觉是此作就是《十七帖》,起到迷惑人们眼睛的作用(这就是模拟中的“障眼法”);而仔细一看,就会发现此作与原帖是不同的。
对于《十七帖》中没有的文字,应该去查《草字编》等资料,尽可能地选取唐孙过庭、元赵文敏、宋米南宫的字例,然后把字形结构进行“压扁”处理。这些都是前期工作。接着是考虑把这些文字按照什么样的章法进行串联、应该如何处理笔法等等。如果感觉自己的处理能力还不够强,则可以选取篇幅较短的内容进行创作,而此作就是如此。笔者采取两个分段和两行落款,作品呈方形构图。首先,在笔法上取刀削之感、俊朗之意,但又强调了书写性,以避免匠气产生。其次,选取几个可以发挥的字形(此作选择了“知”、“妙也”等字,以及线条较细的“悟”字),由它们来对整篇氛围进行调节。
当然,此作调节手段还应用了两块空间,使观者在视觉审美上没有疲惫之感。创作中,笔者在右上角营造出一片厚重的块面,并与所留出的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如此一来,一篇不错的作品就完成了。为了使作品更趋灵动而富于变化,在落款时以轻松的态度来完成,这样也能与正文在创作态度上形成对比,一张一弛,严谨中蕴涵着活泼的灵性。假如临习者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在创作上也富于变通能力,则可以进行较长篇幅的拟作。
临习《十七帖》,入帖不容易,出帖更难。为了能更好地出帖,在此笔者以拟作的形式来解析门径。附图右者这件作品明显带有拟作色彩,但是有着摆脱原帖的想法,已经结合了“二王”系列字帖的风格,显得有点“杂类”。但是,这确是走出拟作的第一步。如果融合得好,并保持一定的定式,就会创出自己的风格。不过这风格一般不太明显,还在“王字系统”的大伞之下。今天活跃在书坛上的许多“大家”的创作无不是以这种“拟作”出现的,是王羲之养活了他们。要想使创作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还必须加入自己的生活感受、有自己的情感投入,这样就自然带上时代的气息而有别于古人,真正达到“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风格高度。(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