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食古纳新 瘦硬通神
山谷书法钩沉录14
第十三讲并非神话的《砥柱铭卷》
2010年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春拍现场,黄庭坚的一件大字行楷书作品《砥柱铭卷》以3.9亿元(加佣金为4.368亿元)成交,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时间已过去近四年,此价格依然保持世界第一的纪录,因而有人将其视为神话。
其实黄庭坚《砥柱铭卷》的高价拍卖,我认为并不是什么神话,而是书法艺术价值在市场经济中真实的体现。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古国,以书法艺术为独特代表,而优秀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是永恒且不可估量的。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将吸引全世界人民的眼光,其价格还会不断攀升。
黄庭坚《砥柱铭卷》(右图为局部)约绍圣三年(1096年)至元符元年(1098年)间作于黔州(今重庆彭水)。此作全长约1500厘米,内容为唐代名相魏徵所作《砥柱山铭》及山谷本人所作跋,共计82行407字。这件作品是黄庭坚晚年书风形成之初的一件重要作品,它的用笔稳健潇洒、结字开张峻拔,其放射性特征是黄庭坚晚年行楷书的重要特征。此书从形式到内容集中体现了“砥柱铭”的人格精神,不仅是黄庭坚书法美学的展示,也是他道义人格的真实反映。所以,欣赏这件作品能得到很高的艺术享受和精神鼓舞。黄庭坚在此作的跋中写道:
黄庭坚《砥柱铭卷》
魏公有爱君之仁,有责难之义,其智足以经世,其德足以服物,平生欣慕焉。时为好学者书之,忘其文之工拙,我但见其妩媚者也。吾友杨明叔知经术,能诗,喜属文,吏干公家如己事,持身清洁,不以谀言以奉于上智,亦不以骄慢以诳于下愚,可告以郑公之事业者也。或者谓: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夫世道交丧若水上之浮沤,既不可以为人之师表,又不可以为人臣之佐则,砥柱之文,座傍并得两师焉。虽然,持砥柱之节以奉身,上智之所喜悦,下愚之所畏惧,明叔亦安能病此而改节哉。
黄庭坚的艺术人生经历生长游学(1045-1066)、仕宦积累(1080-1085)、风华展示(1085-1091)、苦志证悟(1092-1094)和人生成熟(1095-1105)等五个时期。以绍圣二年贬谪四川为其成熟时期的起点,其书法艺术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走向全面成熟。但就实际而言,此一成熟时期也存在前、中、后三个不同时段。前段主要表现为总体风格的确立,是典型的晚年变法、创新期;中段则主要在笔法上做调整完善,并出现大量创作;后段本应延续创作的收获景象,但因生活环境所迫,这种良好状态未能发挥尽致。
就大行楷而言,绍圣以前,黄庭坚不仅风格没有形成,且其艺术性明显不够,这可从其早期作品如元丰七年(1084年)所作《发愿文卷》、元祐三年(1088年)所作《薄酒丑妇歌》看得非常清楚。元祐末年黄庭坚因母丧居里,参禅悟道,此后再经历政治磨难,远遭贬谪,思想升华,书法艺术发生质的变化,由此出现绍圣二年后的晚年变法。从有关文献来看,黄庭坚绍圣年间在黔州所作大字行楷作品当不在少数,但绝大多数作品均已不复存世,《砥柱铭卷》是其晚年大字行楷书风格确立之初的开山之作。
黄庭坚是中国书法史上极为罕见的具有强烈自我超越意识的人。僰道(即戎州)领悟笔法、调整书风的事件在其艺术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砥柱铭卷》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黄庭坚笔法转变前的一个实例。长期以来,我们对黄庭坚书法的丰富性缺乏了解,习惯概念化、机械化地套解其书法,以致在如《砥柱铭卷》这样重要的代表作真伪问题上产生不必要的疑虑和纷争。(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