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
中国书法的布局和笔法19
甲骨文构成的特点也出现在商代以及西周前期的青铜器铭文中。
方鼎是1973年于辽宁省喀左北洞村出土的一件周初青铜器,器内铭文四行(见下图a)。这篇铭文尽管各行书写紧凑有序,但行轴线仍然使人产生断裂感和动荡感。如果我们把所有不理想的连接用覆盖法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一系列连结点的下字首画构成图。铭文共23字,连结点18处,其中奇异连结13处。这13处奇异连结全部分属于上文所述的类型:甲(Ⅰ),两处;甲(Ⅱ),两处;乙(Ⅱ),九处。奇异连结占72%,可见铭文造成断裂、扭曲、动荡感觉的原因;侧边定位占奇异连结的69%,占全部连结的50%,决定了这篇铭文章法上的特殊风格。
铭文第二行“在穆”二字的连结,我们归之于甲(Ⅱ),实际上它介于甲(Ⅰ)与甲(Ⅱ)之间。分析这一处连结,必须先找到下字中首画或首先完成的部分。在各种可能的书写顺序中,大概以图b的构成最为合理,书写者完成这一构成之后再补充这个字的其他部分。图b是一处十分完美的连结。我们所有的努力客观上揭示了这样一种事实:所有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的作者都在顽强地、认真地追求着章法上的工整。尽管由于对工整的把握还不够成熟,但动机十分清晰。换句话说,在这个时期书写者的心理中存在一个单纯而顽强的意愿,不管他们的技术手段如何不同,风格有何区别,但总能发现这种意愿决定性的影响。
我们把这种蕴藏于心理深处的单纯的意愿称作主导意向。在我们讨论的这一时期中,主导意向的高度统一十分引人注目。在延续若干世纪、遍布广大地域的作品中,能保持一个统一的特征无疑揭示了历史运动的某种趋势。主导意向的高度统一可能是一切艺术前期历史的共同特点。
对主导意向的认识改变了我们面对早期文字所产生的神秘感。主导意向是个意识外的简单观念。主导意向的单纯、统一,以及它所处的较深的心理层次,使它不容易受到干扰,从而导致早期艺术形式的单纯与统一。就这一点而言,并无丝毫神秘之感。如果利用前面叙述的方法深入这一时期所有线条构筑的过程,我们将在每一组结构中体验到质朴而真诚的努力。
我们把上古至春秋末年这一段时间称作章法的前轴线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正处于形成确定的汉字分立观念的过程中,以单字为独立个体的书写技巧尚未完全成熟,在许多情况下还无法用轴线和轴线图来准确反映章法构成的特点。限于已发现的文字资料,我们只能较为详细地讨论这一时期的后一阶段。甲骨文代表了商代书法的成就。
方鼎是西周早期铭文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