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王问草书七言古风卷
魏晋南北朝篇(之九)
《始平公造像记》拓片局部
《石门铭》拓片局部
龙门二十品
始平方笔势雄强,
峻整元详体态庄。
时有刀痕藏石上,
龙门犹觉朔风凉。
【阐说】
洛阳龙门大量佛教造像的开凿,直接催生了万千题记。这里,书法与佛教共同创造了人间奇迹。匠人在刻写文字的时候,虽然多少有些虔敬之心,但是从内在的精神层面来讲,此时的佛教对于书法还远没有达到深骨入髓的影响力,只是更多地停留在文字应用的表层部分。后世随着禅宗的兴盛、士人的参禅,禅学的宏旨才逐渐深入到书法的内核,书家笔下便透露出更多的禅机。
在清代碑学的发展进程中,《龙门二十品》以其鲜明的风格占得了先机,影响了一代尚碑的书家。然而,随着碑学开展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它特出的刀痕有悖于笔意的自然流露。于是,它至尊的光环开始淡化了。
石门铭
遥承汉隶体开张,
峻笔依稀古道旁。
逸气凌空神韵老,
浑然冥化入苍黄。
【阐说】
南朝碑版,仅零星可见,难得一个脉络;而北朝石刻,层出不穷,渊源可感。《石门颂》与《石门铭》一脉相承便是一例。作为隶书的前者,显然对作为楷书的后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突出地表现在它们浑穆高逸的用笔上。
但是,若从铭文的风格来比较,同属碑派风格的《石门铭》与《瘗鹤铭》却有着更多的契合。虽然一北一南,相隔遥远,然而它们几乎是同一时期的摩崖巨制,有着同样超逸的神采。这一点,同为北朝碑刻的《郑文公碑》却很难比得上。《石门铭》与《郑文公碑》虽然同是涵浑一路风格,但《郑文公碑》呈现一副凝重稳实的体态,而《石门铭》却有着举重若轻的风神—— 一个是沉稳之中的执著,一个是放松之下的飘逸。若论二者的境界,当是天上人间的分别、出世入世的不同。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