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书画作品:宫廷画家马远《倚松图》

时间:2021-09-09 11:45:02 来源:

宫廷画家马远《倚松图》

马远在我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其山水画风格独特。他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又与夏圭并称“马夏”。他出身于绘画世家,自幼受艺术的熏陶,继承家学。他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山水画成就最为突出。在山水画的皴法方面,他师承李唐而又有所发展;在构图方面,他打破了北宋时期“全景式”的布局模式,创立了“边角式”构图;在取景上,他善于以简代繁,以藏为主、小中见大、以局部表现整体。他的山水画虽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但却能表现出广阔的空间和整体的壮观之势。其构图有“马一角”之称。马远的山水画虚实对比强烈,意境空灵。我们从这幅《倚松图》(见图)中,就可以充分感受到他的构图特点和笔墨特征。

blob.png
《倚松图》为纸本设色,纵24.6厘米,横29.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马远山水画的近景大多为巨山大石的一个局部,中景多是云雾缥缈,远景或是山峰矗立、或是四面全空。他的山水画创作着重突出近景,强调画面的虚实对比和空间感。其作品近景实,用墨浓重,笔法严谨,形象生动;远景虚,多以淡墨或淡彩点写,虚实对比强烈。他画松刚劲、瘦硬、屈曲,画松枝似长臂伸出,形态舒展,富有装饰味;画杂树多细长清劲;画山石多以卧笔、侧锋作大斧劈皴,外实内虚,以不同的笔法和墨色表现出各种景物的质感和形态。他画中的山石、松树用笔肯定,点线结合,墨色浓重;其他景物多以淡彩、虚笔点画,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倚松图》为纸本设色,纵24.6厘米,横29.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这是一幅表现文人寄情山水、抚琴赋诗、畅抒情怀、怡然自乐的画作。在尺幅大小的画面上,马远把一老一少两人安排在松姿奇特、湖光波动、远山绵延的自然环境中。他们或许是行走在归途中,倦时倚松稍作小憩。书童站在前面,上身着浅蓝色长布衣,下身穿白色裤子,双手抱着用布裹着的琴,两眼炯炯有神地欣赏着周围的景色,流露出一股天真无邪的稚气。书童衣纹简洁流畅,形象生动自然。松树后面,这位文人雅士倚松而立,左臂弯曲着靠在松树上,右臂自然下垂,作休息状;头部微侧,两眼凝视着波光荡漾的湖水,若有所思。画中的人物面部虽小如黄豆,但却造型准确,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作品用墨富有变化,笔法工整而不呆板,造型简练而不失神韵,衣纹用笔浓重而不失飘逸,线条疏密、长短有致。画家将人物与山水和谐地结合在一体,丰富了整个画面。《倚松图》虽然画幅不大,但内涵却极为丰富,真可谓“笔墨有尽意无穷”。

观马远的《倚松图》,近景的右下角露出山石一角,以披麻皴和斧劈皴皴出,用笔劲健,墨色浓重,线条粗壮有力。他仅用寥寥几笔就表现出了巨石的质感。山上那枝干屈曲如长臂凌空舞动的松树,占据了画面右边的大部分空间。松树枝叶疏朗,俯仰相映,造型夸张又不失自然之美。画面最右边的那株杂树,枝叶繁茂,平卧横出,穿插于松树后面。杂树下面是石砌的方形台基。一棵裸露树根的苍松斜伸向画面的左上方,姿态优美,如腾龙凌空,松枝弯曲,或俯或仰,与前面那棵松树遥相呼应、左顾右盼,似乎在畅谈着什么。枯藤缠绕着松树。低垂的藤条随风摇曳,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远景朦胧空旷,山体浑圆,连绵起伏,以虚笔勾勒、点染而出。云雾中露出一丛以淡彩点写的树木,一座圆顶草亭隐现其中。远处的空灵与近处的实景相互映衬,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此画将江南园林特有的自然景色展现于纸上,恬淡优美、清新雅丽,给人以美的享受。

作为宫廷画家,马远多为统治者描绘一些粉饰太平盛世的喜庆场面。如他的《踏歌图》、《华灯待宴图》、《秋江渔隐图》等作品,虽然取材不同,但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息。这也说明了画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景。这幅《倚松图》虽是册页小景,但立意新颖,布局精巧,笔法严谨,收放自如,体现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