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鉴赏百科:法帖之祖《淳化阁帖》(之五)

时间:2021-09-10 11:45:12 来源:

法帖之祖《淳化阁帖》(之五)

五、两晋书家

《淳化阁帖》以“二王”法书为精华。以在书法史上的地位而论,《阁帖》具有开山之功;以艺术价值而论,《阁帖》无疑因其汇集了面目多样的“二王”法书而独尊。

《阁帖》以一半篇幅摹刻

0.jpg

“二王”法书,似乎不是偶然的。它鲜明地反映出“二王”一贯的宗主地位。《阁帖》摹刻的时代,

“二王”仍然以一元化的地位笼罩着书坛,没有人能摆脱这个规范。与《阁帖》约略同时的苏东坡,以行楷擅场。我们将他的作品与传世《兰亭序》摹本并观,不难发现其中消息的贯通之处。

“二王”之所以能为宗主,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的。江南物质生活的富庶、门阀制度的确立、谈玄论道的盛行以及种种优雅和闲适的情调,为艺术的兴盛提供了极为广阔和自由的空间。当时,汉字字体已经顺利地完成了隶变,用笔和结字的技术已趋向成熟,关于书法的专门研究和理论构筑也已开始形成。书法之法在此际达到巅峰,可谓历史发展的必然。

1.jpg


两晋书家各骋风采,第一次形成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创作群体。而右军成为集大成者,一切在他手中发挥为极致和典型,技进而为道,写手进而为书家;大令克绍箕裘,铺张扬厉,影响及今。他们的艺术表现和艺术追求,一言以蔽之,就是前人推崇不尽的“韵”。

2.jpg

所以,严格意义上的书家,“二王”是其杰出代表,但并非唯一。在讨论晋人书法和《阁帖》时,我们不应忘却那个酝酿杰出人物的群体。附着于这个群体的“韵”,也在《阁帖》中得到了体现,与“二王”法书一样,对于确立《阁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3.jpg

三国魏钟繇毫无争议地成为两晋书法的先驱。钟繇的《宣示帖》(通称《宣示表》)是流传有绪的名迹,刻入《阁帖》第二卷,通常被认为是楷书的定型之作。《宣示帖》笔画优雅圆和,意态矜庄,虽然略含隶意,但结字、用笔都已面目一新,方圆并用,成功地衍生为一种新的字体。钟繇《白骑》、《雪寒》等帖,则进一步削弱了隶书的意味,如灵蛾破茧,进入楷、行二体的自由王国,风格与右军绝似。设若此二者不伪,则我们有理由认为,钟繇之时就已完成了汉晋两代书法的对接,顺利地将一代书风的接力棒传到了右军手中。(左图为钟繇《宣示帖》拓本局部)

blob.png

4.jpg

《宣示表》故宫博物院藏梁武帝萧衍誉道“势巧形密,胜于自运”。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

相传王导东渡时将此表缝入衣带携走,后来传给逸少,逸少又将之传给王修,王修便带着它入土为安,从此不见天日。

现在所能见到的《宣示表》只有刻本,一般论者部认为是根据王羲之临本摹刻,始见于宋《淳化阁帖》,共18行。后世阁帖、单本多有翻刻,应以宋刻宋拓本为佳。此帖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此帖风格直接影响了二王小楷面貌的形成

(从《黄庭经》、《乐毅论》,《洛神赋十三行》等就可看出),进而影响到元、明、清三代的小楷创作,如赵孟赵孟頫、文徵明、王宠、黄道周等。更具历史意义的是,此帖所具备的点画法则、结体规律等影响和促进了楷书高峰——唐楷的到来。因此,钟繇《宣示表》可以说是楷书艺术的鼻祖。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